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隆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

隆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宁南边陲。而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文化,因受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影响,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地域风格,得到较完整的保留。隆德县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文化内涵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其艺术形式共计三大类22项。隆德高台马社火与其他地区不同,是把马社火的装扮溶入高台社火之中。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工艺之一。五是民俗文化类。

隆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

刘世友

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宁南边陲。东望关陕,西眺河洮,南接秦州,北通宁朔。远在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即在此从事狩猎和原始农耕生活,创造了丰富厚重的原始文化。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源流和生产条件的影响,在这里所创造和积淀的诸多文化现象与中原文化相联系,继承了其古朴、淳厚的自然传统。而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文化,因受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影响,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地域风格,得到较完整的保留。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其浩繁谱系和根脉折射出无限生机,显示出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如响誉全国的农民画艺术,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农民艺术,清新淳朴,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浓郁,对于了解六盘山地区农耕文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的生产发展、民俗风情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被誉为“民间艺术活化石”的高台马社火,源于原始宗教活动,融民俗、传统和艺术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砖雕艺术,始于唐宋,而兴于明清,素以工艺精湛而闻名西北地区;剪纸艺术扎根于农村,紧密联系生活,代代相传,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佳品层出不穷;民间刺绣艺术,针法独特,绣法多变,质地厚实、细密,色彩艳丽,展示着地域的荒原,呈现出原始的壮美;民间彩塑,继承了传统的工艺手法,吸纳了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题材多变,独具匠心;承载着很多民俗事项的九龙池,以其旖旎的自然风光、神圣的宗教文化、独特的历史、神秘的神话传说、浓郁的人文气息给人留下难以磨蚀的记忆;立意新颖,刀法严谨,印色古朴典雅,精巧细腻的篆刻艺术,显示了创作者的智慧和艺术技巧。

一、民族民俗艺术特点及资源优势

隆德县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文化内涵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其艺术形式共计三大类22项。一是民间文学,主要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二是民间艺术,主要包括社火、民歌、花儿、口弦、歌舞、戏曲、说唱等。三是民间美术,主要包括书法、绘画、篆刻、皮影、刺绣、花灯、回族服饰、泥塑、编织、砖雕、根雕等。这些民间艺术与回汉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在传承中繁衍生息,又在发展中熠熠生辉。

img487

1.民间文学以其鲜明的主题,质朴纯真的风格,生动形象的语言,风趣诙谐的情节构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特点。神话故事根据六盘山区人民在对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独特的艺术加工,叙述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起源,解释了荒芜时代充满神奇的仙境世界,塑造了战胜自然的理想化英雄人物。民间歌调大体包括刺世和颂世两个方面,这些歌谣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六盘山区人民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他们的多种思想感情,并以婉转悠扬的形式广泛流传。民间谚语符合口头语言的特征,通俗易懂,主要反映了这一地区古老的民族传统心理、意识、道德、观念,揭示着劳动人民的喜悦与欢乐,凝聚着广大群众的辛酸与痛苦。这些谚语都是广大劳动群众,对千百年来的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是难得的精神财富。

