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代美术教学中,不再追求单纯的技能培训,而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美术综合素质。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如何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是我们每位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必须进行认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陈 璐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美术教学中,不再追求单纯的技能培训,而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美术综合素质。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如何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是我们每位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必须进行认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发挥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是我们每位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必须进行认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现在,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先导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呢?

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启发作用。要想学生在美术课中始终兴致勃勃、主动的学习,教师的素质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应当从三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第一,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而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第二,教师应“终身学习”,不断提遍自身的修养。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美术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第三,教师应加强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美术教师应该是美术的实践者,要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证明美术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实践能力。

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发挥美术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设计具有创新精神体现实践能力的教学形式,能使学生潜移默化,乐在其中。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常用到的一些形式。

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化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成为现代美术教学的必要手段,它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例如,《我喜欢的卡通形象》一课中,我首先播放音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动跟唱,导入课题,然后播放动画,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对比,展开讨论,传授知识点,再进行现场演示。

这种声、色、形的科学运用,使学生们耳目一新,很快领会了学习内容,掌握了卡通形象绘画的要领,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练习活动中充分地反映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与融入多媒体这种教学形式是分不开的。

贴近学生的生活,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等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

例如,在《提袋的设计》一课中,首先让学生来说说为什么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商场中不再提供免费的塑料袋?并对现在所使用的环保袋进行评价,紧接着引入新课:设计一款环保袋。学生分组开始讨论新环保袋的设计,课堂气氛热闹起来,学生之间各抒己见,对环保袋的材质、形式、功能上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也给了学生有互相交流的机会。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教学形式还有: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运用竞赛,组织讨论等。如今,新课程理念的形成,带来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美术教师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追寻一种开放的意识与心态。只有集思广益、开动脑筋,采用贴近学生易接受的教法,才能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体现,让每一个学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二、丰富想象,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核心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新编的美术教材,改革了从前以画种体系知识和技法教学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材结构,而侧重于美术知识的应用及审美感受与艺术观念的表现和表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接受艺术的观念和具有现代设计的意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想象力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核心。那么,教师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首先,要营造宽松的环境。营造起宽松的环境,就解开了捆绑思维的绳索,拓宽了思维的空间,这样他们的思维才会无拘无束。才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寻找柳暗花明,去迎接海阔天空。就学生而说,他们应该是这个环境中的主人,他们的主体性应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们应自由命题、设计、尝试。黑格尔所言“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所以说,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多留想象、创造的空间,从作业题材到内容形式,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即使学生的作业不那么有“技法”,不那么“专业”,但是学生毕竟用脑子去想象、去创造了,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也就得到锻炼与张扬。而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正是我们艺术学科的特点,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其次,鼓励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热情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自我肯定;鼓励学生克服创新时胆怯与退缩之情绪。老师对学生的一些稚拙的做法与想法要给予热情的关注和呵护。相同的事物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展开联想与创新,善于发现学生灵感的火花,积极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只有新颖的、独到的、符合视觉美感的东西才最有生命力。

“教无定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无论运用哪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都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训练的科学性。想象决非漫无边际胡思乱想。必须避免远离教材要求或与作品主旨背道而驰的想象。二是要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美好的情趣。有了这些,想象力才能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视海则意溢于海。”

例如,我在讲述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我改变了以往一味讲解,而是先引导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思考1:这个花瓶为什么不对称?

学生纷纷发言“梵高的心理不平衡”“当时的社会很黑暗”“梵高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等等;

思考2:观察画家在向日葵上所用的颜色和笔触!

学生发言“黄色、金黄色”“笔触扭动着”“向日葵的花瓣像跳跃的火焰”。

显然,利用这种引导的方式,促使了学生们去想象,想象画家的生活、想象画家的心情,想象画家挥动画笔时的那种激情,逐渐初步感悟到画家对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热爱,理解到这幅伟大作品——《向日葵》所给我们传递的信息。

梵高曾说:“想象确实是我们必须发展的才能,只有它能够使我们得以创造一种升华了的自然。”所以,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在无限的想象空间内自由驰骋。

三、多元化的评价,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承担着诱发或唤醒学生潜能的任务。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评价观要由竞争本位为核心的评价观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和学习效果,弄不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合理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美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需求,尤其是兴趣还不稳定的中学生,我们应该用肯定和鼓励的方式及时评价。他们非常期待教师对他的肯定,鉴于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更多的时候,对于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我们不要留到活动结束时进行集中的展示,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中的一个闪光点或一次小小的成功,都可以进行欣赏评价,这样做既及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又满足了学生表现的欲望,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能很好地激发其他同学的创作热情,帮助他们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来。这样看似随机的成果展示,既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更能激励学生更加自信地配合教师开展艺术课堂教学活动。

对学生应“因材施教”,评价亦同样如此。对于好的学生,教师可利用饱含深情的优美的语句,真切地进行评价。而那些内向的、反映比较慢的,以及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学生,教师要格外关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自我创作。尽力发掘这些学生作品中好的方面,哪怕只是一小点,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既保证了评价的相对真实性,又促进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喜欢美术课,融入美术课堂。

例如:在《生活中的标志》这节课中,从课业练习中,可以看到学生们绘画水平的高低,但是,这节课的练习,评价标准并不是主要通过绘画水平的好坏来评价,而是要看学生们对标志设计要求的理解以及他(她)的设计构思(想象能力、概括能力)。画得好的,老师要从画面角度上去表扬、去鼓励;设计构思好的,老师要从设计角度上去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既“面子上有光”,同时还能高兴的接受老师指出的不足之处。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这是罗丹所说过的。作为美术教师,不能用主观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约束学生,我们应制定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以情动人,用心交流,通过评价的多元化,去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其探索行为受到了鼓励,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受到重视,标新立异的作品得到赞扬,他们创新兴趣就会增强,创新精神就会发扬。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不管是美术学科的教学,还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综合培养,都应该树立创新的观念,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更给我们提供了发挥独特作用和学科优势的命题。因此,我们务必要在美术教学结构改革的进程中突破传统的单一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内容设计、方法运用、教学结果评估等诸多方面,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目标,迈出改革的步伐,做无愧于时代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