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组织指导班会

组织指导班会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活动是一个班全体成员参加的集体教育活动。狭义的班级活动则是指在班主任的组织和领导下,或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组织得当的班级活动,能产生凝聚力,起到促进班级学生团结的作用。班会是班主任为加强班集体建设而召开的一般性班级会议,或者是捕捉教育时机、为辨明事理而召开的主题性会议。因此,交流型活动已成为班主任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常用形式。

第三章组织指导班级活动

学生的成长面临着两个世界:知识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知识世界”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开启智慧,拓展心智视野;“生活世界”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力,丰富个人的生活体验。“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才能培养完整的人。学生每天都在班级中学习、生活、活动,班级是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的团体,班级活动则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班级活动把“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了。班主任需要从“知识世界”出发,引导每一个学生面对“生活世界”,体验生活,发展个性,舒展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第一节 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一、班级活动的定义及意义

1.班级活动的定义

班级是学生发展成为社会人的重要环境。个体要生存发展,必须首先适应社会,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一个良好的班级,作为一个小社会,对学生个体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班级生活,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会促进学生个体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爱好的发展;同时,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从而形成个体的独特个性。因此,除了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政治理论课、时事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外,班主任要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课余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具体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班级活动呢?

班级活动是一个班全体成员参加的集体教育活动。广义的班级活动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班集体全体成员参加的一切教育活动。它包括班级的教学活动、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课余活动、劳动活动等。狭义的班级活动则是指在班主任的组织和领导下,或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2.班级活动的意义

班级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发展、班集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班级活动有助于加强班集体建设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建设要通过多种活动来实现,在不同的班级活动中,学生能不断明确并实现班级的奋斗目标。组织得当的班级活动,能产生凝聚力,起到促进班级学生团结的作用。班级活动也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它能加深师生彼此间的相互了解,成为联系师生关系的一条纽带。好的班级活动,能触及学生的灵魂,为他们的成长注入营养,使他们在饥渴的时候得到甘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终生不忘。

(2)班级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个完整的班级活动,从设计到实施都要发动学生参与。若班集体比较成熟,则学生可以在班级活动中“唱主角”,这使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都得到极大的发挥。因为在活动时不仅要看、要听、要想,而且要说、要做。参观、调查、文娱、体育、科技等活动,都要身体力行。即使是准备一次班级活动的发言,也要认真构思,收集资料。这样,经过一次次班级活动的锻炼,学生将走向成熟。另外,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有助于同学们增进交往、加强合作,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这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有助于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坚强的班集体。

(3)班级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班级活动相对自由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才能在活动中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同时也在活动中得到巩固、调整和发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擅长美术的同学可在布置活动场所时大显身手,爱好文娱的同学可在联欢会上纵情歌舞喜欢争论的同学可在演讲、辩论活动中磨炼口才。班级活动是个导向,班级活动提供机会,提供舞台,鼓励同学们各展其才,引导同学们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政治型

政治型活动是以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班级活动。政治型活动经常通过班会、团队活动、传统教育活动,以及学先进、树新风活动等,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会是班主任为加强班集体建设而召开的一般性班级会议,或者是捕捉教育时机、为辨明事理而召开的主题性会议。团队活动则是为加强团队组织建设,或宣传某种思想、某个观点或学习某种精神,通过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而开展的集体活动。班主任、辅导员要准确地掌握这些活动的性质和特点,认真发挥好各自的教育作用。

2.知识型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单纯的课本知识既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不利于他们的全面成长,因此,作为课堂教学补充和扩展的知识型活动就成了班级活动的一个重要类型。知识型活动的内容安排以培养对基础学科的兴趣、扩展并运用学科知识、加强技能和智能训练为主,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各项活动都要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班级活动成为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发展学生能力特长的摇篮。

3.交流型

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他们对于人生、社会、未来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渴望理解,他们喜欢与师长、同龄人朋友交流、探讨各种人生问题。因此,交流型活动已成为班主任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常用形式。交流的手段一般有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两种。语言交流类的活动有:主题演讲,辩论,信息发布,与同龄人的座谈讨论,与老师、父母、社会先进人士对话,等等;文字交流类的活动有:与知名人士、校友通信,轮流记班级日记,利用周记与老师谈心,等等。

4.娱乐

娱乐型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在文艺、体育方面的兴趣、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班级活动。娱乐型活动通过组织演唱会艺术品欣赏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高雅的情操,发展学生对艺术的爱好与特长。通过开展田径、球类、棋类等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

