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组织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

怎样组织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想实现班级活动的系列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组织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成长,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是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班主任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设计系列活动,实现活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将每一次班级活动有序地组织起来,就形成了班级建设的系列活动,而班级文化就是在这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因此,班级的每一个活动既是一个独立的活动单位,同时又是班级系列活动中的一个点,支撑着班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这里就要求我们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要有规划、有系统,要有明晰的活动思路,而不能盲目进行。要想实现班级活动的系列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组织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

根据学生的学段特征以及每个学段不同时期的特点,围绕班级实际问题来设置班级活动,这既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发挥其独特作用的舞台,也为其开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可能性。因此,我们不能想到什么活动就开展什么活动,而是要把班级活动与班级当前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在活动的同时实现班级目标,使活动更具教育意义。

以高一新组建的班级为例,此时的班级刚刚组建,整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①个体之间陌生——缺少熟悉感;②班级刚刚组建——缺少认同、归属感;③学生来自各初中——缺少常规统一。在这种班情下,班级建设需要沿着两条主线开展:①增强同学之间的熟悉度和对新集体的归属感;②将常规的规范教育与班级发展结合起来开展工作。在第一条主线下,我们先后开展了“我们的心家”、“一次握手,一生朋友”、“二人三足接力赛”、“聆听心灵的颤动——四班带给我的幸福和感动”、“中秋佳节,人月两圆”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快速熟悉了起来,而且有效建立起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同学们对新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第二条主线下,我们先后开展了“策划优秀”、“遵守习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优秀,是一种习惯”、“感悟团队”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规范了同学们的行为,更激发了同学们一起努力建设优秀班级的热情。

第一,要根据学生的阶段心理特征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是阶段性的,它会在每一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以少年期为例,少年期这个阶段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的反抗性和依赖性、闭锁性和开放性、自卑和高傲、否定童年和眷恋童年等是这个阶段比较突出的几对矛盾。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教育者,我们的活动就必须去关注这些矛盾,依据学生本阶段的心理特点来设计班级活动。

第二,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比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同学而言,“老鹰捉小鸡”就是很好的活动,但是这个活动如果放到高中,尤其是放到重点高中,可能很多学生会认为“很白痴”,起不到相应的教育意义。同样,对于小学生适用的“猜猜30秒”到高中则应该更有针对性地变为“猜猜90秒”,甚至变成“猜猜120秒”,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比较大的冲击,引发学生比较深入的思考。

第三,要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确定发展主题。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成长,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是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比如,中考、高考甚至一些大考前,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导致焦躁不安、不知所措,这种情况下,帮助学生摆正心态、积极应考就成为学生的成长需求。再如,针对被老师委屈的李志恒事件,我们班确定了“委屈中的成长因素”的发展主题,让同学们尤其是当事人李志恒在委屈中寻找能够促进个人成长的发展因素,李志恒同学给出了很让人惊喜的认识。①对基本事实的判断:我很清楚这件事的事实是我受到了委屈。②对原因的思辨性分析:为什么老师会轻易作出这种判断?这源于我平日的不良表现给老师留下了不良印象,因此,这种委屈虽是意料之外,但也算是情理之中,我应该改善自己。③推己及人的胸怀:如果说老师想当然的思路委屈了我,那我平时有没有因为自己的想当然而委屈甚至伤害了别人?④自我激励的能力: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男人,如果连这点委屈都承受不了,那我还能成就什么大事?这一个小小的活动呈现了很多学生成长的需要:对事件作出客观判断的能力,反省自我及对事情原因进行思辨性思考和归纳的能力,推己及人的胸怀,自我激励的能力等。只有真正超越现象关注到学生的成长需要,才能真正将德育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系统性,是指在班级建设的整体部署中开展班级活动,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从横向看,每一次的班级活动与班级建设的整体状态协调,共同构成班级建设的文化场;其二,从纵向看,每一次的班级活动之间具有前后相继的内在联系。(10)

完整性,是指每一次活动的选择与准备,活动的组织与参与,活动的感悟分享与价值澄清,活动的选择确认与内化升华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而独立的系统,以期充分挖掘和实现活动的最大价值。

班级活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质上是以更加长远的目光来把握整个班级发展的大趋势,并认真分析各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不同任务,在此基础上按照班级和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来设置班级活动,从而实现活动的组织性、高效性,减少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

比如高一年级的时候,在班级组建之初,作为班主任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常规教育,其次是班级文化的初步建设;高二班主任就应该侧重于学生的学法指导和班级文化建设,在高一班级文化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创造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总目标,在此总目标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规范自我、自觉创造班级文化;高三班主任则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框架,学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激励。各个阶段由于基本特征、面临的基本任务不同,所以需求也各不同,需要开展的班级活动也就不同。班主任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设计系列活动,实现活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

(1) 李伟胜.班级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 张保明.论德育灌输.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梁刚慧.用活动体验点亮学生智慧.人民教育,2010(3).

(4) 李伟胜.班级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

(5) 李晓文.教育,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形成于“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感悟.人民教育,2010(11).

(6) 李晓文.教育,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形成于“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感悟.人民教育,2010(11).

(7) 参见王晓春.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4.

(8) 参见王晓春.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4.

(9) 李晓文.教育,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形成于“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感悟.人民教育,2010(11).

(10) 陆桂英.建设民主集体,共创阳光人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2~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