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

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因此,形象思维对地理教学有特殊的意义。在地理的教学中,适时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产生联想,发挥求异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为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浅谈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唐含梅

(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论文评选二等奖)

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积累知识的过程,教学成功之处在于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的来源,寻求知识的应用。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在地理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地理事物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地理的逻辑思维。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可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找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经济地理各生产部门间、自然条件和人类生产生活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区域的主导因素和区域性,形成逻辑思维推理。如:利用美国地理位置图、地形图、气候主要指标图,城市经济图进行分析,归纳出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及影响农作物带分布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又如:在《西亚和北非》的教学中,抓住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西亚和北非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推出其人类活动的特点。

img144

进行逻辑思维活动时,应遵循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遵循地理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的发展规律,将分散的、零乱的、复杂的地理现象按一定的联系,通过逻辑思维,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充分运用地图、数据、图表及多媒体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各种地理事物及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成因,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因此,形象思维对地理教学有特殊的意义。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形象语言,也是产生形象思维的最佳场所,运用地图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进而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演变及成因的一般规律。如讲述《锋面与天气》的内容时,充分利用冷锋天气图、暖锋天气图及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移动图,形成锋面与气流运动,冷暖气团移动方向的形象思维。

又如,在学习《降水的四种类型》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地形雨时,充分利用地图或多媒体FLASH动画演示出每种降水类型的成因及规律。而在《地壳运动》的学习中,褶皱、断层、地垒、地堑知识的掌握,通过课本插图及教具、演示,产生形象思维,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则可通过幻灯、录像并配以准确而生动的解说,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img145

三、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思维是在外界信息的刺激下进行的,通过假设,可以增加信息量,增强对学生思维的刺激,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如在《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教学中,提出假设,如果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则太阳西升东落,恒星日比太阳日长。又如在五带的教学中,如果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将发生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也随之变化。又如在《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学习中,让学生讨论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引导学生提出好的想法和建议,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要处理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发展智力、创造力的关系。注意学生必须以扎实的双基为前提,才能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运用类比思维,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将已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教材中可类比的内容很多,如学习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时,可与已学的等高线地形图作比较,将山脊线、山谷线与高压脊、低压槽作类比迁移。又如在进行《自然带》的教学时,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进行比较,找出相关联系,得出气候与植被及自然带的分布相对应的关系。而在《洋流》的学习中由地球上的行星风带示意图,推知世界洋流模式图再具体分析世界洋流分布,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类比思维进行知识的迁移时,要克服思维定式产生的消极影响,如讲述河流时,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其补给水源有雨水补给或冰川融水补给,弄清两种水源补给造成的汛期在成因上的差异性。克服“河流汛期在夏季,补给水源为雨水”的思维定式。

img146

img147

世界洋流分布图

五、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求异思维也即发散性思维,是从多方面、多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思路探求得出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地理的教学中,适时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产生联想,发挥求异思维能力。如中生代恐龙灭绝的种种原因,可让学生推想“小行星撞击说”、“竞争失败说”、“气候变化说”等。又如,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其原因分析,可由学生讨论,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有:①上游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②水利工程年久失修;③围湖造田,泄洪能力降低;④东亚季风气候异常等。

六、逆向思维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

逆向思维是与常规思维方向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昼夜现象的产生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可从反面提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球体,则无昼夜现象,如果没有地球公转平面(黄道平面)和自转平面(赤道平面)的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也就不会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又如,对于东西半球的划分,可逆向提出用0°—180°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半球会产生什么结果?日界线与180°经线完全吻合又会产生什么影响?通过逆向思维,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总之,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双基为前提,没有基础知识作后盾,则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为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img1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