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

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目前为止,全省教育技术专业共毕业学生3000人左右,全省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时间如表3.1所示。截至2010年,我国已有80多所高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浙江省的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等5所高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点。2003年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被评为浙江省重点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3.2 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

高等学校中的专业是一类按照社会工作领域培养人才的教育功能单位,其主要任务是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目标的定位、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设计与课程内容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创新等,其中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分为教育技术学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四个层次。1983年,国家教育部发布《高师本科专业目录》,将“电化教育”列入其中,正式确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地位;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华南师范大学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当时称电化教育专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院校相继开办了这一专业。

3.2.1 浙江省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越来越大,截至2010年,已有20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8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1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到2010年,浙江省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已经从原先的专科、本科、硕士层次,发展和提升成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形成了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2010年,征求意见稿),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专业实践方面,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承担教学与培训设计,资源开发、环境建设与管理等具体工作,并能通过不断学习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胜任新的要求;在促进学科发展方面,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与教育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催生教育创新、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建构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从而促进本学科发展与支持其他学科的发展”。

截至2010年,浙江省有教育技术本科专业9个。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性质和特色,先后设置了教育技术学、教育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育软件工程远程教育等五个专业方向。浙江师范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高校之一,早在1978年就设置了专科专业,1993年设置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现在,台州学院和浙江海洋学院的教育技术专科、本科专业已停办。到目前为止,全省教育技术专业共毕业学生3000人左右,全省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时间如表3.1所示。

表3.1 浙江省高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情况

img72

2.教育技术学硕士点

为了满足教育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教育部于1987年批准了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河北大学三所高校招生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截至2010年,我国已有80多所高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浙江省的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等5所高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点。

与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相比,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侧重学生专业领域知识的广度扩展和深度提升,侧重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例如,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具有独立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具体培养目标为:系统掌握教学设计与教学开发、媒体与传播理论、认知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基础理论和相关方法,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学术前沿发展动向;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研究成果正式发表;具有较强的教育多媒体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

3.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10所大学建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点,大都设置在师范大学中。我省的浙江大学于2010年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这也是至今为止我国一流大学“C9”联盟中唯一招收该专业博士研究生的高校。[3]

浙江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研究、智能教学系统。此外,该学位点还接受该专业方向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高级访问学者

作为国内15所试点高校之一,浙江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于2010年开始招收在职的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博士”(Ed.D)研究生,研究领域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教育领导与管理。

3.2.2 浙江省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成果

为了提高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浙江省各个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服务浙江乃至全国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培养各个层次人才,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新型的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仅培养出了大量的教育技术专业优秀人才,还取得了一批丰硕的专业建设成果。

表3.2  浙江省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

img73

1.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国家特色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项目的实施,旨在根据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实现对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分类指导。按照分类指导、强化特色、突出能力的建设原则,从全国3万个专业点中,遴选3000个左右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分为两类:第一类特色专业点为2500个,选择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点或具有一定办学基础、未来若干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交叉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第二类特色专业点为500个,结合国家和社会对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选择有专门人才培养基地支撑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每个特色专业点要根据所在高校的总体定位,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在发挥专业优势和办出专业特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同层次、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领头羊。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原电化教育)专业于1978年创建,是我国教育技术学首批招生院校之一,1993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学生,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办学点。2003年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被评为浙江省重点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目前,在编主讲教师18位,其中教授8位(特聘教授2位)、副教授4位、博士6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位、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位、硕士生导师11位。2008年立项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群教学团队。截至目前,已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5门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技术》、《教育技术管理》、《计算机辅助教育》),承担各级各类科研和教改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项目22项,出版专著6部,编写教材11部(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77篇学术论文被EI、SCI、ISTP、CSSCI索引

本专业拥有一流的实验教学环境——“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2009年1月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中心现有实验面积3500平方米,教学设备3000余台件,设备资产总值近3000万元,建有影像传播类实验室8个、多媒体与网络传播类实验室5个、信息传播实践基地5个;拥有400平方米的数字演播厅和先进的傲威虚拟演播系统;苹果机房配有苹果机125台。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特色为: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以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以工作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能力、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三大专业核心能力。以三大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经过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教育研究等方面得到一专多能的发展,能够适应当前学校教育以及教育服务机构中的相关职位。旨在培养能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能设计和维护校园网并能构建基于校园网的有效教学环境,掌握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与教育评价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学生适合从事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单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人力资源培训与教育评价等工作;从事电教馆、广播电视台、学校信息或网络中心以及各类远程教育机构等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到IT产业中从事教育产品的设计、开发等工作,或通过进一步深造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拔尖人才。

近五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分别在普通中小学校、职业学校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在普通高校、高职高专从事专业教学、学生管理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培训和数字化资源的设计、开发工作;在学校信息或网络中心、广播电视机构及各类远程教育机构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2.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优秀教学团队

国家优秀教学团队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在全国高校中建立1000个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教学团队有着较长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于1993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并设立公共课教研室,注重师范生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知识与能力、应用与创新以及社会责任的培养。坚持教学资源的建设,不断改善实验条件,形成了立体化学习资源、一体化培养模式、混合式教学方式、多元化学习评价以及多层次师资梯队等鲜明特色,迄今为止,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学生多达3万余人,在2003—2007年的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中,该团队指导的学生共有118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8项,获奖比例名列全省首位。