5.实践型

实践型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观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学校、社会、家庭之间沟通,把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性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写调查报告,以及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接触工农,了解社会,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 组织指导班会

班会是在班主任领导或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全班学生的会议或活动,是班主任对学生、班级进行组织管理、指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民主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班会包括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

一、班级例会

班级例会是比较固定的班级活动,主要有班务会和民主生活会两种形式。

班务会又叫常规班会。通常排在课表里,每周或双周一次,一般由班主任主持,以研究、讨论班级内一些较为重大的事务性工作为内容;民主生活会是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自我教育的班级活动。

班级例会有多种形式,可依会议内容选定。由班主任正面讲解,适合于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学校工作计划、学校的规章制度等;讨论式班会,适合于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工作计划以及班级重大事情决策。班级例会一般由班主任主持,但也有的班主任为给学生干部以锻炼的机会,设立值周长,每周的班会由值周长主持,并对一周工作进行小结。

组织班级例会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每次班会的时间不宜过长,宜就事论事,切忌空谈,以免学生厌烦。

第二,两次班会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太短。相隔时间太长了,许多问题挤在一次会议上解决,不利于抓主要矛盾,也难以解决好问题;时间太短了,来不及充分准备,或没有实际内容,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正常情况下,以隔周为宜。

第三,班级例会不宜占用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尽量利用学校规定的班会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进行。

第四,每次班级例会的主题或解决的问题不宜过多,一至两个为宜。

班级例会是班级中最重要的活动方式之一。通过班级例会可以使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要求,了解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了解班级的发展方向;通过班级例会可以处理班级日常工作,统一认识,分辨是非,增强凝聚力。班级例会的作用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人、教育人离不开班级例会,建设班集体更离不开班级例会。班主任只要不把班级例会变成“例行公事”,班级例会就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指围绕一个教育主题,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主持,全班同学都积极参加的,内容集中、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时代感强的自己教育自己的一种集体活动;也是班主任通过学生集体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一种较为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在育人方面它是“一座挖掘不尽的金矿”,同时也是班级集体中“一朵色彩绚丽的鲜花”。

1.主题班会的类型

主题班会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类型有:

(1)思想教育类

可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使主题班会系列化。比如在学习雷锋方面,可以组织召开“雷锋故事知多少”、“我学雷锋小目标”、“争做雷锋式好少年”等的主题班会;为了配合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组织召开“热爱国旗、尊敬国旗”和“我爱家乡”等的主题班会;为了引导学生关心班集体,可以组织召开“我为集体做了些什么”的主题班会;针对学生们进入中学后认为自己长大了,和家长的关系开始疏远,以及社会上往往发生的不孝敬父母、不尊敬长辈和老人的情况,可以召开“妈妈您好”等的主题班会;等等。

教育类主题班会针对性强,教育性强,对主题班会要求较高。一般说来安排不宜过多,一学期以一至两次为宜。

(2)指导学习类

如针对学生不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可以召开“21世纪将是生物世纪”的主题班会;针对学生觉得自己笨、学习缺乏信心和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会小聪明、学习怕艰苦的思想,可以召开“比聪明”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和家里的人比聪明,和周围的人比聪明,以及与古代的司马光、曹冲比聪明,等等。

(3)生活指导类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过生日”风,青少年的“早恋”、追求名牌、“追星”等问题,召开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健康的轨道上。

(4)审美娱乐类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也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班主任可以结合学校开设的美术课、劳动课和音乐课,召开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如小制作、绘画、歌曲、诗歌等)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更好地感受生活。

(5)综合类

综合类主题班会,是集知识、教育、审美、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主题班会。这类主题班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有才能、兴趣和爱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

2.主题班会的形式

(1)讲演。在全体同学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经小组预赛,选出优秀者参加班级讲演比赛。如“我喜欢的格言”、“生命的意义”、“金色的年华”等。

(2)座谈、讨论、辩论。班主任选择一些学生普遍关注或较为敏感的话题,让大家各抒己见,以统一认识。如“新时代要不要雷锋精神”、“是早恋还是友情”等。

(3)参观、访问、瞻仰。它适合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教育。如在烈士塔前、烈士陵园内召开“继承先烈遗志”主题班会等。

(4)报告会。它适合于介绍英雄、模范光辉事迹,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总之,主题班会应想方设法采用适合青少年特点,为他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

3.主题班会的设计

成功的主题班会,取决于班主任精心的策划和严密组织。一般来说,主题班会要经历“设计—准备—实施”三个主要阶段,大致包括“选题—制定计划—充分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巩固”五个环节。

