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乡土地理资料要根据情况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

渗透乡土地理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刘一红 史新才 卢彩霞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一般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即县域内自然、人文地理事物的分布、形成及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乡土地理是学生比较熟悉又较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地理知识,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家乡,培养乡土情感,从而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而新课程又为乡土地理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地理教师,应重视收集乡土地理资料,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使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

一、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1.理论依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下学生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教学要求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景中展开,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一方面,学生面临着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由个体学习向集体(小组)学习、由竞争学习向合作学习、由注重结论的学习向过程和结论并重的学习、由单一知识掌握式学习向综合能力提高学习的转变;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搜索和处理信息,解决地理课程资源的设计、搜集、整合问题,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因此,新课程的实施为乡土地理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乡土地理又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对于我校地理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像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

2.渗透乡土地理的积极作用

乡土地理是重要的地方课程资源之一,它涉及的内容广,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便于操作,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对我校地理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乡土地理知识是学生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意识。

(2)乡土地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因此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及过程体验,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3)让学生了解家乡,培养乡土情感,从而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二、我校地理课程资源的现状分析

我市属于经济落后地区,文化教育资源和水平也相对落后,可利用的地理课程资源严重不足。教具、电教设备等资源仍然很贫乏,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或进行野外实习、专家学者到学校来讲学等)更是严重不足,乡土地理仅作为一些片断出现在课堂上,教学中很少根据课程标准给学生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探究内容,课堂上的案例教学一般还是以课本为主,忽视了我们身边鲜活的地理素材。因此我校地理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课本、教参、练习册,对校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特别是乡土地理利用很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倾向于结构单一化。另外,地理教学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要有效弥补我校地理教学中的这一缺陷,迫切需要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资源。

三、乡土地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举例

案例一: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以“世界气候类型”教学为例。

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分布、特点、成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主要难在气候类型判断及成因上,新课标人教版课本上没有系统讲解,只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上介绍了三种气候,而这三种气候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学习难度大。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气候的一般方法,还是从学生有亲身体验的“乡土气候”开始比较好,在本节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

1.给学生提供固原市某县气候资料(见下表)

img15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找到固原的位置,读出我市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3.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说说我市的气候特点(提示学生从气温、降水两方面描述气候特点,并体会大陆性的含义,为后面内容打好基础)。

4.分析我市气候形成原因,解释气候特点。

5.由我市出发,找出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并找出世界其他气候的分布范围。

6.列表比较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成因。(通过对“乡土气候”的分析,学生已基本能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等因素上进行分析气候成因,从气温、降水两方面来描述气候特点)

通过以上步骤,让学生从所熟知的家乡气候出发进行学习,然后从特殊到一般,触类旁通,将难点一一化解,逐步学会分析气候的一般方法。

案例二: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例。

人文地理教学难在学生兴趣不够,而渗透乡土地理则使学生兴趣倍增。在本节教学中,以固原市城市为载体,发动学生在课前调查,在课堂上交流,具体可采取以下步骤:

1.布置调查任务(提前一星期分组进行)

(1)找固原市城市布局图(车站、宾馆或相关单位均可找到)。

(2)调查固原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

(3)调查固原市区主要商业网点的分布位置。

(4)调查固原市区主要住宅区的分布位置。

(5)调查固原市区主要工业的分布位置。

(6)调查固原市区不同地段的地价。

(7)访问长辈调查固原城市布局的变化。

2.课堂交流

各组选出代表发言,将调查结果进行交流,注意控制发言时间。

3.分析总结

(1)说出固原城市形态,并分析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

(2)总结得出固原城市土地利用主要类型,大致划分主要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分析各功能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便捷程度对地价的影响,大致画出市区等地价线图,进而分析地价对功能区分布的影响。

(4)了解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发展变化。

将以上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将讨论交流结果迁移到其他城市,不但落实了课程标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课堂交流又让学生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新课程所带来的学习方法的彻底转变。

四、乡土地理资料收集、整理

1.乡土地理资料收集的内容

乡土地理可收集的内容很广,资料的收集是一个渐进的、逐步完善的过程,一般可归纳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1)自然地理部分

地质地貌方面:地貌类型及影响,地质灾害及影响,矿产资源及其利用。

河流水文方面:河流的水系流域和水文特点,河流水资源的利用,水质状况及污染源等。

气象气候方面:气象观测数据,气候资源及其利用,气象、气候灾害及其影响。

生物方面:生物资源的种类,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特点、利用和改良等。

(2)人文地理部分

农业方面: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土地利用,农业技术改革,水利建设。

工业方面:工业企业的类型及分布,工业生产的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污染状况和综合治理。

聚落方面: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及规划,交通问题、绿化问题、污染问题等。

人口方面: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人口的文化素质,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及城乡比例等。

商业方面:商业网点,商业的服务半径,当地运进和运出的主要商品及变化。

旅游方面:主要旅游景点及特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旅游业的建设等。

2.乡土地理资料收集的方法

资料的收集要多渠道、多方位。作为地理教师,平时要注意积累资料,可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专业书籍、实地考察等途径,特别是实地考察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好途径,考察时要选择典型的点或线路,收集资料应注意全面,文字、数据、素描图、照片、视频材料等均可。

可动员学生收集资料,我校的学生来自我市的各个县区,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可在假期动员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不但收集到了乡土地理资料,也给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还丰富了假期生活。当然,这之前还需要老师制定详细计划并具体分工,使资料的收集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避免做重复工作。也可通过建立地理兴趣小组定期举行活动的方式指导学生收集乡土地理资料。

3.资料的整理

教师对收集的资料要进行分类统计,所有资料最好能够储存到计算机中,建立乡土地理资料库,可以方便地查询、更改。这项工作不但量很大,而且要力求准确。乡土地理资料要根据情况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

4.资料的筛选、统计与管理

筛选、统计与管理就是要对各级各类资料进行统计、分类、筛选与整理,以便于地理教师与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地理教与学,也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资源的共享与更新。课程资源的筛选、统计与管理要完成下列步骤。

首先,要注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现有资源的调查。调查是资源统计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细致入微地进行,准确地摸清家底,可以为检索系统、资源档案的建立提供依据。

其次,要注意对各级各类资源进行筛选,选择对地理教学有用的资源。其一,选择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内容;其二,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内容,选择“对学生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内容;其三,选择与地理教师教学修养水平相适应的内容。

最后,要把课程资源归类整理,分门别类,建成检索系统,制成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档案(以后有条件时可以对资料进行数据化处理,建成资源数据库),以便于查阅与管理。

5.建设学校乡土地理资源库

为了发挥乡土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地理教师要将收集的资料按内容进行归类、重组、优化,实现有序排列和管理,建立起我校乡土地理资源网页,实现资源共享。

应注重资料的积累和更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完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空间定位系统接收机、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相关的硬件设备等),使乡土地理资源更充分、精确。

总之,乡土地理是重要的地方课程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得到开发,将是国家课程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地理课堂上能渗透乡土地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探究意识。课后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和培养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实地考察中,还能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力,丰富地理知识,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