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的五种关系

班主任工作中的五种关系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44.班主任工作中的五种关系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五个重要关系。

实与虚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班主任放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既务实又务虚。

班主任工作的务实,要求班主任从当前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学生情绪波动,班主任要找他谈心;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班主任要率先垂范……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具体而细微。只有具有务实精神,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在务实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务虚。班级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善于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树立班级管理的整体观、发展观、理论指导观。班主任自身也需要加强学习,参与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务虚的更高要求在于班主任要有开阔的眼界,长远的眼光,广泛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创新,用自身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务虚不务实的班主任,工作难见实效;务实不务虚的班主任,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管与放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理有其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于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考勤记录、公物保管、劳动安排、活动组织、班干部选举、班规制定等等。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比如班干部轮流值周制、小组分工负责制等,在实践中有很好的效果。

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能力的提高。

严与宽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良,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再不属“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

真正的严应该是:

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而且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敌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而要有分寸。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批评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纪律严明,依法治班。这项工作一般在开学初就要做好。各项校纪校规和日常行为规范,是第一堂班会课的必学内容。要让学生心中有数,免得日后犯了班规还不知道。事后的补救,往往不如事前的预防有效。

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班主任在对待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上,在面对优秀生和后进生上,在运用批评和表扬上,在实施奖励和惩罚上,在处理问题和事件上,在给予关心和照顾上,在评写操行和鉴定上,在推举先进和模范上,在提供条件和机会上,以致在某些细枝末节问题的处置上都要出以公心,处理公正。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建立起应有的威信,才能赢得全体学生的拥戴,也才能获得对每一个学生提出教育要求的权力。

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对第一次犯错的同学要给以适当的机会加以改正,但对屡犯的,要态度坚决,不给情面。

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长期坚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魏书生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比如对待中学生抽烟问题,不是简单地给以处分了事,而是在第一次发现后及时制止,在班会课上进行“抽烟危害性”的讨论,分析抽烟人的心理,认识抽烟对身心的危害,书面保证改正不良习惯,并为班级做一件好事以抵消自己的错误。

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奖与惩

奖与惩是班主任管理学生最常用的方法。奖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是良好行为的强化物,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方法。惩是一种消极的强化,即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使他情绪上受到一种被罚的体验,而抑制原有的反应,禁止他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必须掌握奖与惩的“度”:一味地奖,会导致学生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听不进不同意见,经不起打击,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一味地惩,则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对班主任产生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丧失自信心和上进心。正确的奖应该做到:

严肃认真,恰如其分。班主任对学生的奖要与其真实的表现相称,如果言过其实,夸奖过分,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因人而异。如对于有较强的自尊心、上进心,各方面表现较好,而且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宜采用用语公正、客观、振奋人心的“荣誉式表扬”;对于懦弱、缺乏自信而试探性心理较明显的学生,宜采用用语肯定、热情的“契机式表扬”;对于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或受表扬者人数较多时,宜采用不点名的“评价式表扬”;对那些机敏而贪玩的学生,宜采用暗示、提醒、鼓励的“扬弃式表扬”;对那些对抗性心理较突出或性格孤僻、自负的学生被表扬而本人不在场时,宜采用“议论式表扬”;对受表扬者力争先进再先进时,宜采用“无声式表扬”。

适当、适度和适时。表扬要适当,有教育意义,不要滥用。表扬每个人等于不表扬任何人,表扬每件事等于不表扬任何事。过多的表扬既不能使学生或集体感到光荣,也容易使学生视表扬无足轻重。表扬面过小,则又会使学生感到先进可望而不可即。应该既使学生感到表扬是要经过争取才能得到的,又使他们看到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为班主任和集体认同。同时,一个学生做了好事,应及时表扬,否则就会出现反应消退的趋势。

正确的惩应该做到:

多肯定,少否定。应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语气,最好不用或少用“不准”、“不行”、“不能”、“不要”。否定式语言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理、有节、有度。批评学生时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入理,以理服人;要口气温和,态度和蔼;要平等商讨,消除对抗;要正面引导,多加勉励;要严于律己,心理换位;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要讽刺挖苦,乱扣帽子;不要随意责骂,造成对立;不要类比推断,乱下结论;不要无限上纲,矛盾上交;不要全盘否定,警告驱逐。

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和风细雨,灵活多样。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宜采用“发问式批评”;对于脾气暴躁,行为容易受情绪左右的学生,宜采用“冷处理、商讨式的批评”;对积极上进、性情机敏易受感化的和盲目自大、爱耍小聪明的学生,宜采用“暗示和提醒批评”;对错误较严重、依赖心理较强或怀有侥幸心理的学生,则应运用严峻的态度、激烈的语调、尖锐的言词即“触动式批评”。

奖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惩可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只要灵活运用,奖惩结合,就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堵与导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如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以避免学生受校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的越轨行为等等。采取“堵”的方式,减小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小气候”,促进学生的成长。

但现实中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过多地运用“堵”的方式,有两点不利:一是容易使学生成为工作的“对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如果班主任以“不出乱子”、“不出事”为目标,采用“盯、吓、压、罚”等方式管理班级,表面上班级“平安无事”,实际上引发的问题却不少。

因此,“堵”必须与“导”结合起来,以“导”为主,以“导”为前提。通过引导,让学生增强明辨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做好“导”的工作,需要“四多四少”:

多民主,少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制定规章制度、进行民主评议、换选班干部和处理班级事件,而不是单从班主任的主观愿望出发,强制学生这样做或那样做。

多激励,少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自身优点、长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善于用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处罚。

多引导,少说教。不单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并具体指导学生去做。有时还需要班主任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

多用情,少用气。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

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可以说得人跳。方式有别,其效果截然不同。班级工作中,“堵”与“导”都只是手段,我们要以“导”为主,辅之以“堵”,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