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的教育整顿

年的教育整顿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1975年的整顿工作中,我国起草了治理科技界的极“左”破坏、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平乱兴废之策——《科学工作汇报提纲》。虽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毛泽东的批示,但这并没有阻止我国对于科学教育作了暂时的、有力的整顿。1975年7月,中央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整顿中国科学院、加强其领导班子的报告,胡耀邦等3人受命主持科学院工作。我国学校秩序再次陷入混乱之中。

第四节 1975年的教育整顿

1972年底的批“左”,1973年的“反潮流”以及1974年的“批林批孔”,我国一时之间,政治斗争极其激烈。但在1975年,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等职之后,我国开始进入了10个月的整顿,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恢复。

在1975年的整顿工作中,我国起草了治理科技界的极“左”破坏、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平乱兴废之策——《科学工作汇报提纲》。虽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毛泽东的批示,但这并没有阻止我国对于科学教育作了暂时的、有力的整顿。在《科学工作汇报提纲》中对我国科学教育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一些意见:科学实验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生产斗争所不能代替的,决不能要求任何科研工作都“以工厂、农村为基地”,要加强理论研究,开展学术交流,不能以行政方法处理学术问题。

1975年7月,中央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整顿中国科学院、加强其领导班子的报告,胡耀邦等3人受命主持科学院工作。9月26日,胡耀邦在向邓小平的汇报中尖锐地指出了极“左”思潮对我国科学的危害:“搞科研的人很少,少数人秘密搞,像犯罪一样。陈景润是秘密搞的。这些人还是有点成绩。这究竟算是红专还是白专?像这样一些世界上公认有水平的人,中国有1000人就了不得。说什么‘白专’,主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好处,比闹派性、拉后腿的人好得多。”在听了胡耀邦的汇报之后,邓小平作了重要指示:“科学院要把科技大学办好,选数理化好的高中毕业生入学,不照顾干部子弟。这样做要是犯错误,我首先检讨。这不是复旧!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还有问题。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除了胡耀邦积极批判“文革”时期极“左”的思想,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之外,周荣鑫也投身于此。他指出:“根本不要文化,就讲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行吗?”“贫下中农为革命种田,工人为革命做工,学校为什么就不能提为革命读书呢?”1975年7月,他还指示教育部编印《周恩来关于基础科学研究和理科教育革命的部分指示》、《毛主席关于自然科学的部分论述》,以此来作为澄清极“左”思想的依据。可是,这很快就被诬陷为搞“总理语录”,“反对毛主席”,“分裂无产阶级司令部”。

1975年12月1日,《红旗》杂志发表了《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一文,这是针对邓小平时期对教育整顿的第一篇“反击”文章,指出:“最近,教育界有一种奇谈怪论,说什么文化大革命以来,教育革命这也不行,那也不是,教育革命的方向‘总没有解决好’,因而‘就是要扭’。这无非是说,教育革命搞过头了,搞糟了,要把教育革命的方向‘扭’回去。问题很明显,当前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坚持教育要革命的方向,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还是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翻案,复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旧制度?”就这样,“反击右倾翻案风”开始在我国盛行。1976年,周荣鑫遭迫害,含冤而死。我国学校秩序再次陷入混乱之中。

1976年10月,“文革”终于结束了。“十年文革”对我国教育事业,包括教育制度、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摧残是无可估量的。学校闹学闹得“桌子没面,凳子两半,门框没框,房子没盖,玻璃碎片”。但“从实际结束到公开宣布‘文革’结束(1977年8月十一大),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而从肯定‘文革’的‘辉煌胜利’到对它彻底否定(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则用了整整5年光阴。至于彻底肃清‘文革’的余毒和影响则可能需要几倍于‘文革’的时间”(35)

我国的科学教育在这二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其特点是鲜明的,主要表现为如下。

(1)以苏联为范本,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方法等全面模仿苏联。

(2)科学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注重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

(3)在科学教育目标上主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通过科学教育传递科学知识,还注重在科学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

(4)不只是单纯的由教师传授科学知识,试图通过建立实验园地及电化教学,拍摄有关科学知识影片,丰富学生科学知识。

这一阶段科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如下。

(1)过分突出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甚至以“生产为纲”自编教材,试图以生产实践的内容来替代基础理论知识,影响了正常的科学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2)在学习苏联阶段,因过分的“全盘苏化”,使得科学教育在内容、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全部向苏联学习,没有顾及当时国内具体情形,造成教材内容庞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负担过重。

(3)对科学教师不够重视,无论是在“大跃进”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科学教师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对当时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庆幸的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环境的日益稳定,被扰乱的教学秩序,开始逐步正规化,我国的科学教育有了转机。特别是随着国际交往频率的加快,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等开始陆续传入我国,冲击着国内的科学教育思想,我国科学教育开始真正走上与国际接轨的发展道路。

【注释】

(1)段治文著.当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变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09.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613-617.

(3)郭沫若.驳斥一个反社会主义的科学纲领[J].科学通报,1957,(15):449-452.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79.

(5)段治文著.当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变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12-113.

(6)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71-272.

(7)福建教育厅师范初教处编.教育学讲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5.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委员会.周恩来选集(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4.

(9)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24.

(10)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教育学参考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65.

(1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教育学参考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70.

(12)路甬祥.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2,21(3):193-209.

(13)张志辉.从“功利”到“庸俗”——关于“大跃进”期间科技价值取向转变的考察[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4):81-86.

(14)张志辉.从“功利”到“庸俗”——关于“大跃进”期间科技价值取向转变的考察[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4):81-86.

(15)张志辉.从“功利”到“庸俗”——关于“大跃进”期间科技价值取向转变的考察[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4):81-86.

(1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353-354.

(17)卓晴君,李仲汉著.中小学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159.

(18)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396.

(19)周全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48.

(20)周全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38.

(21)瞿葆奎主编,雷尧珠,余光,黄容昌选编.教育学文集・中国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26.

(22)周全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63-64.

(23)周全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66-67.

(24)周全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75-76.

(25)苏渭昌.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卷8)[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84.

(26)武汉大学教务处.评“火烧三层楼”[J].人民教育,1978,(1).

(27)周全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31.

(28)周全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56.

(29)杨明编著.应试与素质——中国中等教育60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37.

(30)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408.

(3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395.

(32)王伦信,曹彦杰,陈绵杰著.新中国中学教育改革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80-82.

(33)周全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55-56.

(34)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13.

(35)周全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3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