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孤独感与饮酒行为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与饮酒行为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孤独感是人类社会由于主体与外界疏离而导致的精神空虚、冷漠、孤单。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孤独是危险生活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孤独感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障碍、生活的空虚、感情寄托的缺乏、无法被人理解和接纳等。同样,国内外对大学生的饮酒心理与行为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普遍认为过度饮酒对健康具有比较大的危害性。
大学生孤独感与饮酒行为的关系研究_青少年孤独感略论

有关孤独感的研究最早源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Weiss发表了《孤独,一种情绪及社会性孤立体验》一文,开创了心理学界研究“孤独感”的历史。孤独感是人类社会由于主体与外界疏离而导致的精神空虚、冷漠、孤单。孤独感的产生,不仅与陌生、冷漠、封闭、挫折、无助、抑郁、不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关,更与人的主观心理条件、人格特征有关。

大多数学者认为“孤独”本质上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经历,而这种经历不仅取决于社会隔阂程度,更取决于社会帮助缺乏感和社会关系质量的欠缺感。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孤独是危险生活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崔光成、张嘉玮(1995)也认为,强烈的孤独感与酒精依赖、药物滥用、自杀、犯罪、吸毒等不健康行为密切相关。彭建明(2004)在《孤独、酗酒与社会关系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孤独”与“健康”的相关性:孤独本身就是“疾病”,是疾病附属物,是不健康行为的起因,也是疾病的后果,更是疾病的原因;其中孤独感是人类酗酒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高峰期,生理日趋成熟,自我认知、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自我适应能力不强,自我调控能力还不健全,在学习、生活、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环境适应等方面时常出现困惑、烦恼、矛盾甚至心理危机,很容易受到孤独感的困扰。对于大学生来说,孤独感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障碍、生活的空虚、感情寄托的缺乏、无法被人理解和接纳等。根据《青少年健康人格调查结题报告》(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于2011年3月13日发布)显示,大多数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而在大学生活中“感觉不孤单”的大学生仅占16.4%。国内学者骆光林、阮俊华等人(1999)研究表明,83.9%的大学生偶尔或经常感到孤独,魏双锋(2011)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也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正在承受着中高程度的孤独的煎熬和痛苦。可以说,孤独感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孤独状态下,大学生往往缺乏自信、自我评价降低,进而引发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从而带来各种消极的情绪体验,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同样,国内外对大学生的饮酒心理与行为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普遍认为过度饮酒对健康具有比较大的危害性。酗酒是一种心理病态及行为异常,会对自身、家庭、社会构成危害。有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学生饮酒问题相当严重,在三个月内有54%的大学生出现过“过度饮酒”行为,在两个星期以内,有44%的大学生出现过这种行为。国内学者也对大学生的饮酒行为进行了一些研究。例如,韦耀阳(2008)调查发现,大约有50%的大学生在两周内出现过重度饮酒行为,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有着重度的或者问题饮酒行为。吴双胜(2009)等人调查发现,大学生重度饮酒率为13.0%,有26.9%的大学生在1年之内有过醉酒;同时,发现大学生的醉酒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学校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说,大学生的饮酒问题在我国同样比较严重。

人的饮酒行为与其孤独感是否有关联呢?一些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指出,酗酒大多起因于饮酒者认为喝酒能消除烦恼,减轻孤独、自卑、失败等失意的心理因素,减轻压力。事实却相反,酒入愁肠愁更愁。由于酒精可影响人的情绪,使人冲动,很多事故、家庭悲剧和社会暴力、自杀事件与酗酒有关。国内学者印爱平等人(2007)也指出,孤独感是大学生饮酒行为一个重要因素。谭雪晴(2008)调查发现,饮酒与强烈的孤独感有关。韦琳、黎明强等人(2012)研究也发现,孤独感、学习压力感分别是饮酒和成瘾药物滥用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大学生饮酒、过度饮酒甚至酗酒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研究、了解大学生的饮酒心理及其行为,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饮酒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干预大学生过度饮酒,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撑,帮助大学生走出因孤独而饮酒、酗酒的误区,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及良好的饮酒行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其孤独感,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孤独与酗酒的关系的研究综述