(1)选好主题

班主任在深入班级实际、摸清班级情况的基础上,尽可能结合当前形势,抓住中心,选好主题。主题的名称要醒目、面向学生实际,要有强烈的时代感。比如初二年级的学生,以庆祝14岁生日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可以命名为“迈开青春第一步”、“红领巾—团徽”;初一年级以理想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可以命名为“相会在2000年”;初三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可以命名为“心意”等。同时还要注意它的思想性、教育性和针对性。

(2)制定计划

确定主题只是开好主题班会的第一步,要取得主题班会的成功,必须制定详尽的计划。

活动计划包括以下内容:活动的组织领导、活动的时间安排、活动的具体准备工作、活动的地点、活动的总结。活动计划应由班主任与班委会共同制定,由班委会负责该项活动的人写出书面材料。计划中要对活动组织领导进行分工,谁总体负责,谁负责宣传,谁负责对外联系,谁负责组织发言,谁负责布置会场,谁做主持人,都要一一落实。

(3)充分准备

①主题班会活动计划制定以后,班主任应该指导班委按照责任分工情况落实每个人的任务,在主题班会举行之前,检查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以保证主题班会的顺利进行。如检查主持人主持词的准备情况,检查主题班会所需音响、彩带、服装等器材准备情况,询问邀请家长、任课老师参加主题班会的通知情况,等等。

②为了保证主题班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情境教育的作用,班主任应该指导班委会精心布置主题班会活动场地。场地的布置要注意适合班会的主题,有的活动庄严、肃穆,场地布置就应该朴素、整洁;有的活动欢快、活泼,场地布置就应该美观、大方。如“模拟法庭审理案件”主题班会,应注意场地卫生,黑板可以悬挂国徽,桌椅摆放要适合于辩论,注意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如“六一的彩花”主题班会,可以在教室周围墙上悬挂各种花卉的彩色图片,活动过程中也可以播放轻松的音乐,营造欢快、活泼的气氛。

(4)组织实施

如果说选题、计划和准备是活动序幕的话,那么,活动实施才是活动的高潮。一切精心的策划和准备,都是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为了确保活动成功,班主任需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好活动前的思想动员工作,使全体同学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来;第二,给主持人以信心、鼓励和支持,活动中班主任可通过表情的变化、适当的语言给以提示和点拨,使其充满信心,获得成功。

(5)总结巩固

主题班会结束后,班主任应该尽快召集班委会对活动进行总结,将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与实际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达到了预期目的,要分析活动的长处,总结活动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注意在以后的活动中发扬光大;未达到目的,要弄清是方案的不足,还是组织者的失误、实际因素的干扰等,注意在以后活动中避免。分析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哪些是按照预定程序进行的,哪些是调整后的安排,调整的依据是什么,等等。

班主任还要协助班委会和其他参加者对活动中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这些材料包括:主题班会活动计划、主持词、现场实录(录像、录音、照片、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学生制作的手工、卡片、可保存的教室装饰等)、个人小结、活动总结等。

第三节 指导团、队活动

共青团和少年先锋队是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它既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又是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班级里的许多工作都要通过团队组织贯彻下去。由于班级团、队组织的干部都是本班学生,他们年纪尚小,社会阅历浅,身心方面都不够成熟,需要成年人的指导和帮助,因此,班主任就和共青团支部、少先队组织有着直接的联系,指导和帮助共青团和少先队开展工作,自然也就成了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团、队活动是学校全部教育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班级里的许多工作都要通过团、队组织贯彻下去。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善于运用团队组织的力量,推动班级工作的开展。但是,班主任和团、队组织的关系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要在充分尊重他们独立性的前提下以“指导者”的身份去开展工作。这里的“指导者”,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自流,即在思想上要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在工作上要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在实践中要帮助他们提高能力、树立威信。

