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教育对策

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教育对策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实际情况,学校把困难学生成长的教育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农村学校管理的有效模式,学校工作逆势而上,教育教学质量大幅上升。成长困难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复杂和艰巨的,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主要施教者。要结合成长困难学生的行为表现情况,积极构建、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运行机制。在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过程中应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效能,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教育对策

甘肃省民勤县第三中学 陈 文

民勤县第三中学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距离县城30多公里,在校学生2000余人,目前从生源质量上看,学习成绩、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养、行为举止表现等都有所下降,同时,学习困难和家庭经济贫困学生比重不断加大。针对实际情况,学校把困难学生成长的教育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农村学校管理的有效模式,学校工作逆势而上,教育教学质量大幅上升。

一、对成长困难学生的界定

经过长期的积累分析和探究归纳,我们充实了对成长困难学生的认识:成长困难学生,就是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或自身因素等所造成的在道德认知、行为规范、心理发展、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方面出现障碍、成长受阻的一类学生。

二、成长困难学生的行为特征及成因分析

(一)主要特征

成长困难学生的主要表现特征有五个方面:1.在思想上不求上进,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漠不在乎。2.纪律上自控能力薄弱,缺乏自觉性,不遵守校规、班规,自由散漫,对抗情绪强烈。3.学习上缺乏明确坚定的目标和学习积极性,无上进心,有厌学思想,听讲不专心,作业马虎,甚至抄袭、欠交,学习效果不佳。4.行为表现上缺乏理智,容易冲动,语言不文明,滋事生非。5.生活中缺乏自我约束,放纵自己,日常生活无规律性,贪图玩乐,追求高消费。

(二)成因分析

1.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往往只重视学习优中等生,忽视、歧视甚至放弃学困生的现象。有的教师只把成长困难学生看作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缺乏对这些学生的深入了解,忽视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导致学生信心的丧失,加大了对成长困难学生转化教育的难度。

2.班级和同学方面的因素。受到教师和成长困难学生自身方面因素的影响,班内其他同学会对这类学生产生负面的印象,以至于在集体活动中孤立他们,在个人交流中疏远他们,在学习上歧视他们,在情感上漠视他们。甚至会将班级整体工作不佳的原因也归咎于他们,使这些学生得不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情,变得孤立无助。

3.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我校学困生的父母绝大多数是农民,终年忙于务农,加之寄宿学生占到80%左右,家长至多只能一周见到子女一次,无暇教育。此外,还存在因家庭变故、庄稼歉收、自身身体残疾医治而出现的经济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业难以为继,造成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诸多困难。

三、潜心研究,精心培育,全方位施教

成长困难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复杂和艰巨的,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主要施教者。为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探究尝试了“抓好五环节,培育学困生”的教育方略,收效良好。

(一)施以爱心,树立信心。每学期开始,要求各教师必须在一周之内了解本班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行为表现、心理状态、学业成绩以及家庭状况,走近学生,关注学生,加强情感沟通,缩小心理距离,鼓舞成长成材的信心和勇气。“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在日常管理中,教师要细心、耐心地了解与挖掘这些学生的闪光点,从积极处去唤醒、点亮他们的内心,从而改变他们的精神状态,增强自信力。同时,教师要真心实意的关心帮助自己的学生,处处体现师爱的博大,事事激励学生的情感,时时不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农忙时节,替家长陪护生病的学生;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开展钱物捐助活动;护送走读的女同学晚间回家等。

(二)培养习惯,抓好细节。要结合成长困难学生的行为表现情况,积极构建、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运行机制。教师要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化的德育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低起点,严要求,使社会要求、学校规范成学生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学生个人行为方面的行走坐立、乱丢乱扔,乱涂乱画,用脚踢门踢墙,穿奇装异服,佩戴首饰等行为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经常抓,重点抓,直至杜绝。班级整体管理中的课间、公物、班级文化、卫生死角等都要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人去落实。教师必须按规定的标准抓落实,查效果,坚决反对“打雷不下雨,说话不兑现,布置不检查”的浮夸做法。

(三)开展活动,激励情趣。对于成长困难学生,应适当降低对其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耐心地辅导他们从点滴做起,在“小步渐进”中能“小步快进”。要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提供和构建展示文艺、体育、书画、演讲、小制作等活动,促使他们积极进取,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学校学习生活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给予成长困难学生适当的“优惠政策”,课堂多提问,作业优先批改,课外特殊辅导等,促使他们在“优惠政策”的鼓舞下,迈开前进的步伐。

(四)家校协作,形成合力。在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过程中应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效能,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的结合:即预防与矫正相结合;心灵沟通与补偿教育相结合;改革教法与指导学法相结合;开发智力与挖掘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综合转化与单项帮教相结合。通过家长接待日,电话,家校联系卡等方式,加强与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探讨并尝试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如:要求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表率作用,不在孩子面前吸烟酗酒、玩牌赌博、不说粗俗语言;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平等和睦的关系,不溺爱、放任,又不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要求要切合实际,期望值不能过高,以免造成子女的巨大心理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