孤独、酗酒两个词语在临床心理学上经常联系在一起,孤独主要与人际关系、消极的自我意识、生活状况不满意有关,且孤独的酗酒者主要表现颓废、成瘾等病态心理。孤独既作为酗酒的因素之一,又是妨碍戒酒的重要因素。对于孤独与酗酒的关系,国内学者彭建明(2004)对此作了比较深刻的分析。下面主要介绍学者彭建明在《孤独、酗酒与社会关系研究》一文中有关“酗酒与孤独”的一些观点。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临床医学和心理学界就有对孤独与酗酒关系的探讨。Nerviano V. J.等人(1988)对孤独与酗酒的关系作了专门实验研究,其目的就在于对长期存在酗酒的人当中高度孤独者进行全面的临床研究。Nerviano V. J.及其团队的研究表明,准确评价孤独对酗酒者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以预示、评价治疗反应。Bell(2000)就明确表达了“没有孤独感是心理和社会健康的根本标准”,一般来说,多数对他人缺乏信任感的孤独者多半是儿童抚养失败的结果。同时,她还指出:孤独是成瘾最重要的单一因素。总之,就临床和理论推论而言,孤独是酗酒病因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孤独是出现过度饮酒或酒精成瘾的预示和征兆

Jones B研究发现,外向性格并不能完全保证令人满意的社会技能,后来积习难改的酒徒在少年时就表现出更多的人际关系障碍。同时,他指出过度饮酒是应付失望和不适感的一种方式。国外的一些学者研究发现,被动——依赖性格(懒散、悲观、罪恶感)被看成是危险因素,这也被认为是更接近孤独了。另据瑞士的一项研究报道:孤独反应较为常见的行为就是求助于酒精,特别是高孤独的男性。可见,孤独者饮酒是个体心理问题、人际障碍以及压力感、紧张感的反应;而非孤独者饮酒则是为了参加社交活动或往往是人际沟通、交流的需要。

(二)过度饮酒或酒精成瘾者更容易产生孤独感

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过度饮酒或酒精成瘾的人更容易出现孤独。在对美国人与日本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的孤独人群中酗酒者处于第一位,而日本的孤独人群中酗酒者也处于第二位。同时,也有资料研究表明,因酗酒接受过治疗的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当然,过度饮酒或酒精成瘾者除了与孤独感有关外,还与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感缺乏以及社会适应障碍有关。总而言之,过度饮酒、酒精成瘾的人明显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出现孤独感。

二、大学生饮酒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3年,对西部高校585名本科生进行调查表明:47.4%的大学生认为“饮酒”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有86.3%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饮过酒;有44.2%的大学生在一年以内偶尔或经常出现“酗酒”行为。在饮酒的大学生群体当中,经常饮酒的大学生占7.2%,有时饮酒的大学生占26.6%,偶尔饮酒的大学生占32.8%。

本研究也对大学生饮酒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调查数据显示:在有过饮酒行为的大学生当中,有56.1%的大学生认为饮酒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的需要”,有28%的大学生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节日、喜庆日子才饮酒”,有10.9%的大学生认为原因是“内心孤独、寂寞、无聊、借酒消愁”。同时,对大学生在一年之内是否存在“醉酒”进行了研究,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出现过醉酒情况,其中有11%的大学生一年之内醉酒次数达到6次以上。此外,在回答“饮酒后出现过违纪、违规行为(如打架斗殴、损坏公物等)或其他不良行为”的大学生占19%,其中,饮酒后有过“打架斗殴”行为的大学生占4.1%。在对有过饮酒行为的大学生的询问时,发现4.3%的大学生首次饮酒的原因为“孤独寂寞”。

三、大学生孤独感与饮酒行为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饮酒行为在当代大学生当中较为普遍,不当饮酒行为是大学生健康危险因素之一,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健康构成了危害。印爱平、张晓方等人(2007)调查显示孤独感与饮酒行为发生有强烈的关联性,有孤独感的大学生发生饮酒的危险性越大。韦耀阳(2012)的调查也表明,大学生孤独感和饮酒行为Pearson相关系数为0.44,二者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韦琳、黎明强等人(2012)研究指出,孤独感是现在饮酒的危险因素。可见,大学生的孤独感越强烈越容易引起过多的饮酒行为。

国外的许多研究也涉及孤独感与饮酒行为的关系,但更多的是对酗酒者的临床研究。瑞士一项有关慢性酗酒者的研究发现,孤独和酗酒期间各种变量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认为过度饮酒者的孤独感不能作为堕落的次要后果来看待。也就说,酗酒者孤独感越强烈,就越脆弱,就越需要人们的帮助。而Sadava SW等人(1997)研究却发现,孤独和饮酒问题显著相关,但和饮酒量无定量关系。他们讨论的结果认为:孤独者由于社会技能缺乏、社会支持不足、自卑倾向明显,这可能是酗酒者酗酒的根源。

然而,事实是否都是如此呢?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饮酒行为是否也与社会其他人群一致呢?通过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期间饮过酒的大学生与没有饮过酒的大学生在孤独感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3.087,p<0.01)(见表1),而且没有饮过酒的大学生的孤独感得分明显高于饮过酒的大学生。这也说明大学生对青年饮酒行为的认可,饮酒是社会交往的需要,能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在饮酒的大学生群体中有64.66%的人同意或比较同意“饮酒是一种社会适应的需要”的观点,有58.25%的人认可“饮酒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表1 饮过酒大学生与没有饮过酒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的比较(MSD±)