一、指导团、队活动的主要内容

1.指导团、队组织制定工作计划。班级团支部和少先队是在学校团、队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的。在制定本班团、队工作计划时,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校团、队组织的计划安排,再结合班级实际,和团、队干部一道制定本班团、队工作计划。同时,班主任要考虑团、队计划应与班级工作计划协调一致,使班委会、团支部、少先队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2.指导团、队干部组织团员、队员和学生学习团、队章程,加深他们对团、队组织的性质、任务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团、队组织的感情,发挥他们在班级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指导团、队组织培养、教育积极分子,启发他们向团、队组织靠拢。班主任还要教育团、队员关心一般同学的进步要求,并协助团、队组织积极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4.指导并参与团、队组织的各项活动。活动前,要指导他们做好各项准备,务必注意活动的目的性和教育性。活动中,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不仅要重视活动的形式,更要重视活动的效果。活动后,要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使团、队干部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5.指导团、队干部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教育团、队干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热心为同学服务;对团、队干部的缺点、错误要及时耐心地予以批评帮助,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漏洞,要及时予以补救;还要指导团、队干部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保护并发扬团、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指导团、队组织处理好团支部、少先队与班委会的关系。团支部、少先队与班委会是各自独立的组织,但它们都存在于班集体之中,离开班集体,它们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班主任要把它们统一在班集体建设这个目标上来,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协同一致开展工作。

总之,团、队组织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形式的活动应做出不同的指导。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可行性、安全性、趣味性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等,基本上是一致的。班主任要在具体的指导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提高指导能力。

二、指导团、队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摆正位置

班主任与团、队组织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去指导团、队工作。因此,切忌越俎代庖。

2.关注团、队干部的意见

在组织活动和发展团、队员时,班主任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团、队干部,凌驾于团、队组织之上。要尽量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

3.做团、队干部的坚强后盾

由于团、队干部年龄小,经验不足,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主任在指导他们工作的同时,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做他们的坚强后盾,以便他们放手大胆地开展工作。

为了明天的我

教育目的:

响应团中央少工委发出的“雏鹰行动”的号召,开展好“五自”(自强、自律、自护、自学、自救)活动,提高少年儿童的自我生活能力,增强少年儿童的自强自立的生存意识,使少年儿童养成健康的人格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展少年儿童的劳动能力,开拓其创造能力,将学生培养造就成一代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活动准备:

将本次班会的目的、内容告诉学生,将班会所需材料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准备好录音机、快板、绒线、布、钮扣、水果、水果刀、芹莱、土豆等。

活动过程: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夏令营中的较量》那个故事吗?日本队员生了重病能继续前进,中国孩子生了病却回大本营;日本孩子能自觉保护环境,而中国孩子却随意破坏;日本队员能用香肠、黄瓜做出鲜美的晚餐,而中国孩子只能望着人家吃饭而流口水。同学们这就是中、日队员在探险夏令营中的表现。多么鲜明的对比!这对比不正是我们中华少年的耻辱吗?这对比不正是日本少年向我们提出的挑战吗?这对比不正是对我们明天的生存敲响的警钟吗?我们这一代人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生存与发展是我们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问题。只有学会生存,学会生存的手段,我们——这些羽翼未丰的雏鹰,才能练就坚强的翅膀,使自己在将来的社会中更好地立足。针对这个问题,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向我们发出了“雏鹰行动”的号召。请听快板《雏鹰行动》。

主持人:是的,我们是一只只雏鹰,飞到东,飞到西;是的,我们是一只只雏鹰,飞到北,飞到南;学生存,学创造,胸怀美好的理想,向着新世纪的太阳;学生存,学创造,做未来祖国的主人翁。请欣赏歌曲《雏鹰飞飞》。

主持人:同学们,下面我们欣赏一个小品,名字叫《怪人》,这是我们小品中的主人公——毛毛(指扮演毛毛的同学)。大家欣赏之后,请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明天的毛毛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怪人?

学生讨论。

主持人: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归纳为一点就是毛毛不会自理。自理是全国少工委举办的以提高少年儿童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创造能力为宗旨的“五自”活动中的首要活动,也是培养我们少年儿童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最基本的活动。自理就是要求我们少年儿童要学会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懂得一般的生活常识,能比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下面,我们进行一次“小家务趣味运动会”,有四项内容,每项每队需派一至两名队员参赛,每项按4、3、2、1给分,得分最高的为优胜小队。

1.摘菜:给每位参赛者发一个盘子,里面有五根芹莱,一个土豆,一把小刀。发令后,摘净芹菜,削好土豆,先完成者为胜。

2.削苹果:给每位参赛者发给一个果盘和洗干净的苹果及水果刀。发令后,先削完者为胜,但削掉的果皮未放进果盘内的为失误,这项要求事先不公布,以考验参赛者是否具备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3.钉扣子:发给每项参赛者一针一线一扣和一块布。发令后,穿针引线,再钉好扣子,要求扣子的每一个扣眼都缝到、缝结实,先完成者为优胜。

