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性目标

发展性目标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对话管理的发展性目标包括学生人格的完善、可能生活的建构、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追寻等。和谐人格是对于人格发展、完善的前景的一种描述,也是人们现实人格发展的目标模式,它也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是一种可以不断发展、完善,不断追求逐步达到至善的一种动态的理想人格,它能使各种能力和素质不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开拓发展,因而能够成为大学生进一步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推动力量。

发展性目标

大学生对话管理的发展性目标包括学生人格的完善、可能生活的建构、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追寻等。之所以将它们称作发展性目标,不仅因为它们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永恒持续的、不可最终完成的进程之中,更是因为它们与人本身的发展与完善始终交织在一起,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去实现人的主体建构与发展。

人格的完善

何为人格?从词源上看,西方现代意义上的“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原意为戏剧舞台上演员所用的假面具。后来“人格”一词被加以引申,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提出,“人格是个体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这个动力组织决定人对环境顺应的独特性”;艾森克则认为“人格是个体由遗传和环境所决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行为模式的总和”(杨眉,2001:3)。可见,人格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含义的综合名词,是“以性格、气质、能力为特征的‘心理人格(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与个人的气质操守、道德品质、人格情操相关的‘道德人格(moral quality)’,和法律主题不可分离的‘法律人格(personal right)’”(谈炳和,樊富珉,2000)等方面的统一体。人格“是指在个人的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伴侣、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各种特性的配合形式;是由体格上的特性、精神上的特性、特殊能力、经验、气质、意志、品质等特性构成的有机整体”(卫异,左振瑛,2004:92)。总之,人格是人经由社会化而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综合。

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是教育的基本目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权威报告《学会生存》中所说,“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人格的完善就是要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信念与行为诸方面达到完整统一,实现真、善、美的一体化。这是一个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而锤炼提高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人格的完善最终指向和谐,形成和谐人格。诚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赵中立,许良英,1979)。和谐人格是对于人格发展、完善的前景的一种描述,也是人们现实人格发展的目标模式,它也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是一种可以不断发展、完善,不断追求逐步达到至善的一种动态的理想人格,它能使各种能力和素质不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开拓发展,因而能够成为大学生进一步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推动力量。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总体目标是:①内部心理和谐。使大学生的气质、性格和能力、认知、情感和意志、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等心理特点、倾向和过程能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而协调发展,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②行为和谐。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身份和能力,养成与之一致的和谐行为模式;③人际关系和谐。能正确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爱护他人,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乐于助人,团结友爱;④与社会和谐。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具有团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融入集体和社会,并促进集体和社会的发展;⑤与国家和谐。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将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与之和谐共建;⑥与时代和谐,能正确认识时代的要求和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⑦与自然和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善待动物,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⑧全面和谐发展。注重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合理科学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⑨事业、生活和谐。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追求事业,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能正确对待事业、生活中的挫折,永远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奋斗精神;⑩整体和谐。以上各方面处于协调、平衡、统一和匀称的发展状态,形成完整统一的健全人格、理想人格和最佳人格。

对话是实现大学生人格完善与和谐的最佳路径。对话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品格,它本身就是一种促进人格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新陈代谢机制,能够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向善去恶,思想认识与道德境界得以不断提升。大学生对话管理就是要使对话成为学生的管理生存方式,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与品质,使学生养成对话的思维与习惯。通过与自我的对话,使学生时刻反思和检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识、把握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实现自己心理与行为的和谐;通过与他人对话,使学生懂得尊重,学会关心,善解人意,懂得向他人学习,从而调适自我,建立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通过与自然对话,使学生懂得虔敬自然,敬畏生命,保护环境与生态,实现人在自然中的诗意栖居。

可能生活的建构

大学生对话管理回归生活世界,它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我国著名学者赵汀阳认为,“可能生活是现实世界所允许的生活,但不等于现实生活。可能生活是理想性的,它可以在现实生活之外被理解。如果一种可能生活得到实现,它就是现实生活”,“可能生活可以定义为每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赵汀阳,1994:116)。由此可见,一方面,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可能生活的基础和前提。可能生活并不意味着脱离人的现实生活,排斥或否定人的现实需要。现实生活是学生唯一能够真实把握、得以充分享有的生活形式,也是学生真实拥有的发展可能性得以不断实现和不断生成的过程。另一方面,可能生活又是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反思、批判和超越。它指向一种“尚不存在”的理想生活,体现着人的可能之在,是人面向自己拥有的各种发展可能性所作的主动筹划,主要指向人所拥有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发展可能性,代表着人生活的希望。因此,可能生活既介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又超出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一种既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理想生活形式,是一种基于历史和现实而指向学生的未来与可能的动态生活形式,是一种自成目的性、富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生活形式(王登峰,2007)。现实生活是人的基本生存状态,它决定了人的生存和延续;而可能生活是人的生活的理想形态,它决定了人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的高度。大学生对话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生活方式,就在于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去体验、反思、批判现存生活,去感悟生活的真谛,去梦想、去创造更加美好、更加完满、更富价值和意义的可能生活。大学生对话管理的过程就是现存生活不断被超越、可能生活不断被建构的过程。