当然,在对大学生期间饮过酒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不同饮酒频率的大学生的孤独感得分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且经常饮酒的大学生的孤独感得分明显偏高(f=9.126,p<0.001)(见表2)。这说明经常饮酒的大学生很有可能经常受到学习的压力、人际沟通障碍、社会支持缺乏的影响进而受到孤独的困扰而饮酒。许多大学生也把饮酒作为消除烦恼、发泄情绪、减轻孤独的重要手段。

实际上,国外专门对“孤独的酗酒者”进行了研究。Nerviano V. J.等人(1988)的研究发现,孤独的酗酒者常常表现出自卑的倾向性、高度的焦虑感和较差的冲动控制力,容易受到社会的约束。Akerlind I.(1992)调查研究表明,越是孤独的酗酒者,其心理健康就越差。孤独的酗酒者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懒散、自卑、无安全感以及被歧视感。同时,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孤独感的增加首先与心理健康质量和对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满意度下降有关。这些研究成果如果引申到对大学生的研究领域,我们就可能会发现:大学生越感到孤独、寂寞、孤单越容易导致饮酒行为的产生,甚至出现醉酒情况并带来许多不良行为。如果出现借酒浇愁或借助酒来消除孤独感,则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俗话说,“借酒浇愁愁更愁”。虽然,借酒并适当饮酒可以发泄消极情绪,但过多饮酒甚至酒精成瘾不仅损害身体健康,更容易危害心理健康。

表2 不同饮酒频率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的比较(MSD±)

实际上,有资料研究表明,过度饮酒者或酒精成瘾者比其他人群更容易感受到孤独,高孤独者更容易出现饮酒问题。韦耀阳(2012)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孤独感和饮酒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且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对其饮酒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支素华、张积家(2006)也指出:为了缓解内心冲突,便更加依赖酒精,无法同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最终导致其人际孤独。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孤独感与饮酒行为,不断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积极预防大学生孤独感的发生,干预大学生的饮酒行为

目前,我国大学生饮酒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大学生的饮酒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交友、择业选择等活动中受到困扰,易产生孤独心理,也成为大学生饮酒问题发生的诱发因素。

(一)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措施遏制不良饮酒行为

大学生一旦在自我认知、人际关系、人际沟通、自我发展等方面出现问题,就可能会通过吸烟、饮酒、过度上网等问题行为来掩饰内心的抑郁、孤独,或者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与挫折,表现出经常性的饮酒过度,以饮酒的方式来麻痹自己,长时间下去,他们的人际关系就会出现障碍、困难,导致自我封闭、社交孤独、自我孤立等问题。因此,针对大学生出现的饮酒问题,学校必须加大心理健康力度,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酒观,帮助大学生构建合理的大学生活方式。同时,学校也应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教会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的技巧,减少大学生因孤独、抑郁、空虚等方面引发的不良饮酒行为。

(二)建立大学生“孤独者”档案,有效预防大学生不良饮酒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的孤独感可以有效预测其饮酒行为。对于大学生因人际障碍而出现的孤独问题,学校应建立“孤独者”档案,特别是对高孤独者一定要跟踪调查,并有效对其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若不对高孤独者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或治疗,就可能导致因孤独而出现过度饮酒行为,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如孤独症)。所以说,对大学生的孤独感进行干预治疗,也是有效预防和干预不良饮酒行为产生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抵御各种心理疾病的能力

大学生远离父母、亲人、朋友,开始独立生活。虽然经常受到孤独的困扰,但大学生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烈,独立生活的能力逐步提高。大学生应该学会坦然接受学习、生活中的痛苦、失败,勇敢面对各种压力,学会正视孤独、正视挫折,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调适不良情绪的困扰,正确评价自我、善于管理好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空间,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自我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有效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真正走出“孤独”的误区,摆脱“酒精”的困扰,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关注大学生成长环境,预防其孤独感的发生,减少其饮酒行为

国内学者刘华、姚云等人(2007)研究表明,饮酒与饮酒者家庭的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有关。在酒精依赖者当中,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也就说,家庭因素对饮酒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父母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树立榜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孤独感、饮酒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效预防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并有效降低大学生的饮酒行为。

总之,心理学与临床医学的研究都证明,孤独感与饮酒行为的发生有较强的关联性,孤独是导致酗酒产生的危险因素,也对饮酒行为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合力平台,通过适当的心理训练与干预,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有效消除大学生的孤独感,减少大学生的饮酒行为,对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