4.缠绒线:两人一组,发给每组一节绒线。发令后,一个张开臂撑开绒线,另一个迅速缠团,看哪组配合默契,先完成者为优胜。

比赛结束,计算每组得分,评出优胜小队。

主持人:同学们,虽然自理是少年儿童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但学会自律、自护、自救、自学也是我们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们今后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今后的生活也不会是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学会生存,适应生活,就会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为了明天的我们,也为了我们明天的祖国,请积极开展“五自”活动,将“五自”活动的开展掀起一个高潮!请欣赏数来宝《“五自”活动掀高潮》。

最后,请辅导员老师做总结。

主持人:“为了明天的我”主题队会结束。

第四节 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如果是在校外进行的,则称校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每天除了上课之外,还有大量的课外的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中小学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富有好奇心。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安排好这部分课外时间,不用有意义的活动去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他们就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而去从事有害的活动。所以,积极地有计划地组织好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可以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有自身的特点。但是,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目的又具有一致性,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借助于课外活动,可使课堂教学的有关内容得到充实和完善,加深对某些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得的某些具有认识意义的材料或制作的教具等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课外活动的类型

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是中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科学技术小组开展活动,如成立数学小组、物理小组、化学小组、气象小组、摄影小组、饲养小组、微机小组、无线电小组、航模小组等。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从小树立热爱科学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小组、科技讲座、展览、参观访问等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新风尚。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即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因陋就简,勤俭节约的原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等。

2.文体活动

这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增强学生体质、活跃班级气氛、增进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课外活动。

文学艺术类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文学评论、歌咏、舞蹈、曲艺、绘画、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获得一些文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陶冶情操。

体育类活动包括小组活动形式的体操、武术、棋类、球类、游泳、滑冰、射击、田径等;班级集体活动形式的如小型体育比赛,像拔河、跳绳、踢毽、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3.劳动工艺活动

除结合劳动技术课搞一些生活劳动和服务性的劳动外,还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搞一些工艺美术活动,制作一些有教育意义和美学意义的工艺品,掌握一部分工艺品的制作技术,学会美化生活环境的本领,培养学生心灵手巧、勤劳细致的品质。劳动工艺活动的具体内容主要有雕刻、刺绣、编织、剪纸、泥塑等。

4.社会公益活动

这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活动,如帮助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清扫卫生,料理家务。到公共场所义务劳动,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能力以及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班级组织的全班性集体活动,有照顾学生兴趣爱好的小型分散的小组活动,有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人活动,等等。

1.全班性的集体活动

全班性的集体活动是目前课外活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类活动是在班主任的直接指导和带领下,由班委会、团支部组织开展的,包括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各种游艺活动、各种公益活动等。集体活动一般由班主任组织,全体同学参加,并从中受到教育。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又可分为学科小组、学习小组、劳动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等。它根据学生志趣、爱好以及学校的具体条件,就某一课题分成小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这种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机动灵活,小型多样,生动新颖,学生参加的兴趣浓、积极性高,易于成为活动的主人;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所以小组活动的开展状况是衡量学校、班级课外活动开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课外活动必须定出明确的目的、任务,大致的活动内容和小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公约。小组的人数要适当,应推选一名组长负责主持日常工作和活动。活动的开展应经常化、制度化。小组活动可由任课教师指导,也可以聘请辅导员、学生家长或有专长的人指导。小组活动要注意总结成绩,并通过汇报、展览等形式展示出来,与学生考评挂钩,以不断巩固活动成果,推动活动发展。

3.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在课外进行的独立活动的形式。如阅读课外书籍、报纸、杂志,进行某些观察和记日记,采集各种实物,制作各种模型和标本,进行科学小实验,练习书法、演唱、创作,进行体育锻炼,等等,它的特点是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某种需要,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以上三种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但是不论采取哪种形式,班主任都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耐心指导。

三、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为学生所能理解、所能胜任,内容要丰富多彩,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形式要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同一性质的活动在高年级和低年级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在同一年级,还要考虑学生的个别特点,决不能强求一律,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予以照顾,可由有专长的教师进行指导,或选送到校外教育机关去培养。

2.学生是否参加,完全出自自主选择

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特点之一是自主性,即学生是否参加,完全出自学生的自主选择。这不仅体现了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且学生参加活动是出于自愿,因而在活动中,往往表现出很高的热忱、很浓的兴趣。班主任要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激活他们的活动动机,帮助他们做出切合个人实际的选择。切不可搞强制命令,否则,课外活动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要因地制宜

开展课外活动没有统一的定式,班主任要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地组织课外活动。由于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各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亦不相同,所以,在开展课外活动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本地区、本校的优势,搞出自己的特色,且不可盲目攀比,贪大求洋,脱离实际。

