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科学技术与社会双方的相互适应、相互容纳,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发挥科学技术的功能。社会生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贡献,表现在它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研究所必需的仪器和设备。文化传统一经形成,就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包括科学技术产生很大的影响。
社会科学技术的影响_自然科学概论

第二节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应当互相协调发展,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融合、整合,才能实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

科学技术活动和科学技术成果要适应于社会,不能脱离或过度地超前社会;同时要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改善,使社会风气更有利于科学技术的生存和发展,要通过对公众态度的调适,使社会公众更倾向于认同和接受新的科学技术。

只有科学技术与社会双方的相互适应、相互容纳,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发挥科学技术的功能。

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社会生产、经济体制、经济需求、社会政治和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也有重要作用。

(一)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的基础

社会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包括科学实验活动和科学理论活动的基础。

1.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技术作为生产的内在因素,它的形成和发展始终离不开生产。

科学与生产的关系相对复杂些,但从根本上看,各门自然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都来自生产。

古代的天文学、力学、数学明显地得益于那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全面繁荣与产业革命特别是工业生产分不开。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更大的相对独立性,它与生产的关系表现为“科学——技术——生产”,但现代科学以科学实验为直接动力,而科学实验则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而且,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大量的技术科学、工程科学仍然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现代的基础自然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为了解决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提出的问题。“生产——技术——科学”在当代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看不到现代自然科学对生产的先导作用,或忽视生产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作用都是片面的。

2.社会生产不仅为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要求研究的问题,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然后才能从事研究和开发的活动。科学技术需要的投入是生产性投入,这既是指科学技术投入会有助于精神财富的生产,并推进物质财富的生产,也是指科学技术投入必须领先人们去生产出来。一个生产和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很难做到有大量的科学技术经费投入。

社会生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贡献,表现在它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研究所必需的仪器和设备。虽然高能加速器、射电望远镜、电子显微镜等并不是物质生产中固有的劳动手段,而是由科学技术人员设计研制成功的,但这些对科学技术命运有关的仪器设备,包括当代科学技术活动的强大武器——电子计算机,终究是生产出来的;它们的出现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社会生产活动的规模、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此外,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是试验研究,还要在宇宙飞船、空间站上进行,这就更离不开社会生产。

3.社会生产也是科学技术成果的检验标准

科学技术成果能否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是衡量其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标准。基础研究的成果相对独立于生产实践,但它与生产实践检验也有关联——尽管这是间接的。基础研究的成果一方面要经受科学实验的检验,另一方面也要看它对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指导、解释和预见的作用,即要接受应用研究的检验。通过应用研究来评价和判定基础研究的状况,从本质上说也属于生产实践检验。

(二)经济体制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这里讲的经济体制特指国民经济运行的管理体制,是以计划为主来进行调控,还是由市场为主来进行调控。不同的调控体制和调控方式,不仅对工农业生产和各个产业部门的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还制约着经济工作和社会管理,而且,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例如在欧美和日本,科学技术工作并不都是完全自由地进行的,并不都靠市场的自由竞争为主宰,而是也有对科学技术活动的计划调控,而且往往是规模很大和相当周密的计划控制。只是在一般性的科学技术活动特别是与企业相关的应用性的科学技术研制中,在与大众消费有关的科学技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中,则主要受市场机制的约束,尽管在这些方面也有某些计划因素在起作用。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其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就是要促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开发、技术研制和技术推广,把市场、企业、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促成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进步的良性循环。但绝不是只要市场驱动而不要国家对整个科学事业的领导、引导和组织,相反,为了实现经济建设的目标,为了满足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必须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包括制定和实施组织重大科学技术活动的计划。实际上,我国在近三十年里已经有了重点科学技术攻关计划,例如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星火计划”,重点发展高技术的“863计划”,促进高技术产业化的“火炬计划”,以及保证基础研究持续发展的“攀登计划”。

(三)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的制约

科学技术本身没有政治和阶级的属性,不是社会的政治产物和政治力量,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不会直接危及或威胁到社会政治制度,不会直接支持或有利于哪一个国家的政府。然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又不能完全脱离生产关系、社会制度而作纯粹的“自我运动”。社会制度、社会阶层、国家、军事以及统治者的权威等广义的政治因素,也会影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课题的选择和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等。它可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能束缚科学技术的进步;可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也可能导致科学技术的滥用。

(四)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社会文化传统泛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相对稳定的、成为习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其文化传统本身就包括着科学技术的因素。文化传统一经形成,就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包括科学技术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国自先秦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中,重礼仪人伦,强调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观念(不把自然界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以及以儒家经典为中心的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价值取向,是不利于自然研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与中国儒士把文章看做“经国之大器,不朽之盛事”不同,日本的尚武传统中,除了忠君思想外,还把亲手操作(日本的大部分武士要从事手工业或农业劳动)看成常规和美德,这与现代日本企业中的“现场优先主义”有着某种渊源关系;同时,主要受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的日本也不大注重讨论自然现象的本质,同样在以原理、定理和学说为表现形式的自然科学上少有建树。

继承古希腊学术精神的欧洲国家的文化传统更为重视研究自然、崇尚理性,这与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产生有着历史的联系。但在欧美各个国家,文化传统又是互有差异的。例如在英国,一方面,自然科学的研究被认为是高尚的、至关重要的事情,在英国出现了牛顿、波义耳哈雷、普利斯特列、卡文迪什、道尔顿法拉第、达尔文、焦耳、哈雷、麦克斯韦等彪炳科学史册的伟大学者;另一方面,英国文化中的绅士传统,又把经营企业和商业看做是相对卑下的活动,工程技术和工程技术人员未得到应有重视,这又是英国的工业与科学不相称的一个原因。相比较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更富于开拓求实精神,在技术的发明创新上走到了英国前面。

当然,文化传统因素(如中国的儒士传统、日本的武士传统和英国的绅士传统)毕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发展起主要作用的还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的经济关系。我国古代把技术视为“奇技淫巧”,但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的古代技术仍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国文化传统中的某些消极因素虽然是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一个原因,但决定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首先是经济水平和经济关系的不够发达——中国在明代以来就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内外社会条件而被扼杀在摇篮中。

除上述分析的四方面因素之外,应注意到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也会影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要注重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作为科学技术活动主体的科学技术人才,要充分认识人才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人才的素质和培养,这将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