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和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高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继元

创新教育已成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教学改革和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高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谈谈本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老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等的问题。

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

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是否是别人已经发现的,而关键在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具有新颖性。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这是人人都应有的一种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教师自身就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老师要训练学生创新能力,首先就要为学生保留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以“升学率”为教育教学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民主教学在班集体中的体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值得提出的是,任何合作,都应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为目的,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并且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将各种知识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科学性

二、激励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

(一)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设置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并提出新质疑,自学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和好奇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或者数学趣味活动、逻辑推理故事演讲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喜悦,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创新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还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保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及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学生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激励学生的好奇心理

好奇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天性,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的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好奇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文曾获2009年固原市教育局、教育学会“五个百”论文竞赛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