img488

2.民间艺术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其历史渊源十分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借助原始绘画和雕塑,开始探索用艺术的语言来表达祈求和愿望,为民间艺术的发展开创了历史先河。高台马社火是劳动人民祭祀土和火的一种活动形式,其内容丰富,融民俗、表演、造型、彩绘、手工制作、现代科技于一体,具有鲜明的传递性、创造性、艺术性。隆德高台马社火与其他地区不同,是把马社火的装扮溶入高台社火之中。一般是在春节和喜庆节日表演,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无语言,二是静态造型美。比较强调主观感受和意念表现,它的造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其造型奇异,形态逼真,动作惊险。有的翩翩起舞、有的飘飘欲仙,它以富丽、精巧、玄妙而取胜,具有独特的魅力。农民画艺术是农民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节庆、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题材新颖广泛、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简练、色彩鲜艳、不拘古法、不落陈套,构图不受透视色彩形式的限制等特点。“九龙山朝那湫”盛大的传统庙会,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融民俗、神话、传说、祭祀等文化空间于一体,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的信仰、依赖的心态和相依为命的意念。历经100多年的杨氏家族雕塑艺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祖辈高度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的结晶,它内涵丰富,融民族、民俗艺术与现代科技为一体;在造型表现和刻画上,力求精练概括,姿态生动自然,夸张与写意适中,不失法度,特别是人物塑造比例准确,表情各异;在色彩处理上经粉底、沥粉、矾染、涂色、点饰图案、装金、罩光等方法着色后,其色度艳丽,对比明显,古朴典雅,并有防潮不退色等功效,具有鲜明的传递性、创造性、艺术性。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工艺之一。隆德回族刺绣大多以花鸟鱼虫、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为题材,采取实心绣、空心绣、藏针绣以及倒勾针绣等多种刺绣方法进行创作,其文化内涵表现出实用性强、古拙朴素、寓意深刻细腻、表现手法具有文学性的特点。大体有六种表现类型:一是神话传说、神话人物、民间传说类。二是文史作品人物类。三是宗教故事、人物类。四是花鸟虫鱼类。五是民俗文化类。六是时代主题类。剪纸作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风采和魅力。隆德民间剪纸艺术,通过一代又一代回族剪纸艺人不断的创新发展,日趋成熟,日臻完美,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构成回族装饰艺术中别具特色的一部分。其创作原则是把现实作为创作对象,不作模仿的对象,运用夸张、幻想以及象征的手法,随意发挥,在构图艺术上,追求对称、疏密有致,矛盾统一,并有程式化、图案化的特点,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装饰性。隆德篆刻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绝,颇具特色。创作者借鉴传统篆刻艺术,运用多元艺术手段创造并追求构成效果和刀下趣味的现代感觉,印风沉静、工稳、精巧、隽永、辣厉,使其具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古朴多姿的传统美学价值,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砖雕是我国传统的造型艺术之一。创作手法分“捏活”和“刻活”两种。隆德回族砖雕艺术由于表现对象的要求,在技法上以精巧细腻见长,以圆雕、半圆雕突出主题,以浮雕相衬托,运用各种刀法,并吸收了中国绘画技法中的“皴法”技巧,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构成回族建筑艺术中别具特色的一部分。

img489

二、民间艺术发展现状

隆德县民间文化艺术秉承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农民艺术家特有的审美观点,博采众长,创作出了许多生活气息浓郁,时代特色鲜明的佳作。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间艺术从小到大,如今从事民间文化艺术的队伍发展到几千人,且在民间艺术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img490

但是,这些民间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限制,使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一直处于相对独立的环境中,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虽然形成了以杨栖鹤家族为代表的泥塑艺术、以靳守恭为代表的农民画、以张炜为代表的剪纸艺术、以张哲生为代表的篆刻艺术、以虎凤英为代表的回族剪纸艺术、以冯琴花为代表的回族刺绣艺术、以魏世祥为代表的砖雕艺术,但由于缺乏引导,在发展与传承上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机制,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遵循着“师傅带徒弟”“传里不传外”的单一模式,仅限于自娱自乐的家庭作坊式经营,缺乏应有的人才培养基地。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难以形成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使民间艺术品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精品较少。三是保护与发展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没有培植出良好的民间艺术文化生存环境。在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中,往往只重视艺术品本体的保护,而没有将其与生存的环境进行原状保护,导致所保护的优秀文化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死文化”,而不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活文化”。四是没有对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建立起详细的档案,尤其是没有对各种艺术的起源、流传经历、发展特色和艺术特点进行记录和整理,从而使民间艺术品定位不准,难以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同舟共济的局面。五是民间艺人大多年事已高,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这些成名慢、收益小的手工技术,使这些优秀遗产无人继承,处于濒危状况。六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民间信仰逐渐弱化,使民间祭祀这一“扬善抑恶、凝聚人心、净化心灵”的民俗活动逐渐消亡。

三、具体保护措施

(一)建立民间自发的广泛的代代相传和政府自觉保护相结合的机制,成立“隆德县民间艺术保护领导小组”,建立保护传承体系。

1.普查。

(1)对隆德优秀民间文化艺术进行全面普查、确认、登记。

(2)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资源库和资料档案室,对各类民间文化艺术予以立档保存。

2.建立传承机制。

(1)通过对传承人及继承人的资助和鼓励,使优秀文化传承下来。

(2)采用多种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价值的民间艺术进行抢救、保护。

(3)认定、命名民间艺术传承人。

(4)真实记录并整理、出版、展示民间工艺成果。

(5)尽快建立民间艺术保护基金,为传承人提供必需的养老、医疗、生活补助等。

(6)加强对民间艺术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

3.人员培训。

(1)组织民间艺人传授技艺,在全县普及民间艺术。

(2)“走出去,请进来”,对从艺人员进行培训。

(3)聘请有关专家培训工作人员,使其掌握保护知识,基本技能。

(4)建立一支懂管理、会营销的生产营销和管理队伍。

(6)以六盘山旅游为依托,搭建隆德县民间艺术展示、销售、宣传平台。

4.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一座集制作、展示、销售为一体的中型“隆德县民间艺术展览馆”并配套办公设备。

(2)成立“隆德县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对隆德县民间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