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方案设置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方案设置的指导思想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精深,到目前我国现行的课程方案都一直成为体育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设置的指导思想之一。因此,体育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体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新时期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必须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有关精神和要求为指导。

一、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方案设置的指导思想

(一)课程方案要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精深,到目前我国现行的课程方案都一直成为体育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设置的指导思想之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本身无可非议,因为体育学科专业知识、技术体系是本专业课程内容的核心成分,这类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该专业安身立命之本。但是,体育教师教育专业的学习内容是由“三类课程”组成的一个整体,除“核心成分”之外还有“外围成分”,即普通教育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只有三类课程相互促进、有机联系,才能达成培养目标。因此,如果我们因重视学科专业课程而使普通类和教育类课程的质量标准降低,那么,我们必然犯“学科本位主义”的错误[10]

教师教育素质系统应该是由教师的认知结构(包括知识结构与教育理念)系统、教师的专业精神系统和教师的教育能力系统等三个方面组成的三维一体结构。其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育理念是教师有效教育活动的基础;教师的专业精神是其动力系统;教师的教育能力则是教师有效教育活动的保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和思路,应主张从“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争论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所谓“专业课程”中超越出来,树立“师范专业学术”或“教育专业学术”的观念,建立一个分类科学,体系完整的具有多时空、多方位取向范围的课程结构,即一个由广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特设课程组成的师范院校课程体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而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根本出路在于整合体育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和师范性。对于体育教师教育来说,它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教会学生将来怎样传授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前者体现本专业具有的学术性,后者体现了本专业独具的师范性。因此,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实际上包括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可见,学术性和师范性是体育教师教育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因此,体育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体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

新时期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必须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有关精神和要求为指导。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培养面向21世纪高质量的体育师资为出发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素质教育的要求,主动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全面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意识,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特点[11]。发展个性,全面育人,推进以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深化改革为重点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大力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课程方案必须适应新世纪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际上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关键是教师;教师具备的各种能力素质,影响到现代教育的发展,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创新能力是培养体育教师人才规格最显著的标志。尽管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相关因素很多,但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是一个重要因素。设置创新性的、研究性的课程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体育教师的重要前提。对于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而言,创新性课程提醒我们要重视普通教育课程和专业相关基础课程的设置。因为对于目前尚待完善、成熟的体育学科体系来说,此类课程内容是“原创基地”。因此,我们能否利用课程改革这一有利局面,加大本专业课程内容和结构调整力度,关系到体育教育专业能否培养出在教育教学上少有误区的、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育师资。而对于体育教师职后培训课程设置来说,必须要包括专题研究、反思性教学训练、创造思维等方面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方案必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实施素质教育使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即在充当传统的“授业”、“传道”者的同时,强调体育教师既是学生体育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又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和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但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培养,使学生明确“为何教学”和掌握“教学什么”的本领,而且更应该重视通过课程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使学生学会“如何教学”的本领。因此,根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和目前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的现状,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改革力争在提升体育教师的人才素质方面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1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站在大教育的高度上审视学校体育,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准确地把握《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形成新的课程理念,切实理解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生动、活泼、有序的体育教育,不仅要强健学生的体魄,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均衡的发展,而且要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协作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发挥体育课程的独特作用。

二是,要拓展体育课程的视野。《课程指导纲要》积极倡导“三个自主”的原则,学生在学校课程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将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指导纲要》确定的课程结构和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体育课程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也只有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和内容,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以往在体育院系(科)学习的一些体育运动手段,譬如田径、体操等传统竞技运动项目,如不进行教学手段化的改造与拓展、创新,就很难适应当今大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进取。等待观望、怨天尤人是没有意义的,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是没有出路的。拓展体育课程的视野,还要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空间,特别是在高校扩招、体育课程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不仅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利用好校内的体育资源,而且还要拓展课程空间,充分挖掘、利用校外的体育资源。当然,要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如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等,这些新的课程内容,更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去学习和探索。

三是,要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了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教育信息,丰富教育、教学手段,而且要能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尤其要学习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相关知识,积极设计、制作、运用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四是,要提高体育科研(教研)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教研型”。因此,教育科研能力也是体育教师的必备素质。体育教师要在继续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具有浓厚的科研意识,即积极从事教育科研的观念,潜心捕捉和研究问题的探求欲;要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即申报与确立课题、设计方案、组织实验、测量统计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方法;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具有善于探索、刻苦钻研,不守旧、勇于创新等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