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国外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国体育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高度重视以学校为本的新教师教育,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教育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呈现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趋势。发达国家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趋向可以概括为:理论与实践新一轮的结合,强调教育理论的先导与背景作用[9]。

二、国外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国外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征

1.课程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国外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政府不安排工作,而是面向劳动市场,自谋职业,这种教育行政体制决定了其培养目标是多向性的。各院校所培养的人才除能胜任体育教师外,还需具备多方面的从事其他体育工作的能力,这种“通才”型人才适应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竞争激烈的需求。

2.课程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国外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数以“开放型”或“非定向型”培养模式为主。培养学制因国而异,促使培养模式的灵活多样。多数国家体育师资的培养以4年制(如“4+0”、“2+2”、“3+1”模式)为主,如瑞士、韩国、俄罗斯、英国、日本、德国、美国、匈牙利、澳大利亚等,而加拿大5年制(“3+2”模式)是一种非定向型培养模式,开放性、灵活性较大。芬兰和新西兰的学制都为3年(“3+0”模式),但这两个国家在师资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芬兰的体育学士“双环式”学位制目的是使学生在3年内完成学士学位,再学习2年获得硕士学位;新西兰则是3年制来培养双学士学位。

3.课程设置的基础化

为给学生打下宽厚的知识基础,各个国家都比较注重通才教育,表现在课程体系上为普通教育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大。如美国占40%以上,日本占37.7%,德国占33.3%,韩国占30%左右,澳大利亚约占20%。

4.课程设置的师范化

世界各国高等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体现师范特色的教育类课程,不仅课时所占的比例大,如德国的教育理论占总学时的25%,英国占25%,法国占20%,而且教育课程开设范围广、门类多,涉及教育理论、原理、教育史、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等方面。尤其是教育实践,不仅实习的时间较长,如美国一般为15周左右,英国一般为12~15周,而“3+1”培养模式的教育实习长达24周;而且实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参观实习、现场实习和责任实习等教育活动,有的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实习,有的分散在平时,分几次进行,如芬兰、德国、韩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

5.课程设置专业化

各国体育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高度重视以学校为本的新教师教育,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的模式,可最大限度地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可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如英国的“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加拿大的体育院系都开设了小学体育教师课程和中学体育教师课程;美国综合性大学中开设的大、中、小学体育;德国、日本重视开发和设置能适应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课程等。

6.拓展课程设置选修化

教育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呈现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趋势。选修课不仅数量多,而且分科细,门类齐全,所占的学分比例较大;另外,选修课形式自由度大,基本上不受年级、科系、学校的限制。这种形式的延伸与扩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培育”出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7.课程特点小型化

在专业设置不增加的情况下不仅增加课程的门数,特别是微型课程的增多。在拓宽和加深学生的知识基础方面,小型课程的开设导致了多样化和个性化课程内容的出现,如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课程体系中术科课程不仅开设了常规的运动项目,还开设了民族传统项目,而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实践课不仅仅是竞技运动项目,普遍重视健身、娱乐休闲、医疗、野外生存等课程的开设,以便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

8.课程设置国际化

各国教育作为国际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几乎无一例外地以面向世界为前提,使本国的高等教育向国际开放,以促进学术、文化和教育的交流和协作。主要形式有交流办学经验、交换情报资料、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合作研究与开发项目、交换学者和互派留学生等。为了适应这种快速多变的国际环境,各国体育院校都努力使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接轨,开设了一些世界上通用的课程,尤其是外语和计算机课程。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加拿大和新加坡的综合性大学普遍采用双语进行教学。

9.课程设置“民族化”

部分教育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主要由各省或地区政府负责,联邦政府不设管理机构,所以,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可根据各国的国情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日本、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不仅开设了常规的运动项目,还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课程,较大程度地满足了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扩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面和就业竞争力。

10.课程设置综合化

大多数国家体育教师教育的培养课程体系主要由3大部分组成:基础教育课程(或称普通教育课程或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术科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强调文、理、工科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内容上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知识领域,并注意优化组合,发展新学科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以求让学生形成合理的、广博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国外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

21世纪的教师教育被各国纳入到精英教育体系,教师教育专业通过深入的课程开发,使新任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基础教育实际的要求;在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则采用文理兼修、核心与辅修课程相结合、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实践性等方式,达到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促进新任教师人格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发达国家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趋向可以概括为:理论与实践新一轮的结合,强调教育理论的先导与背景作用[9]。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外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主要由3大部分组成:基础教育课程(普通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术科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

2.国外体育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性较强,高度重视中小学的实际需要。重视以学校为本的新教师培养教育,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如英国的“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新加坡、加拿大的体育学院(系)都开设了小学体育教师课程和中学体育教师课程;美国综合性大学中开设的大学、中小学体育;德国重视开发和设置能适应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课程。

3.教育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比较强调通才教育。为了给学生打下宽厚的基础,普遍加强普通基础课教育,此类课程的门数各国家(地区)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如美国多数院系都达到40%以上,日本占37.7%,德国达到33.3%,韩国和新加坡院系都达到30%左右。在教育专业课程方面不仅增加课时(德国的教育理论占总学时的25%,英国占25%,法国占20%),而且教育课程开设范围广、门类多,涉及教育理论、原理、教育史、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教育实践等。

4.大多数教育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综合化,比较强调文、理、工科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新学科课程和综合性课程。课程体系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知识领域,并注意优化组合,以求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5.课程设置选修化,即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教育发达国家的选修课不仅数量多,而且分科细,门类齐全,所占的学分比例较大。选修课的形式自由度较大,基本上不受年级、科系、学校的限制。它的延伸与扩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多规格、高素质的人才。

6.大多数教育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实践化,即减少讲授时间,增加自学时间,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能力。从各国(地区)教育实习的时间来看足以说明这一点,如美国一般为15周左右,英国一般为12-15周,但“3+1”培养模式的教育实习长达24周;但韩国的教育实习仅为8周。各国(地区)教育实习的形式不仅打破了单纯教育实习放在最后的做法,改为包括参观实习、现场实习和责任实习等教育活动;而且教育实习的频数增多,即不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实习,而是分散在平时,分几次进行,如新加坡、中国香港、芬兰、德国、韩国、日本等。

7.教育发达国家课程设置自由化,即院系课程设置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强,院系之间的差异很大。院系的课程设置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灵活地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及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培养人才市场需要的各种体育人才。

8.课程设置国际化,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几乎无一例外地以面向世界为前提,使本国的高等教育向国际开放,以促进学术、文化和教育的交流和协作。主要体现在交流办学经验、交换情报资料、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合作研究与开发项目、交换学者和互派留学生等方面。各国体育学院(系)都努力使课程改革与国际接轨,许多新兴课程在世界上是通用的。各国普遍重视外语和计算机课程学习,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学生获取前沿知识的渠道。

9.课程设置个性化,即根据各国的国情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开设的特色课程,如日本、美国、俄罗斯等,课程体系中术科课程不仅开设了常规的运动项目,还开设了民族传统项目,而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实践课不再仅仅局限在竞技运动项目上,各国普遍重视开设健身、娱乐、休闲、医疗、野外生存等课程。

10.课程设置小型化,在专业设置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课程的门数,拓宽加深学生的知识基础,以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

11.体育院校师资的教学管理上都实行学分制。学分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导性,注重学生的差异,激励学生刻苦学习,鼓励学生提前修完学分,实行更为灵活的学籍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