该教学团队围绕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设计课程并组织教学,以国家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系统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以学生兴趣点为导向设置后续选学课程,拓展和深化教育技术的专项技能,满足学生的进阶需求。该教学团队以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为主体,另有计算机教育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教学设计的专业教师,团队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该团队成员共16人,团队教师毕业于全国各地的著名高校,国内拥有教育技术学博士点的院校几乎都在其中。该教学团队始终不懈坚持教学研究与改革,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浙江师范大学国家精品课程

(1)国家精品课程项目概述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精神,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为重点,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改革阻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合理机制与制度,促进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各高等学校要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尽快启动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在组织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时,要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主,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各高等学校还要切实加大和保障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在确保教高〔2001〕4号文件规定的“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一般不应低于20%,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基本教学经费”得到落实的基础上,各高等学校还应从事业费拨款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精品课程建设。

一般说来,高等学校建设精品课程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2)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国家精品课程

①《现代教育技术》国家精品课程(http://course.zjnu.cn/met)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教育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于2004年进入国家精品课程行列,这也是浙江省省属高校的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程,课程主持人为张剑平教授。

浙江师大教育技术学学科与专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该学科一直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的建设,作为该精品课程的主讲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2006年先后推出了第一版和第二版),该教材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和态度,能运用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指导教与学的实践,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初步能力,熟悉各种常用教学设备的操作、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以厚实的基础为原则,力图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先进性。

②《现代远程教育》国家精品课程(http://course.zjnu.cn/dedu)

《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于2009年进入国家精品课程行列,课程主持人为周跃良教授。

随着国内教育信息化和第三代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各种与远程教育相关的职业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渠道,《现代远程教育》就是为适应这一趋势而设立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远程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概念与理论、模式与方法,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借助Moodle系统和学生协作进行教学实验,让学生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以及资源环境,熟悉网络课程的开发步骤和开发技术,初步掌握远程教育中的教学、学习特点以及在线辅导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概括和总结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并能指导远程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门适合运用网络形式进行教学的课程。本课程从最初的以理论讲授为主过渡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转变,相应提出了利用“远程教育与远程学习思想和方法”进行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的思路。这样,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实际上就转变成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这一思想极大地改变了过去的远程教育面貌,促进了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3.2.3 浙江省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经验

专业是高等学校构成的核心要素,一所高等学校主要由不同的专业构成,因此专业是学校存在的基础。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的核心任务,是高等学校的立身之本,没有专业就没有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直接标志着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浙江省各个高等学校始终把专业建设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各个专业中占有比较突出的位置。目前,浙江省有9所高校设有教育技术学专业(招收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每个高校在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过程中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综合分析取得成绩的背后,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专业建设经验。

1.依托学校整体定位,突出专业特色

尽管浙江省高校设有9个教育技术学专业,但是这些专业在保持专业本色的基础上都有各自的特色。每个教育技术学专业都依托学校的整体定位,分别确定了本专业发展方向,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学校的整体定位可以分为理学、工科、师范、综合等类型,也可以分为研究型、教学型、综合型等类别。学校的整体定位决定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特色。例如,浙江师范大学整体定位于师范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此,教育技术学专业特色为“教师教育”和“教学与研究并重”;浙江工业大学整体定位于工科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其教育技术学专业特色为“教育技术产品”和“教学与研究并重”。

“依托学校整体定位,突出专业特色”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整体资源、融入学校整体发展之中,而且确实能够形成自身的特殊,保持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浙江省范围内生态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2.学科与专业相互促进

在高等学校中,学科与专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区别、相互促进的两个领域。学科是研究为主的领域,而专业是教学为主的领域。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基本可以概括为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的关系。一般来说,专业的设置要以学科为基础,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着专业的属性。因此,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专业的属性。“教育技术学学科是当代教育科学与技术的教育应用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一个横跨文、理、工的交叉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是一个新的、不断发展中的学科,它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发展,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教育技术学应用实践的丰富而不断发展其理论和实践知识”,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属性。“与教育技术学科相对应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属于教育学类中的一个本科专业。针对我国教育技术实践的特定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同时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属性,它可以授教育学或理学学位。教育技术学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科学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一个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学科,具有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性质。教育技术学专业致力于培养从事教育相关的教育与培训、资源建设与开发、环境建设等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一般来说,专业为学科持续发展培养人才。一个学科发展需要大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浙江省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不仅为实践应用领域输送了大量人才,也为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

浙江省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与学科基本是一个整体,作为一个专业不仅培养人才,承担教学任务,而且还作为一个学科,开展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大部分的教师具有双重角色,既有教学任务,也有科研任务。无论是一个专业与学科,还是每位教师,都能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科问题,为科研工作提供选题;在科研过程中,可以吸收学生参加,把科学研究的过程转化为教学的过程。此外,科研成果可以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3.积极开展“质量工程”,深化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考虑到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经报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从2007年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浙江省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以此为契机,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反思,开展了整体的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