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文化大省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肃文化大省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甘肃省各级政府对其优惠政策的保障力度却没有及时更新,仍然停留在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但是甘肃省却迟迟不能在土地、资金等问题上为解放生产力着想,制定有益于城市建设的各项政策、制度。甘肃省的敦煌文化、伏羲文化、读者文化已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甘肃省文化产业,没有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发展文化产业,而将文化产业继续停留在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任务的认识层面。

三、甘肃文化大省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肃虽然文化资源丰厚,但是文化产业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小,业态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市场主体数量少、实力弱,文化市场发育不充分;转制企业普遍缺少市场经营和资本运作人才。特别是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面临较大困难。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还很薄弱。与建立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保障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在国家实施的重点文化工程建设上存在地方配套不落实和用地难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是:

(一)城市文化建设发展政策滞后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覆盖面在迅速提高,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2010年上半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广泛传播,人们对城市的期望值升温。但是城市文化发展需要有新的政策、制度,以提供发展机制和体制上的保障。诸如为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近年来各地涌现了许多整治河道,开辟水岸文化风情线的自主热情。但甘肃省各级政府对其优惠政策的保障力度却没有及时更新,仍然停留在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对整治土地的使用权限没有明确的归属,致使建设者的积极性不能得到相应的保护。只能导致大量有条件的建设单位,坐等上级的要求和布置。

而在发达的浙江绍兴等市早在10年前就创新城市景观河的建设配套政策,调动建设者的积极性,使水岸文化附加值迅速提升,建设单位更是获利的首要者。真正体现了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太原市对汾河的改造也颇具启发性和借鉴作用。

但是甘肃省却迟迟不能在土地、资金等问题上为解放生产力着想,制定有益于城市建设的各项政策、制度。在旧的体制面自我扼杀了许多发展的机遇。

(二)缺乏整合文化发展优势的胆识

甘肃省的敦煌文化、伏羲文化、读者文化已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如何将甘肃众多的文化资源整合在这三大文化品牌下,挖掘潜力,从战略上共谋发展,这需要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域、行业管辖的模式,在文化品牌发展战略下重新规划行政发展区域。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资源优势变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的路上减缓曲折,加速发展。诸如敦煌市可管辖历史上建郡时期的发展区域,河西许多文化资源就可以整合在敦煌文化品牌下发展。这些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我们甘肃因为思想解放不够,缺乏借鉴的力度。

《读者》可以凭借在世界的影响力,再整合一些甘肃的教育产业,文化产业中的高科技产业,加大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力度,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会有一个跨越式发展。文化大省建设就会得到强有力的支撑。

(三)没有充分调动起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

目前甘肃省文化产业,没有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发展文化产业,而将文化产业继续停留在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任务的认识层面。

甘肃省贫困面大,但许多贫困地区由于富有文化资源,群众已自发进入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如庆阳的香包、刺绣,通渭的书画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是政府的各项扶持,在文化产业上体现的仅仅是极其少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大多数解决不了贷款的文化产品加工户,无法享受扶持。因为扶持的方法是政府对贷款予以贴息。而甘肃省的扶贫尚在种植业方面,2010年虽然列支了两项文化产业试点扶持项目,但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仅仅起导向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如果能置于全省各行各业共同支持发展的快车道,各市、县的支柱产业也将迅速发展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

(四)忽视个人价值在文化开发中的突出地位

文化产业是智力型的产业。个人的智力创造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智本+资本是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标志。容许个人智力策划、规划项目在企业份额中占一定的比例,但在甘肃省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很肤浅。认识上的差距严重影响了了文化资源开发的速度和效益。这种不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需要尽快加以扭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