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各国纷纷利用奥运会这一国际舞台展示国家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文化魅力,并以此促进国家、民族及人民间的沟通及交流。此次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至22日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历届奥运会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并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有数据显示,在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发展贡献明显。

第一节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已远远超越了体育的范畴,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纷纷利用奥运会这一国际舞台展示国家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文化魅力,并以此促进国家、民族及人民间的沟通及交流。

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奥运会,是继1962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韩国汉城(现名首尔)奥运会后第三次在亚洲举办的奥运会,同时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奥运会。此次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至22日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奥运会期间,举行了28个大项,38个分项的比赛,产生302枚金牌(其中中国获得51枚)。除大部分比赛在北京举行外,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马术比赛在香港举行,部分足球预赛在天津、上海、沈阳和秦皇岛举行。

北京奥运会是一届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会,它的成功举办带动了我国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传统文化,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广泛的传播,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见图5-1)。

img26

图5-1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被点燃

(图片来源:凤凰网)

一、北京奥运会带来经济发展的机遇

(一)奥运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奥运经济的概念源于1982年洛杉矶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由民间参与承办的奥运会。此前的22届奥运会都是由政府举办,巨大的花费给每个举办国家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商业化运作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许多先例:与企业集团订立资助协议;出售电视广播权和比赛门票;压缩各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尽量不修建体育场馆;不新盖奥林匹克村,租借加州两座大学宿舍供运动员、官员住宿;招募志愿人员为大会义务工作等。这些措施使得洛杉矶奥运会收益2.23亿美元,成为第一届盈利的奥运会,成功化解困扰奥林匹克运动多年的经济困境。此后,奥运经济的概念开始出现并为世人认知。

对于奥运经济的概念,很多的书籍和刊物都做了定义,如我国学者卢泰宏、罗绮茗在《行销体育》中提出:“奥运经济是指主办国组委会的直接效益,即电视转播权销售、指定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等,以及对主办国其他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的诱发效益的总称。”“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拉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现象。”[1]本书采用北京奥运组委会主席刘淇先生所著的《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一文中的提法:奥运经济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2]奥运经济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它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奥运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

历届奥运会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并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案例】几届奥运会举办国在奥运会后的经济情况

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

1988年汉城奥运会被喻为是促进韩国现代化进程的转折点,它的筹备建设与成功举办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汉城奥运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带动经济起飞”,韩国由此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汉城提前20年步入国际化。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筹办1992年奥运会时,西班牙正处于开始从20世纪80年代全国范围的经济危机中复苏的时期。1986年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促进了巴塞罗那的城市改造和建设。6年的奥运筹备过程,使得巴塞罗那GdP年均多增长了1.8个百分点。奥运会之后的1993年,这个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在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目的地中的排名就由之前的第16位跃居到第3位。巴塞罗那奥运会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好结合,极大地促进了西班牙的经济复苏,被称为“巴塞罗那效应”。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在奥运会举办前5年,亚特兰大市的房价增长了79%,当时美国全国的房价平均涨幅只有13%。奥运会之后,许多美国人,尤其是亚裔美国人,都从洛杉矶等地搬到亚特兰大居住。奥运会期间留下的先进的通信设备和宾馆,使很多会议选址于此,亚特兰大因此成为“会议之城”。亚特兰大留下了一批国际一流的体育设施,促进了现有设施的改建与扩建;大大提高了亚特兰大作为国际一流的体育竞赛、会议和闲暇旅行城市的知名度。奥林匹克

遗产已改变了亚特兰大市区的面貌、巩固了其作为全球商业中心的地位,并使亚特兰大成为了全球的“运动之都”。

2000年悉尼奥运会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没有留下任何债务,而且取得了史无前例的突出收益。直接经营方面,悉尼奥组委净支出17.2亿澳元,主收入22.3亿澳元,汇集其他收入,共盈利7.65亿澳元(折合人民币约35亿元),创造了现代奥运历史上经济获益的最高纪录,被舆论称为“最赚钱的”一届奥运会。奥运会结束后,组委会将其筹备奥运会的全部经验归纳成文字,并以35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国际奥委会。此前,虽然奥运主办城市都会向国际奥委会及下届奥运会的承办国介绍相关经验,但将内容集结成册,作为有形的知识财产来出售还是澳大利亚人的创举。悉尼最为可观的是在前期和会期精心积累、卓越操办基础上,延续至今的发挥奥运会“剩余价值”的后奥运经济。或许正因为其美好、安全、喜庆,再加上收益颇丰,被萨马兰奇先生称之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3]

