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课堂效率是推动农村高中新课改的有力“杠杆”

提高课堂效率是推动农村高中新课改的有力“杠杆”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落后,影响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二要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在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时,分量是不同的,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仔细体会并把握,三维目标在每一个学科应是一个整体。有些教师一涉及“三维目标”,就觉得很盲从,认为“三维目标”在每节课中都是“三三制”分配,各占三分之一,授课内容与“三维目标”出现了两张皮,

提高课堂效率是推动农村高中新课改的有力“杠杆

漳县第二中学 尚高峰

一、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效率困难重重

(一)生源不足,学生底子薄,加大课改难度

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对传统上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交通闭塞、信息落后、传统观念制约中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如何跟得上为城市孩子量身定做的新教材的步伐,在教学中,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最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综合实践课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形同虚设,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使开展了合作学习,原来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更无所适从。如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高中生仅有600多人,大都是县一中录取完前面1000名后的学生,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差,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不强,给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带来诸多困难。

(二)教师素质总体偏低,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制约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一是农村学校有些教师长期依赖于确定、精确、稳定不变的课程结构,长期习惯于学科课程一统天下,很大程度上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部分老教师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与己无关。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在课堂中,很多合作讨论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玩耍打闹的机会,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知识结构不完整,农村普通高中教师流动频繁,学校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稍有发展便调入城区,农村中学可以说是城市学校的“培训基地”,学校永远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下,难以培养出一批教学骨干,导致整体素质往往较低。

三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落后,影响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新课程代表着全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增加了课堂实践活动,“想一想”、“议一议”等探究活动成一大特色。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更需要骨干教师,更需要骨干教师发挥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但由于农村学校经济、环境、成长平台等一系列原因,年轻骨干教师的流失严重,学校普遍缺乏实施新课程的引路人,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落后。目前许多教师都是“经验型”“辛苦型”,而“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比较少,对新教材他们往往难以驾驭,对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往往束手无策,影响了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四是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阻碍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对农村中学教师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一定意义上来说,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还只停留在只会照本宣科,充当了“知识传声筒”的角色,很少有教师认为他们应该要从事教育研究,并且用研究的成果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在整体上缺乏创新意识,这样势必造成农村中学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总是用统一的模式来教育学生,排斥创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习惯于课堂的“满堂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地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可以看出,农村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二、农村高中在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效率的探索

面对我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现状和困惑,我们依然要肩负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重任,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思索着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提高课堂效率的对策。

一是做到继承与发展。

课改和传统教学的关系我们应该再认识。新课程理念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修正、提高,它们不是一对矛盾,不是对立的,而是传统教学发展的必然。虽然教师们有了一些课改的意识,有了一些新课程的理念,但他们是以课堂教学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追求实实在在为特点的。这种传统教学的优良品质是不能丢掉的,如果要他们与传统教学的特点完全隔离,必然会削弱课堂效率,也必然影响新课程的实施质量。更符合现实的策略和方法是在传统教学的长处上培植新课程的生长点,并精心“滋润”。课改是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就像小草不能速成大树一样,是“劳神费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二是做到坚守教学常规。

抓课改我们仍然要抓常规教学,只有常规教学搞好了,新的理念才能落实,反过来,课改理念落实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这要求我们在今后要赋予备课、批改作业、讲课、辅导及考试以新的内涵。要讲搞好课改必须从传统的常规教学抓起,大家才能自信地搞课改。具体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备课。针对目前我校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要求平行班级相同科目的教师要多加交流,定时间定地点落实“集体备课”。并要求教师对课程潜心研究,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师完成课程要求的主要资源,备课时绝不能上哪一节就只备哪一节,对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课时在整个学科中占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甚至这一节内容在高中阶段乃至大学阶段和终身学习有什么延伸作用,能体现课程中哪些需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反复通读教材,对每一节都要潜心研究,抓住其思想精髓,在课程的意识下对教材要有拓展,绝不能满足于能讲教材会做例题。另外新教材信息量少,知识含量低。新教材留给师生广大的空间,老师和学生要根据每一节内容自己去查阅,或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去设计活动完成这节课的目标。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太少,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扩展与此有关的信息量,尽量充实本节课的知识含量。

(2)上课。上课是实施课改的最重要环节,很多新的教育理念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贯彻落实。因此,我们要求进入课改的教师要准备充分,把握好度,稳中求变,逐步推开,并强调课堂教学的“乱”不是课改的目的。特别让教师教学做到“二注重一避免”。

一要注重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在每一节学习结束后教师必须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或问题、探究问题和材料的准备或落实情况,这是上好一节课起点,否则新课内容的学习要么漫无目的要么效果太差。

二要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在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时,分量是不同的,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仔细体会并把握,三维目标在每一个学科应是一个整体。有些教师一涉及“三维目标”,就觉得很盲从,认为“三维目标”在每节课中都是“三三制”分配,各占三分之一,授课内容与“三维目标”出现了两张皮,做得很死板。“三维目标”的完成不是刻意去追求的。有的课时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讲授与训练;有的课时要充满思想与感情的激荡与流淌;有的课时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研究。我们不要求也不可能每节课都上成完美的课,但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肯于钻研,就会很快领悟新课改的内涵。

三要避免把课改的教学形式化热闹化。新课程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那么部分教师热衷于小组探究,在课堂中,很多合作讨论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玩耍打闹的机会,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求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和不同课程特点,该设疑讨论探究的问题则必用,能让学生独自解决的问题则不可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应该是教师讲解的内容要必讲。在教学上要讲实效,不要为了形式上的追求而忽视教学效率,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教学形式要巧妙地有针对性地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为目标、为效率服务,否则,再好看、再热闹的形式也只是形式而无实效。

(3)课后。作为教学过程的必要补充,课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做教学反思:及时写好教学笔记(必要时可写成教学日记的形式),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馈信息、心得体会、教学感悟、情景材料等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进行加工整理,不断修正完善,为今后课改的顺利实施积累经验。

②教学评价

作业可以说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温度计,为此,要求学生作业一本化(取消以前甲、乙本制),要求教师批阅要及时。对学生的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要经常督查,要经常鼓励学生。

对学生的其他常规评价应坚持不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做好学生的成长记录。在评价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以正面引导和鼓励为主,不否定学生。

③辅导:课后辅导要本着查缺补漏、培养兴趣和发挥特长的原则,可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大部分学生能“吃得了”,让拔尖学生能“吃得饱”。

④听课:要求进入新课程的教师,每周至少听课一节。听课时可打破学科界限,同时要做好记录。课后要及时交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以促进教法改进。

三是强化教学研讨。

我校为了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在教研活动中特别做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视培训和研究。2010年实施高中新课改以来,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建立各项配套制度,大力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投入资金,派出高中各科骨干教师、备课组长参加省级高中新课程培训,两年来组织全体高中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培训,并配备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1个,有力地促进了高中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学校定期不定期召开新课程实验年级教学研讨会,了解相应的政策,研讨课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制订应对策略等。并要求进入新课程的所有教师,每人每月至少写一篇关于课改的教学论文,学校负责统一组稿,择优在校刊上刊登,以供大家交流,促进课改的实施;学期结束时,每人写一篇三千字以上的课改实施总结,以期对后续进入课改的教师有所指导。

二是重视课堂模式研究。在重视集体备课的同时,要求在新课程实验年级借鉴他校的先进经验,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提升我校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