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创业教育的培养体制创新

基于创业教育的培养体制创新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专家称“创业教育”是面向21世纪继文化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学习证书,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许多国家直接把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创业人才。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开展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搞竞赛”层面,对建立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如营造创业文化环境,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立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教育体系普遍不够重视。

第三节 基于创业教育的培养体制创新

一、高职创业教育的背景与意义。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寻找工作岗位,而是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便开始了有益的探索。有专家称“创业教育”是面向21世纪继文化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学习证书,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指出,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来培养,这种能力对个人在各种工作领域激发创造力和革新性至关重要。许多国家直接把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创业人才。欧盟委员会在《1999年就业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开设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志向和创业精神。德国、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普遍利用职业教育开设创业课程,实施以创办小企业为目标的创业教育,建立一批创办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这些国家的职业学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提供大量创业案例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分析研究市场,指导学生设计创业方案,开展创业方案评估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创业人才。在丹麦,职业学校不仅建有模拟公司,全国还有一个模拟中心为所有的模拟公司提供商贸活动支持。1993年11月,欧洲还建立了“欧洲模拟公司”网络。据不完全统计,到1998年,模拟公司已经遍布欧、美、非、澳等大洲的30个国家,总共建有模拟公司2775家。无论是模拟公司还是设立创业园区,都注重职业经验的直接获取,让学生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创业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经验表明,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和教育质量观;要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使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岗位的创造者;实现创业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创业活动舞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与教师、科研与管理人员是否有创造性思维息息相关,也与工作体系、课程结构密切相关,需要不断完善基于创业教育建构培养体制。

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突破23%,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的难题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外,应使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与就业教育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引导学生更新就业和择业观念,教育学生不应成为简单的求职者,还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由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转变。在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并通过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最终形成校本创业教育体系,是顺应时代潮流、服务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应有之策。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近年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指引下,高职院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试点,但因起步相对较晚,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尚未形成,既无法从理论高度解释高职生创业活动特点和规律,探索高职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发展规律,也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培养模式。很多高职院校关注的仍然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少数高职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有些学校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才会涉及,而且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影响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二是缺乏高职特色和区域文化特色。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沿用了本科院校模式,没有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和高职学生的技能特长。高职教育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创业教育应融入区域经济体系与文化氛围;高职学生理论水平比中职学生高,实践动手能力比本科学生强,创业教育要发挥高职学生的特长,形成比较优势。三是思想认识不足,缺乏浓厚氛围和文化环境。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求职即就业的观念,树立创业是就业的有效途径的观念;同时积极营造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个有利于创业的文化环境,从而提升学生创业素养。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开展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搞竞赛”层面,对建立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如营造创业文化环境,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立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教育体系普遍不够重视。四是指导教师良莠不齐。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师资不足,尤其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不足,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教师更是严重不足。五是教育目标尚不明确。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几个学生办几个公司,而在于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要有一定的学生参与面与受益面;也不在于学生能赚多少钱,而是通过创业使学生领悟创业的艰辛,养成创业品质,培养一大批具有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带头人,使他们成为创造社会财富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三、高职创业教育目标体系。高职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或毕业后马上自主创业,而是培育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胆识以及敢于创造、创新的创业精神,同时对有创业意向和准备创业的学生加强创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创业意识较强,职业素质优良,专业特长突出,懂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是创业意识培养方面:引导高职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教育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使高职学生认识到创业人才培养在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下的重要意义,从而转变就业观念,认识到自主创业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自身生存的需要,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是更高层面上的就业,集中表现为主动、自立、自强,自主学习,自我推销等方面。二是创业品质熏陶:主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不怕挫折、敢冒风险的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教育,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具备锲而不舍的韧劲。在校园内形成创业教育的氛围,让学生时刻感觉到创业的紧迫感,使创业成为学生就业的自觉需要,分为创业人格品质和创业心理品质两部分:创业人格品质包括诚信、踏实、合作等要求;创业心理品质包括坚韧、积极、乐观、宽容等要求,面对挫折与困难,能予以摆脱与超越的能力。三是创业能力训练:锻炼发挥专业特长和专业技能,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竞争。四是掌握创业方法:通过创业专题讲座、创业课程讲授、创业方案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方法;通过创业方案的不断完善,使学生掌握创业所需的一般方法。五是遵纪守法教育:通过各种有效活动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懂得一切创业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六是开展创业实践。利用学校已有资源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如小企业策划、到私营企业参观,甚至在校园内设置创业园区,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舞台。综上所述,高职创业教育目标体系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在传统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训练心理素质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实训活动,使学生具有创业的品质和素质。二是从创业能力的驱动因素、流程(能力赖以产生的任务和行为)或结果等不同角度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三是结合专业设计出一些创业训练的创业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创业技能,促成学生参与创业实践,使学生逐步具备规避创业风险,正确选择创业项目,不断促进创业项目成长的能力。

四、高职创业教育内容体系。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容体系,要遵循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同时保证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与职业性,载体和形式的开放性,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从知识角度看,高职校本创业教育内容体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别性内容教育。即让学生了解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创业过程。识别性的内容可以采用前期先导课的方式解决。二是程序性内容教育。即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创业过程及产品计划与开发过程,又要让学生掌握识别和估价创业机会,如何建立创业组织团队,如何管理创业团队,以及新创企业进入市场的一般策略等,程序型内容主要采取必修课的方式解决。三是技能性内容教育。即学会获得企业所需资源的方法,可通过参加创业大赛、成立模拟公司等获得培养学生创业技能。通过选修课和大量第二课堂活动解决。从课程课程结构体系角度看,实施创业教育必须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在就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形成专业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创业课程结构体系。