奥运经济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对举办城市的发展会产生一种阶段性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举办至奥运会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国际上通常定为10年到12年。

(二)北京奥运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有数据显示,在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发展贡献明显。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提供的报告显示,2005—2008年间,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8%,较“十五”期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受奥运影响GDP的拉动幅度增长最大,达到1.12%,2008年为0.85%。2002—2008年间,奥运因素共拉动北京GDP增加1055亿元。

奥运会的直接经济收入主要来自2个方面:一是转播权出售的媒体收入,二是现场门票收入,三是来自各级赞助商的收入,四是标识衍生物所产生的收入(如吉祥物和各种周边产品的开发)。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北京可以直接从国际奥委会拿到两笔主要收入:一是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权总体收益的29%。国际奥委会的电视转播权总收入为17.37亿美元,北京所得大约为8.51亿美元;二是TOP计划(即奥运会合作伙伴计划)所有收益的33%。TOP计划总收入为8.66亿美元,北京所得约为2.86亿美元。因此,北京奥组委从国际奥委会拿到的大约为11.37亿美元。此外,奥运会门票和纪念品也为中国赚上一笔,其中门票预算收入约为1.2亿美元,而特许经营预算收入约为7000万美元;最后,加上政府的财政补贴、赛后物资的处理收益、个人与集体的捐赠等,北京奥组委的收入超过20亿美元。[4]

同时,北京奥运会的6个协办城市青岛、香港、天津、秦皇岛、沈阳、上海通过协办奥运会,提升了各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水平,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加强了区域合作和加速国际化都市的步伐。例如,青岛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都出现大幅增长,并在2005年的时候进入了全国前10名。2001年以来青岛经济年平均增长16%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此后5年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均实现翻番;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7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2007年,青岛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旅游总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920万标箱,机场旅客流量达到780万人次。由此可以看出,青岛的奥运效应初显,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青岛居民如以城乡区分,年收入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5.1%和11.8%;城市居民年均增加收入超过1000元,农民年均增加500元以上,2年间累计开发各类就业机会接近100万个。天津在协办奥运会的7年间经济年平均增长15%,经济总量增加1.2倍。

(三)北京奥运会对就业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几年中创造了较大量的新增就业,提升了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第三产业是我国举办奥运会受益最大的产业。举办奥运会还拉动了与此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二是吸收更多的外来劳动力就业。北京是一个劳动力净输入地,新增就业主要依靠外来劳动力输入。尽管奥运会的举办吸收了一部分北京本地的劳动力,但是,奥运商机吸收更多的是外来人才,包括全球人才。由于中心城区人口容量有限,举办奥运会使城区中心区向郊区转移,带动劳动力在门头沟、通州、顺义、大兴、怀柔、房山、平谷等中心城镇就业。三是增加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奥运会带动的产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体育竞赛场馆和设施的建筑制造、安装以及交通设施;另一个是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电子信息服务、商贸、物流、会展、旅游、教育、体育、文化、娱乐等。虽然建筑、制造、宾馆、餐饮、商品销售等能够吸收一批普通劳动力,但是,需求更多的是受过专门训练的高技能人才和高学历人才。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无疑也为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博士生的就业创造了条件。四是主要带动北京地区就业,同时对全国有辐射作用。奥运会协办城市人才的需求、基础建设原材料的采购、奥运产品的制造加工以及一些服务的提供则是全国性的。同时,在北京的一些投入可能在其他地区产出,从而带动其他地区就业的增加。

二、北京奥运会对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短期内,奥运会创造了工作机会和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长期来看,奥运会促进了举办地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和会展活动的增长、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等。

