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主导作用而言,一个教师的丰厚学养,对教学效率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确定好教学目标,以目标导引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始终如一地强化目标意识,应用教学目标做好教学的调控、指导和反馈。“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从两个角度来看待教学这一过程的。只有达到这样的目的,才能成功地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锦州市国和小学 柳翠玲

理想的教学效率,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尽量使学生形成其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最好素质,使学生在其扮演一定社会角色中具有向最优等发展的潜能、愿望和行为、方法。就语文教学来说,就是要尽可能省时地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热爱,并有发展它、丰富它的欲望和本领,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本领,运用汉语进行思维和创造的本领。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我们站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来策划提高教学效率的方略。

一、正确理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认为,“主导”和“主体”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相对于“主体”来说,教师必须牢记自己的“导”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意义,一在于学生自己必须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必须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自觉学习,而不是配角,不是容器。二在于教师必须心中有学生,以教学生学会、会学为工作目标。教师的工作意义和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表现自己对教材理解得如何深刻,话讲得如何漂亮,文章写得如何精彩。教师的“导”的作用就在于使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产生学习愿望,没有恰当方法的探索出恰当方法,遇到困难时,产生战胜它的勇气和力量,取得学习成功的,引向那更高层次。

1.勤奋学习,积累丰厚的学养

学养,即学习创造的修养,它是学习、思考、探索、积淀的结晶。它不仅包含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包括思维的品质和创造的能力。从主导作用而言,一个教师的丰厚学养,对教学效率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特级教师的实践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其浮大舟也无力。”教师只有不断地丰厚其学养,才能更自由地浮起提高教学效率之大舟,加速航进。积累学养从何入手呢?首先要有一个追求出类拔萃的目标,有一个不息攀登永远求索的愿望。其次要有明确清晰的进修提高计划。第三要用刻苦的精神去行动。第四要掌握和不断探索积累良好的学习方法。

2.苦心钻研,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设计教学思路,方法技巧很多,而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确定好教学目标,以目标导引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始终如一地强化目标意识,应用教学目标做好教学的调控、指导和反馈。一篇课文能用做训练材料的因素很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盲目训练,而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整个学段、年段、学期的总任务,联系前后课文,设计相对单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2)选择好教学重点。教学的策略是必须学会选择,有所为则必然有所不为。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贪多求全嚼不烂。在一节课内,什么都想教,可能什么都教不好。这当然要处理好教学重点与教学密度、教学容量的关系。不是说强调重点,就不讲教学密度和容量,搞无谓的重复,而是调动多种手段,利用多种途径,围绕重点,设计有梯度、大容量的训练,真正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3)想好教学线索。高效率的语文教学,有如撰构文章,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让人听一节课,感受到如读一篇线索清楚的文章,如听一首旋律清晰的音乐,学生随教师设计的主线,步步深入,探幽破难,览胜寻异,有路可循,有章可遵,这样,才可望提高教学效率,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篇文章被敲得支离破碎,一节课把学生搞得穷于应付,晕头转向,自然不会有好的质量。

(4)设计好程序提问。好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可答性、层递性、关联性等特点。提问形式可多种多样,由远及近式,旁敲侧击式,开门见山式,统领全文式等都可根据实际选用。

二、千方百计,全面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从两个角度来看待教学这一过程的。“主导”与“主体”只有同时发挥各自的效用,才可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角度讲,“主体”作用就是讲学生应如何树立理想、掌握方法、主动学习等,这是学习科学应重点研究的问题。从教育者角度讲,就是要研究如何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和开发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实际上也是体现“导”的作用。下面主要探讨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几个重要方面。

1.激发学生永久性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精神力量,是语文学习的动力之一。成功的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对学习这一节课的学习兴趣,更要能在教学中把这种兴趣延伸到对语文这门学科的钻研兴趣,形成一种持久的动力基因。只有达到这样的目的,才能成功地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直接影响效率,这是很明显的事。心理学表明,儿童先天素质差别不是很大的,而后天的教养则把他们的差别越拉越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形成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就语文学习来说,我们要注意养成学生哪些习惯呢?又如何去培养呢?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3.陶冶优秀的学习品质

良好的学习品质是语文必备的素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条件。研究大量语文学习成绩优秀者和语文教学成绩突出者,都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培养上,有如下几点值得借鉴。

(1)刻苦钻研、敢拼敢搏的品质。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要为学生树立正面典型,并且注意给学生创造磨炼的机会。学生有问题时,要热情点拨,但最好不要直接给答案,而是要给方法,指路径,引导、指导学生自己探索。同时,要留心学生探索的进程和结果,在必要时暗示学生不要畏难而中途停下。有了成绩,在表扬的同时,及时下达新的冲刺目标;受了挫折或阻碍,及时鼓励并点拨思路。要引导学生敢于竞争,不甘服输,提倡韧的精神和愈挫愈奋的狠劲。

(2)思维敏捷清晰的品质。学生反应能力强,是培养出来的,一方面,学生自身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进行科学的培养。用提问的方式训练学生,先提简单问题、单个问题,逐步加多,直到一口气提二十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既训练学生思维的专注品质,又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握问题的指向和要害,迅速调集答问或反驳素材,并进行快速组合。

(3)不盲目轻信和敢于标新立异的品质。有卓越成就的语文教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要求学生必须相信自己或教学参考书,而是教给学生判断的方法和确定判断的标准,指导学生思考的路径,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或动手查检,寻找答案。这样做,一可以验证他自己初步判断的正误,即使是怀疑错了,经一番探求,起码知道了所以然,加深了印象;二可以探寻出新的结论,纠正偏差;更重要的是训练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科学性,其教育意义远远超过得出结论的本身。

要提倡学生标新立异,但要求尽量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去做,哪怕是天方夜谭,只要有思维灵感火花的闪现,都要加以肯定和指点,标新立异训练的意义不在于学生得出一言九鼎的科学论断,而在于培养一种创新思维的品质和求新创造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