1.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育从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主,转变到全面素质提高为主,并通过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群,引入国际劳工组织认可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专题培训,掌握创业必需的经济学知识、企业管理知识、文史知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法律与税收知识;根据区域经济和地域文化特点,结合高职学生专业技能优势,编写和选用一批创业指导教材,像《创业指导读本》、《××创业史》,使创业教育成为所有教育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建立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2.设置活动课程群,把创业教育内容和要求整合到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如班会、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各类竞赛、勤工俭学等;同时根据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开展创业专题活动,如举办企业家创业论坛、校友创业交流会、创业计划书设计、创业沙盘演练、模拟公司、参观小企业、专题访问、请创业者做报告等。

3.设置隐性课程群,突出创业氛围的营造和创业平台的搭建,在校园内布置激励学生投身创业的名言警句,专题展出创业成功者的风采,尤其是本校毕业生的创业成就,为学生营造一种创业教育的氛围,通过环境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品质。

4.建立创业实践体系。一是校内创业实训活动。许多高职院校在有限的校内空间内,开辟了创业街、创业园、创业楼等,为高职生创业教育提供实训平台。如会计专业可以承接企业记账、对账;营销专业可以经营小超市;装潢专业开广告公司,制作场景、设计房屋装修;计算机专业开电脑公司、销售电脑配件,维修电脑和制作网页等。学生自己当“小老板”,聘用同学做员工,为师生服务。这种做法既在校内形成良好的学生创业氛围,积累创业经验与树立创业信心,又达到勤工助学的效果,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诚信经营的职业品质。学生还可以入股校办实体公司,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与分红,掌握创业本领的同时,也在经受经营风险的考验,为今后真正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校外创业实训活动。学生管理部门与教务部门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学校定点企业或学生自找企业的形式,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到企业、行业部门做市场调查、进行成本核算、利润分析、打工等工作,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直接感受创业的艰辛与繁杂,创业的苦与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对社会和市场才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对创业风险的认识才会深刻,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提升。

对创业课程的组织可以灵活多样,分阶段有侧重地进行:一年级重点组织学生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与案例研讨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观念:二年级重点结合专业介绍本专业创业的领域与前景,并邀请自主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到本校作互动讲座;三年级重点指导学生多进行市场调查,撰写创业计划,在课堂上模仿MBA教育进行创业对抗赛、创业展示赛。

五、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与载体。创业是一个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教育与实践互动的系统过程,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是高职院校所能独立完成的,更不是学院某个部门所能独立完成的。创业教育必须全体动员,集体投入到创业教育当中,使学生处处感到创业教育的氛围。学院各部门分工协作,构成创业教育的工作体系。通过工作体系将创业教育的思想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创业教育的工作体系根据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课程结构分为专业教育、活动开展和环境建设三部分。专业教育由学院教务部门及教师承担,具体部门有教务处、各系部等。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及授课过程中,注意创业教育思想在各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在开设的创业专门课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管理部门在课程计划的制订中,注意创业专门课程的安排,使其有一定的课时量,以便创业学科教育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在各类课程尤其是人文课程讲授过程中,注意创业思想的渗透,在创业专门课程讲授中更应结合实际,突出学生的能力及素质培养。创业教育的活动课程是通过各种校园活动来实现的,组织和开展校园活动的部门或组织是活动课程实施的承担者,如学生工作处、学生党组织、共青团组织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等。应注意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各组织发挥各自的优势,多开展结合学生专业及生活的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创业环境建设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如校园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器等,由后勤中心与就业指导部门、教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由就业部门实施。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参加创业的学生在提供创业证明后,在早晚自习、周末以及作息时间上给予请假放宽要求;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创业学生资金、场地以及创业导师的支持;还可以实行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制,没有按要求进行社会实践的学生要参加生产劳动实践补课得学分后才能获取毕业证书。

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创业实践,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特长和区域经济特色,在校内开辟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园区,如创业龙头园区、创业实战园区、创业草根园区,为实施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载体。龙头园区按公司模式管理,入驻的都是一些专业支撑强、产业前景好、拥有优秀创业团队的创业团体;实战园区按店铺模式管理,借助学院生活区综合商场的现有运行体制,鼓励创业学生或学生创业团队参与校内服务性企业的经营活动;草根园区按摊位模式管理,具有“低成本,低风险,易实践”的优点,学院出资建设一批简易摊位,租赁给经济实力不强的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三个园区涵盖了创业实体管理的三种常见模式,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创业设想,开展不同的创业尝试。

六、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选拔具有创业意识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专业培训。比如通过合作培训形式,把教师送到国内创新型企业培养,或为教师提供参加国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条件,送到国外具有优良创业教育模式的学校去培训。又如制定激励措施,给予现职教师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支持具有创业潜质的教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熟悉市场运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另一方面,从校外聘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作为“创业导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同时通过他们进行创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交流创业教育经验,着力培养学校“本土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