(一)对城市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根据北京市政府公布的数字,在奥运会的筹备期,北京市与奥运会相关的投资中,有270亿元是直接用于场馆建设和奥运会自身运作的;而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投资则达到2800亿元。自1998年以来,北京市加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共投入1200亿元,实施了13个阶段的200多项措施,重点治理燃煤、机动车、工业和扬尘污染。1998年,北京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00天,到2007年,这个数字已到了226天。北京奥运会期间,大气质量一直达标。一直对北京的空气质量颇有微词的西方媒体在事实面前也偃旗息鼓。2001—2008年,北京城市交通等硬件设施进步明显。一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建成通车;地铁5号线、10号线等在奥运会前相继开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方案出台;优化调整了131条公交线路;推进了智能交通建设;城市交通环境得到改善。北京斥资10亿元对旧城内20条胡同、1200个院落进行逐户无偿地翻修改造,修缮工作由文物专家督阵,院落格局一律按照清末北京城的风格恢复。整个工程使得1万户北京居民住上外形古朴,室内条件现代的新居。

自2003年以来,青岛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金额也超过了百亿元。为此盛会,新建了两条东西向快速道路,横越胶州湾的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和火车站,青岛国际机场也进行了扩建。借由这些基础建设,青岛已初步建立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这一系列数字也是奥运会惠及民生的一个表现。这一切都使奥运会效益最大限度地惠及整座城市和市民生活。

天津进行了重大城市环境改造151项,完成新机场改造,建设25万吨深水航道和一批专业码头。铁路、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新增30km快速路,对28条干线进行改造,新增8座跨海河大桥。奥运会对天津发展生态城市、循环经济、低碳化产业的道路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对公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

借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北京广泛开展文明引导行动,又向文明都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北京街头,“脏、吵、粗、俗、泼”等行为越来越少,随处可见市民自觉排队、使用文明用语以及展露友善微笑。

来自北京市市政管理部门的这组数据成为北京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有力证据:2007年“五一”期间,天安门广场清除的垃圾为126.57吨,比2006年同期减少61.23吨;2007年国庆期间清除垃圾78.36吨,比2006年减少122.6吨,减幅达62.85%。此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连续三年对万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测评显示,在“不随地吐痰”、“自觉节水”、“不说脏话”等10多项文明指标的测评中,中小学生的得分持续增长。

北京和各奥运会协办城市广泛开展了各种活动,宣传和推广文明礼仪,天津、沈阳、青岛、秦皇岛等城市将公交、出租等行业作为文明礼仪宣传推广活动的重点和窗口。

天津市的出租车行业面貌一新,数千辆新型出租车的车体更宽,座套清洁,司机服饰也非常整洁,很多司机经过培训后还能讲一些简单外语。此外,一些公交车的椅背上纷纷贴上了言简意赅的奥运会礼仪知识介绍。

沈阳市针对个别驾驶员粗口较多的状况,开展了“文明迎奥运、的士礼先行”活动,组织“的哥的姐礼仪服务大赛”,还请来专业人员,以情景剧的形式为广大出租车司机演示粗鲁驾驶的弊病,并为驾驶员演示文明驾驶的细节。

青岛市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我有责、文明企业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有57000多人积极加入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

秦皇岛市启动了“无烟奥运行动”,在全市宾馆、餐厅和出租车等7类公共场合采取各种措施禁烟、控烟,协助北京举办无烟奥运会。

(三)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促进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成功地展示了一个古老的中国,一个现代的中国,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充满自信、充满活力的中国。

中华文化是几千年绵延至今的人类文化瑰宝。北京奥运会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国融入世界”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全球化平台。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更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和谐、和睦、和美的和谐观是对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竞技文化生动、有益的补充,创造性地推动了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流融合。

奥运会期间,80多个国家的首脑,202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和领队,数万名注册与非注册记者,上百万的中外游客齐聚北京。此外,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人数超过22亿,通过报纸、网络等关注奥运会的人数也创造历史新高。在这样一个短暂的时间内,我们成功地向如此庞大而密集的人群展示了中国,展示了一个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展示了中国多姿多彩的文化和充满活力的当代成就,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开放进取的大国风范。中国更加了解世界,世界也更加了解中国。这是北京奥运最大的收获之一。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大增强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深了全世界对我国文化的认识。奥运场馆的科技理念进一步为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创建创新型城市提供重要思路。绿色奥运理念,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绿化覆盖率,普通百姓的生态意识大大提高。为了主办奥运会,各级政府和部门进行跨地区合作,形成了一个跨层次(从中央到地方)、跨部门进行综合决策的体制和机制,有效改善了我国长期以来各地存在的条块分割现象,大大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