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非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简称,属于人的非认知性心理系统,它包括兴趣、态度、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创新意识等。非智力因素不具有认知事物、处理信息的机能,而主要对于认知性心理系统起调节和催化作用。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周学军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现的三维目标中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评价机制中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强调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磨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好学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对数学美的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智力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才能促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良性循环,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

非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简称,属于人的非认知性心理系统,它包括兴趣、态度、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创新意识等。非智力因素不具有认知事物、处理信息的机能,而主要对于认知性心理系统起调节和催化作用。

大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只有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时,数学教学的进行才能卓有成效。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但是,学生的智力本身是无所谓积极性的,它的积极性来自非智力因素。所以,只有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智力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

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动机即学习欲望,是促进人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原因。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是:有强烈的学习要求,并为满足这要求而主动积极地学习。目的是行动要达到的结果,它决定活动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学习的热情。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内在动机在创造力中具有最重要的决定意义,而外在动机则导致低创造力。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为小康社会培养大批有理想的创新型人才,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学习目的明确,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信心和顽强的意志。

(二)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基础,是新世纪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研究表明,创新人才=创新思维+创新人格。数学不仅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材料,也是培养创新人格的最好材料。数学对创新人格的培养功能主要依赖于数学的人文价值。

1.数学能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奋发向上的精神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的需要。数学教育能给学生难忘的精神体验、为真理而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美和善的崇高追求

2.数学教育能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质。数学结论的精确性和确定性,数学推理证明的严谨性,能使学生理性地感悟到“求真”“务实”是一切行为的准则,从而形成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的品质。

3.数学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能亲身实践与体验,能有效地培养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从而体会数学家们不畏艰辛、不怕失败的精神。

4.通过“数学史选讲”等内容,可丰富学生的数学史料,体会数学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价值,焕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治学上勤奋刻苦、严肃认真;在品格上刚直不阿、诲人不倦,都会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唤起学生崇高的奉献精神。

5.数学的严谨和美感,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商,完善心理结构等。

(三)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内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就是兴趣。只有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地激发起来。

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这就会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才之路等数学史料及数学的广泛应用,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以疑激思、以疑获知,组织游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努力使这种兴趣逐步稳定,直至发展成兴趣。

1.展示数学美,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中的美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美中求美。数学美的各种特征在中学课本里均有体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1.就k不同取值,讨论方程(2-k)x2+ky2=1表示的曲线。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到如下结论:

①在k<0时,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②在k=0时,表示平行于y轴的两条直线;

③当0<k<1时,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④当k=1时,表示圆;

⑤当1<k<2时,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⑥当k=2,表示平行于x轴的两条直线;

⑦当k>2时,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然后可以做出简图。通过图象,学生们可直观地感受哲学中的量变和质变的美的形成,数形转化的美的和谐统一。数学这种和谐美在数学知识的提炼、概括、发现过程中无处不存在,学生对这种美发现得越多,数学知识的掌握就越丰富,理解就会越深刻。

例2.解方程组img7

分析:观察方程组可知:将一个方程中的x换成y,y换成x,便是另一个方程。抓住这一对称特点,巧解如下:

解:原方程组与方程组:

img8

原方程组的解为img9

2.用知识魅力吸引学生

一般来说,任何一门科学知识,都有它的内在吸引人的魅力。数学的魅力在哪里?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科学史表明:一些划时代的科学理论成就的出现,无一不借助于数学的力量,尤其在当今科学研究工作中,各学科的研究方法日趋“数学化”。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不但是工具科学,也是用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理论、表达客观规律的十分理想的方式,是自然语言的补充。

3.设置适当坡度,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教学中必须把握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人们爱用“跳一跳,把桃子摘下来”来形象地表达教学中的深度和难度的恰当控制。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的思考会使学生由暂时兴趣转为稳定因素,由表层兴趣转为深层兴趣,由兴趣升华为爱好。

如在奇偶函数练习课中,可设计如下的坡度题,使学生从解题中学到了方法,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例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img10

例2.判别函数img11的奇偶性。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事实证明,在构成教学过程的诸多因素中,情感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做到为人师表;要热爱学生、处事公平合理;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情感。热爱学生,首先要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具体分析,充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对于犯有错误的学生更要耐心,多鼓励,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重视。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放手,“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要创造性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和讲学练的模式,采用“学讲练”和“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己去发现,去尝试,去创新,去经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全过程,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法,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是通过意志行为表现出来的。

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工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定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应用榜样言行和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有效。如讲数学史、数学家逸事,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树立自己仿效的榜样。如陈景润,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在无味的计算与论证中寻求乐趣,探求真理。数学家欧拉,双目失明后仍进行数学研究。通过这些典型实例,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意志力是克服困难达到成功的重要条件。

(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实际上是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为完成某种动作的一种动力定型,基本上是不经过思索的模式化的行动或活动。从生理机制来说,习惯又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生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也是今后更好参加祖国“四化”建设的基础。“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尤其需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概念、定理的引入论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要重视解题思路的探求,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七)创设创新环境,培养创新精神

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与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获得创新成果。

教师在实践中要创造性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注意教学内容创新、思想方法创新、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敢于另辟蹊径,勇于探索。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促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良性循环,是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调动和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对数学的情感;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有利于学生求异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只有提高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智力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