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性知识

发展性知识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顾名思义,发展性知识是促进教师进一步发展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终身学习能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从本体性知识的相关研究来看,由于教师自身先天和后天的不足,本体性知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虽然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到知识的现代进展,但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特点,使得有些内容在教材刚出版时就发生了新的变化。

三、发展性知识

在关于教师知识的讨论中,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专门研究比较多,而对发展性知识和研究性知识的专门研究比较少。顾名思义,发展性知识是促进教师进一步发展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一般提倡比较多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科外知识情况、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从教师知识的角度,这里把师德知识面、终身学习情况统一在教师发展性知识内,具体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观(正确定位所从事的职业,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学习愿望(学习愿望与态度、持续学习的能力与可能性)、教师的知识面(知识的广博程度、知识的保持与更新、知识的迁移)等几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的发展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是主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

我国加入WTO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这些方面的变革给教师以新的挑战。教师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实实在在地接受继续教育,始终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努力成为具备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新世纪教师。

1.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观

社会的开放和发展导致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它们冲击着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使教师在工作和个人发展中面临多重道德选择。教师职业虽然不是最早、最直接地受到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冲击的,但随着市场经济观念向教育领域的渗透,教师也开始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面临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艰难选择。

我国过去一元化的计划经济模式反映到教育领域,就成为一元化的教育,从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到教育内容、教育措施,都是全盘划一的。教师在这种一元化的教育体系中,所奉行的价值标准通常也是单一的,教师职业可以说是先前社会奉献价值观的典型代表。然而,道德选择的前提之一是主体面临多种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冲突,而客观上又存在多种行为选择的可能。在过去相对僵化的计划体制下,教师客观上缺少自我定位、重新选择的机会,无需面对太多的道德选择,只需一以贯之地去教书育人,同诸多其他行业从业者一样笃守着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价值取向。

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是一个日臻完善的过程。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职业道德与生活中表现出的个人品格密不可分,应挖掘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高尚的情趣,努力做一个“为人师表”的楷模。

教师也会因时代、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具备不同的职业观。作者在2007年对上海浦东新区中小幼教师的一项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都积极努力地工作,但是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却不容乐观。教师工作稳定、热爱教育事业依然是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条件,近一半的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是做好本职工作。这说明教师的职业理想还不是很高。我们在调查中也有一些可喜的发现:把教师作为事业的教师占22.1%,38.8%的教师对工作的追求是专业发展和自我实现。在调查中还发现,男教师对教师的认同度普遍低于女教师,女教师更倾向于安于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而很多男教师认为教师职业社会地位高,但是经济收入不高。

2.教师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科学技术情报系统(UNISIST)的统计,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在20世纪60年代为9.5%,20世纪70年代为10.6%,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则达到12.5%,同时,知识的生命周期也逐渐缩短。固守传统的学习理念已不能有效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未来社会要求学习时间必须从青少年延及终身,学习场所也必须由学校延伸至由学校、企业、家庭和社区等构成的全社会。终身学习能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积极地获取新知识,但由于受年龄、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新知识的产生速度大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它的速度,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原有的知识,特别是所教学科以外的知识,因不常用而被逐渐遗忘。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教师的知识和能力逐渐变得欠缺。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使教师有效地补偿知识和能力,这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不同年龄和知识梯度的新老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和师生观。从本体性知识的相关研究来看,由于教师自身先天和后天的不足,本体性知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自身的教育应该是没有终点的,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教师作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人力资源,其群体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除有计划的在职培训以外,教师在品格、业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终身学习,需要依靠教师的自觉意识来维持。

3.教师的知识面

一位优秀的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相关理论修养,才能居高望远,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具备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的综合能力。作为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丰富学科知识。教师要具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包括学科的和非学科的,具体的做法有:

(1)补充综合性知识。从宏观方面来看,知识日益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许多问题不是用一个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或回答的。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综合地补充知识。教师只有自己先在知识上融会贯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从而使对知识的处理与新课程理念协调一致。

(2)关注前沿性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虽然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到知识的现代进展,但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特点,使得有些内容在教材刚出版时就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应对这些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知识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因此,教师要多关注前沿知识,有意识地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

(3)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知识。一是分析所教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二是挖掘、拓展教材中学生易产生疑问的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三是重视教材知识在生活、生产、科研和技术发展中的实际应用。教师应能够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和特点,分析与拓展教材中的应用性知识。[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