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之一。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究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强,热情最高,兴趣最浓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王巧玲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之一。结合高中数学教学,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为了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学习愿望投入到学习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在进行对数计算的教学中,曾展示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将一张厚为0.1毫米且足够大的纸对折30次以后,能有多厚呢?

学生来了兴趣,纷纷猜测起来:1米、2米?和我的身高差不多?也有学生不屑一顾,能有多厚,最多不过几米而已。还有的学生拿出纸进行对折实验,但在对折7、8次以后就不好折了。

于是就有同学猜想:可能会更厚一些,十几米?几十米?

此时进一步提出: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将纸的厚度计算出来?同学们很快列出纸的厚度h=0.1×230毫米,能看出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同学们已经感到吃惊了!

更深入一步:能具体算出来吗?

学生已急不可耐了,已经有学生拿出计算器开始算了,但也有学生说,既然在对数这部分提出,用对数的方法试试。

多好,不知不觉已经想到了现学的知识,这不正是创新精神的最好体现吗!

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协作下,对数方法计算为:

lgh=lg(0.1×230)=lg0.1+30lg2≈8

h≈108毫米≈100000米。

学生惊呼:这么厚呀!

通过这个事例,一方面学生看到了对数计算的方便之处。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的学习怎能不顺畅呢!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合理的解决方法,遇到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会不知不觉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其他事务的处理之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是在这一点一滴中慢慢培养起来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只是在一节课的引入上,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教学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问题情境展现给他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他们探求和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要因课而异,因内容而异,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要创设问题情境,不必为了创设问题情境而创设情境。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渗透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

在学生阶段,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改变老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教学模式,毕竟强加给他们的,很快会被他们遗忘,但如果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到的,他们将会终身难忘。因此教学中要切实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人翁的主体地位,构建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同参与,互动对话,互助互学,轻松、愉快、平等的教学环境会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良好的课堂环境也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加强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如在讲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老师给出探究问题:平面外的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时,该直线会和这个平面垂直吗?能用你手中的学习用具演示一下你的结论吗?学生们都很积极踊跃,否定了第一个结论。再给出:如果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呢?和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呢?通过对学习用具的摆放,细心的学生发现,其实只要对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加以限定,就可得到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那么怎么限制呢?此时让每位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三角形纸片,要求过三角形的任一个顶点折一下三角形,观察、讨论什么情况下折线会和桌面垂直呢?

如同在玩折纸游戏一般,课堂上没有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也没有昏昏欲睡的学生。

很快同学们就发现:只要沿着三角形任一边上的高对折三角形,折线一定和桌面垂直。更可喜的是还有同学发现,不一定非要沿高线折,只要沿着和任一边垂直的任意一条直线折三角形,折线都会垂直于桌面,多可贵的发现!

正是有了让学生融入其中的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学生才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行学习,也正是这样良好的课堂气氛,才更利于学生联想,敢于发表他们不同的见解,也才能激发他们积极寻求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他们的思维之花也才能时时绽放,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步步渗透、升华和加强。

三、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究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强,热情最高,兴趣最浓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整个过程,学生处于一种自由但不失原则,自我但不自满的学习之中,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潜能,又懂得与他人合作,既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又能体会到创造的艰辛与艰苦,是最能培养学生在探索中求创造,在逆境中求发展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积极评价与鼓励,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以延续和发展

创新不同于发明创造,不一定非得有新的事物产生,对已存在的事物的模仿和超越也可以称得上创新。著名教育家刘佛年曾说过:只要有一点新观念,新意思,新意图,新设计,新做法,新方法,就可以称得上创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闪现出的每一点微小的创新火花,我们都要看在眼里,挂在嘴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你真棒”、“很好”、“不错”……

带给学生的却是无穷的动力,会激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新的学习与创造之中,创新的火花才能不断成长、再生。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需要在他人积极的肯定与鼓励之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相信,每位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去挖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

〔2〕张虹,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思维——中小学教学论文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