可能生活追求的目标是幸福。赵汀阳指出,“每种可能生活都有其特有的幸福,而且不是另一种生活所能替代的,放弃一种可能生活就等于放弃一种幸福”。他认为,可能生活是一种合目的性的生活,是基于幸福追求的一种选择,“尽可能去实现各种可能生活就是人的目的论的行动原则,就是目的论意义上的道德原则,这是幸福生活的一个最基本条件”(赵汀阳,2004:150,149)。所以,可能生活的实现是幸福生活的前提,这同时意味着生活意义与价值的丰富;而幸福生活是可能生活的目的,是超越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生活。“生活的意义必定在于生活本身,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性地去生活并且创造可能生活。幸福生活与有意义的生活是同一的”(赵汀阳,2004:26)。幸福不同于快乐,它能给人一种持久的祥和和愉快之感,而快乐只是一时的兴奋;幸福是生活本身的成就,并且幸福所构成的意义可以改变人生的整个画面,而快乐是消费性的,它留不下什么决定人生意义的东西。幸福也不同于欲望的满足和利益的获得,它超越了主观性的原则,具有更普遍的伦理意义。幸福原则“是为每个人着想的,它所揭示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它将指出每个人如何更充分地利用自由去把各种可能性变成充满活力的现实生活”(赵汀阳,2004:147)。

可能生活是全面性和多样性的生活。人是一个完整性的存在,是一个由自然与社会、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等多层面、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人的心理与需要也是丰富多样、复杂多变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穷尽的,然而也正是这些使人成为世间最崇高、最伟大、最不可超越的存在,同时也决定了人的可能生活的全面性与丰富多样性。因此,大学生对话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创造全面、多样的生活条件与空间、文化环境与氛围,去培植、建构学生全面多样的可能生活,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主筹划、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感受、理解、省察和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中,学会鉴别、学会选择,作出判断;使学生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追求一个较“今日之我”更为完满的“明日之我”,不断超越现实生活走向属于自己的可能生活,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追寻

人是意义性存在、价值性存在,人是无法忍受无意义的生活的。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家高清海所说,“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与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一种没有意义的生活,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最大的苦刑,纵然衣食富足,饱暖无忧,人仍会感到不满足,会感到一种无边的虚无包裹着他,使他内心里不安宁、不踏实”(高清海,等,2006:83)。人要超出自己的生存境况,不时追问“人应当是什么”、“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为什么生活”等问题,这些对人自身价值意义的追寻,构成了人生的终极关怀。这就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人在世界中存在,把自身与世界都看作是有意义的,把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也看成是有意义的,否则,他的生活便是无意义的。因此,人必须追求意义,因为意义才能使人的生命有价值。人生受意义的引导,有意义的人生必定是完满的、充实的。人生意义的引导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它使人有价值地生活,使人有期待,使人努力奋斗,对人生、对生活进行有意义的筹划。人生不断地寻求意义,也就是在寻求中实现意义,而人生对意义的追求就表现为“我的生活,我的所作所为必须是有根据的、有价值的”(金生鈜,2001:64)。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在于超越与创造。现实世界的“不如人意”和“不能满足人”的性质,使人需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超越现实,去追求一种更值得人生活的生存境界。人总是满怀希望地期待着明天,人生的自由、创造、价值与责任就植根于人的这种未完成性和这种希望的人生。人能在实践活动中,在“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中,去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生命、文化生命或者说“类生命”,并且只有在这种超自然生命的创造中,人才真正成其为人,并感受到人生的真实幸福与乐趣。人的使命就在于不断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逐渐升华其价值,使人不断“生成为人”。人之伟大,人之超越动物,就在于“人不再是自然之手驯服的机器,人成了自己行动的目标(赫尔德语)”,永恒超越和不竭创造是人应具的精神境界(高清海,等,2006:84)。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还在于奉献与给予。价值、意义均是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人与世界的一种关系——“意义来自于人在其世界中的牵涉”(里克曼,1989:209)。因此,人只有走出自我,走向他人,走向世界,并将自我奉献给他人,奉献给世界,其人生才真正具有价值和意义。索取的人生只能导致物欲的膨胀,将人淹没于物质与利益的世界,越陷越深,永无止境,而浑然不知“我是谁”,又“为了谁”。只有在奉献中,在给予中,我们才能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关联,才能发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满足感和成就价值,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可以说,奉献的过程、给予的过程就是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呈现过程。

人生的意义归根到底是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说到底是生活的价值,它们都要体现在生活的实践与行动之中,因而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就只能从生活的体验中领悟出来。“‘人’的‘意义’是在活生生的生活之中。‘人’生活在‘世界’之中,自从‘人’‘有’了这个‘世界’之后,‘人’就‘有’了‘意义’,所以‘人’的‘意义’……是从生活、从‘世界’体会领悟出来的”(叶秀山,1991:55)。对话是一种领悟,一种阐释和一种觉解,“只有通过这种自觉的阐释与觉解,人的生活意义与生存境界才会以一种澄明的方式向人们宣示出来,并由此出发,引导人们去自觉地追求真实的人生意义,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高清海,等,2006:84)。大学生对话管理正是通过管理对话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体验、领悟,进而阐释和觉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超脱于眼花缭乱的物质功利世界,从实然走向应然,探寻人生精神、价值与意义之境,不断去超越、去创造、去奉献、去给予,去实现自我又超越自我。大学生对话管理过程就是价值意义的追寻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永远处于未完成态。“人生对意义的追求永远处于过程中,人生从来没有不变的意义,人生就是在追寻中实现价值,人就是不断地理解,获得意义的引导,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有目的,有价值,从而使自身从现实的境况中站立起来,超越现实,进入未来”(金生鈜,2001:64)。追寻着价值、意义的人生,必然是完满充盈的人生,必然是有价值、有意义而幸福的人生。这样的人生理应成为大学生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