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之策略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之策略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多种多样的方法,期待能够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所有高中物理教师共同探寻的方向。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实验学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物理教育是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拓展学生的信息来源,利用各种方式把物理情景展示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逼真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进行抽象、提炼、简化。

神 琪

【摘 要】 思维对于人类意义重大。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训练是他们成才之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物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一门训练学生思维力的科学,虽极为“接地气”,却使许多学生十分头疼。本文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多种多样的方法,期待能够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实验 物理教育

中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各门学科的深度和难度比初中都加大了很多,尤其是物理,让他们感觉到实在太难,在遭受几次打击后就感到畏惧、提不起兴趣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所有高中物理教师共同探寻的方向。

一、教学设计,应着力于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

1.利用实验展示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顾名思义——事物的道理,是一门非常接地气的学科,在课堂教学新课引入中,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重视物理情景的建立,进行分析、讨论,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最好方式。每一个物理实验都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现象明显、富有吸引力的物理实验能建立生动的物理情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自看到一些物理现象,动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与理论学习相互对照、验证,加深理解,以便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

例如,生活中总是错误地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那么我们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汽车的制动、启动的受力变化规律,然后让学生再利用导轨、小车等器材来做实验验证,最后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重要结论,很自然地建立正确的物理情景,深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

在机械波的干涉教学中,教材中设计了学生实验:观察水面波的干涉现象。从认知角度上讲,难度有点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铺设一定的台阶。可以从研究绳波干涉现象入手。再拓展到水面波和声波,展示一切波均可产生干涉现象。声波干涉现象,常用的实验方法是指定一名学生环绕音叉,听加强减弱区,从参与角度来说不是所有学生能体验到,其次个体的辨别声音强弱的能力不同。笔者建议可通过学生所学的横波叠加进行理论分析。同时线上的干涉现象比较容易找到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的分布情况,通过铺设这个台阶再推广到水面波的干涉现象。

2.倚重物理实验,落实重难点知识的教学

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实验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器材,让学生“亲力亲为”感受学习,这样建立的知识体系远比教师片面强调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方向,物理规律的表述效果上要好得多。

例如,在多用表测电阻教学中,通过发现电流电压电阻共用一个表盘和一个指针,引出多用表欧姆挡的内部结构;从构造原理图中两表笔断路和短路两个特殊的状态,引起师生对电流值与电阻值对应关系的探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体验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多用表测电阻的步骤;通过学生实验、图片纠错等环节,进一步掌握多用表测电阻的规范操作;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多用电表测电阻的使用方法。

3.教师备课重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特别是高三毕业班的课。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

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景。这就需要教师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把备课要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

如“静电的应用与防护”一节教学时,教师习惯上以讲授为主,对学生进行灌输,既浪费时间,又费劲,学生学起来模棱两可,不如教师作适当引导,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学习、总结,然后进行学生间讨论辨析,总结出规律,这样的做法能够增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再比如,习题评讲课,多数教师习惯从头到尾讲答案。习题量大,一节课教师要讲很多题,又结合知识的迁移、归类,教师讲得紧张匆忙,口干舌燥,但多数学生跟不上。有的学生来不及认真思考,教师已说出了答案。这种教师包办代替的传统方式必须改变。课后作业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做,综合练习题留给学生自己完成。评讲前公布出答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获取反馈信息后,精心设计复习题评价的程序,可以针对性选择,让学生自己评讲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从学生角度讲出来的思路更富有启发性,教师要精讲、讲准、讲到点子上。

二、教学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在教学新课教学中渗透思维方法教育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物理教育是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物理教学中,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定律的发现,还是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思维能力。随着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除了上学以外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失去了接触大自然、感受认知生活的机会,在课堂中要尽量拓展学生的信息来源,尽可能采用各种形式把物理现象或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使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个形象的物理世界。

例如,在“万有引力定律”一节教学中,在讲解卡文迪什扭秤时,不但要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出扭秤的结构、原理,而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如此之小的万有引力常量如何测出?回答即是扭秤的巧妙之处——“二次放大原理”,即小平面镜反射光线的一次放大和T型架扭转力矩的二次放大作用。

2.教会学生尽量用图形把物理过程展示出来

物理问题的设立都是以一定的、具体的物理模型为依据的。虽然很多题目及模型我们比较熟悉,但是换个新的问题载体再去考同样的模型,就可能难倒很多同学。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拓展学生的信息来源,利用各种方式把物理情景展示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逼真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进行抽象、提炼、简化。

例如,在自由落体一节的习题教学中,学生对“链条通过钉子的时间”很难理解,可以先利用实物演示一下,然后引导学生先说出对“火车过桥时间”的理解,再引导学生理解“链条通过钉子”“竹竿通过窗台”的时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在此还要教会学生画出物理模型图,帮助他们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类比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又如在学习运动学汽车的追击碰撞问题时要让学生能够画出模式图,再结合v-t图像就更容易理解透彻。

3.化零为整,学会综合思维应用

严谨的思维是学好物理的前提,物理问题几乎每个都是由多个简单的小问题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多过程问题。多数学生学习时总是习惯于生硬地套用公式及使用一个公式解决整个物理问题。这是学习物理之大忌,不仅学习效果不明显,而且如果不及时纠正反而可能导致物理思维的僵化。

再比如,在“地磁场”习题教学中教师感到很烦恼的是学生对南北方位本来就很糊涂,再加上立体空间概念,学生就更加叫苦连连。这里教师要充分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按照上北下南画出地理方位,(2)标出地磁场的N、S极,(3)画出地磁场的方向。有了前面三步的铺垫,无论是判断推开钢窗产生感应电流方向,还是飞机飞行产生感应电动势方向,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物理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拓展思维能力的习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轻松地接受新的知识,而且遇到新问题时,通过良好的思维拓展能力,可以很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