4.注意信息反馈

每次活动结束之后,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议,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对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及时处理。要根据反馈上来的信息,适时调整活动的计划,充实或更新活动内容。同时,要善于推广先进的经验,帮助学生分析活动不完善或失败的原因,以便保证下一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5.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课外活动的时间,可占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部分自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及机动安排时间。如果条件允许,每周一般应有两节课科技活动,两节课文体活动,一节课思想教育,一节课卫生教育。这些时间可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并应设法与课堂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以便使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教育案例

游 戏

李兆德

游戏,也是一节课,是堂堂正正地排在魏书生班级的课程表上的。以一般眼光来看,这简直有些新奇。但一经老师提议,同学们衷心欢迎、举手通过,他们就这样做了,并一直做下去。

魏书生教的第一届学生从小学刚刚升到初一,孩子们依然非常喜欢游戏的快乐,有一本学生日记是这样记载的:

下午第三节课时,老师领着我们又玩了一次游戏。有四个同学蒙上眼睛,分成两组,每人找自己的同伙。四个“瞎子”在层层障碍中互相寻找,不时发出信号,那跌跌撞撞的样子,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有一组,两个摸到一起,可是互相都放开了,继续摸索,原来两个人都以为不是本伙的,这一下,大家笑得更厉害了。几个人一听,又立即回来寻找,有的抓住观众不放,有的摸到老师猛扯……大家简直要把肚皮笑破了。笑声像江心的波浪,向四周一圈圈地散开来。后来,四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同伙,大家这才停止了欢乐的笑声。

在一堂又一堂、一天又一天的紧张学习生活中,每周安排这样一节游戏课,显得多么珍贵啊!孩子们玩得轻松愉快,可以尽情地笑,这笑声,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

有人说:“玩具是孩子们的天使。”那么,游戏便是孩子们的天堂,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前,为什么一定要把他们的生活弄得死气沉沉、根绝那“天堂里的笑声”呢?

魏书生同志作为班主任,也在研究玩的方法,领着大家玩,玩得花样百出。室内游戏还有“分组争画五角星”、“打电报”、“谁是星球来客”等,室外游戏更是天地广阔任纵横。在这些游戏当中,培养了孩子们的高尚情操,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促进了他们健康成长。

“这不是不务正业吗?”“看他学生毕业时怎么交代?”异议与指责相继出现了。好心人也在暗暗地担心:魏老师呀,别忘了“升学率”,到“揭榜”的时候,你不会“砸锅”吧?

魏书生同志坦然面对。他在课程表上安排了音乐、美术、游戏的课程,组织孩子们长跑,带领孩子们郊游,让孩子们每天写一篇日记,抄一句格言,每周到社会上去做好事,讨论思想战线的形势,每学期读5000页课外书……都是有深远意义的。而不理解的人进行的不科学的指责中最有力的一条理由是:这样做影响孩子们升学,影响他们智力发展,影响他们掌握科学知识。魏书生的回答是:“不然。一个国家,并不因为要发展科学就取消了体委,解散了文艺团体,消灭了旅游,停止了音乐,焚毁了一切有色彩的装饰品。相反,这些也是科学,这些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总体的发展。那么,轮到个人,怎么就不能全面发展呢?”魏书生同志坚持下来。直到他的第一届毕业生达到全县最好的“升学率”时,人们才停止了那些指责。

资料来源:《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

集体教育,是指以班集体全体学生为工作对象的教育,它是相对于个别教育而言的。集体教育最好的形式是开展班集体活动。班集体活动是班集体的生命。一方面,良好的班集体建设的目标、理念,需要通过全员参与的班集体活动加以落实和体现;另一方面,也只有在这种全员参与的活动中,班集体才能充分发挥其对每个成员的凝聚、教育作用。“活动”能够影响人的关键,在于它是直观的、情景化的、潜移默化的、非强制性的。

在设计和开展班集体教育活动时,班主任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考虑到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的需要。我们可能会认为孩子一上学就长大了,就应当和大人一样懂事,不再玩游戏了;玩游戏是没出息的,是低幼儿童的需要。其实,游戏是人的天性。大人尚且需要,何况儿童?事实上,无论对于哪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都需要游戏。

这个故事说明了:游戏,培养了孩子们的高尚情操,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在魏老师看来,孩子们喜欢游戏,就将教育的内容融进游戏。寓教于乐,不仅不是“不务正业”,恰恰遵循了教育的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