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中说话与思维训练策略初探

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中说话与思维训练策略初探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低年段古诗教材《风》和《所见》为例,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进行归纳总结,便于更好地指导、进行今后的教学。可见,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重要的文学传承。低年段学生偏向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想象性的特点。

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中说话与思维训练策略初探

丁铮斐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古诗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学传承,是小学语文教材必不可少的内容。针对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实际情况,我试着以“启发式对话”和“创设情境,看图(想象)说话”这两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本文以低年段古诗教材《风》和《所见》为例,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进行归纳总结,便于更好地指导、进行今后的教学。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人们抒发情感、沟通心灵的重要方式。从语文学习的工具性方面来说,准确、流利地运用语言是学生通过训练所要掌握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语言表达训练亦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途径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先生说:“中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上,还表现在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即思维品质上。”可见,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外部语言的发展同步,他们的思维要凭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才能顺利进行。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重要的文学传承。学生应从小接触古诗,背诵、积累一定的篇目,并从中积累一些诗词语言,学着去感悟古诗的美。就目前而言,小学低年段的古诗教学侧重学生的诵读,这确实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但古诗中的人、事、物仍大多只存活于古诗之内,并没有走进学生的心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妙,进而喜欢上古诗。学生除了机械地背诵和听老师讲解古诗的内容外,较少有自主思考的过程。

在古诗教学中进行说话与思维训练是指以教材中的古诗为载体,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一些训练方式和手段让学生理解、感悟古诗,进而将理解的内容转换为语言表达出来,让思维与表达互相促进的一个过程。分析一、二年级教材中的古诗篇目,发现其中大多数的古诗以景物描写(如杜甫的《绝句》,李峤的《风》等)或叙事(如《所见》等)为主,亦或是写景与叙事穿插的形式,内容较为浅显,这符合低年段学生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的特点。针对教材和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尝试以“启发式对话”和“创设情境,看图(想象)说话”这两种教学方式,在古诗教学中进行思维和说话的训练,以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现结合《风》和《所见》的实际教学,加以阐述。

一、开展启发式对话,提高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

小学低年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许多抽象的语句学生似懂非懂,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启发式对话,引导学生关注到字里行间以及诗句背后的意思。在这样引导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开动脑筋去思考,思维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对于诗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比如古诗《风》,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古诗,名为《风》而诗中无一“风”字,而是通过不同时节、不同气候的风吹动后产生的各种自然现象让人感受到风虽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时刻变化。整首诗好比是一个谜底为“风”的谜语一般,在教学时,我就以猜谜的形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接下来的整个教学过程,我依然以猜一猜“这是什么时候的风或怎样的风”,并阐述“猜”的理由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读懂诗句的意思,并通过点评,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的方法。

出示:解落三秋叶,

师:老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时候的风?为什么?

生:我猜这是秋风,因为诗中说“三秋叶”,所以是秋风。

师:你能从诗中的字里行间寻找答案,真好。

生:我也猜是秋风,因为秋天风一吹树叶才会掉。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判断,也很不错。既然是秋风,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

……

出示:能开二月花。

师:这又是什么时候的风呢?

生:这是春天的风,因为花朵在春天开放。

……

出示: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师:你们猜猜,这时候的风是怎样的风?

生:很大的风;狂风……

师:是啊,风太大了,掠过江面时掀起了巨浪,吹入竹林时吹斜了千万根翠竹。诗句中的“千尺”和“万竿”不是真的指“一千尺”、“一万根”,而是想通过这样的词告诉大家掀起的浪很高,吹斜的竹子很多,其实也就是想告诉我们这里的风——

生:很大

师: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是狂风?

……

在猜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启发式的对话,少了老师的讲解,多的是老师的点拨和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也渐渐走进了古诗的意境,再通过品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古诗的美妙境界。

再如古诗《所见》中的诗句“忽然闭口立”,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到诗句本身的意思“牧童忽然闭上嘴巴,一声不响地站着”,但是牧童这样做背后的原因,可能学生并没有好好地联系上下文,开动思维去想一想。这里我就抛出问题:牧童闭上嘴巴,究竟想要干什么?引导学生看看画面,联系上下文思考,这时学生才想到:原来牧童闭上嘴巴是要去抓树上的蝉,理解了上一行诗:“意欲捕鸣蝉”的意思的同时体会到了牧童的可爱与聪明。

二、创设相关情景,训练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和正确表达

低年段学生偏向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想象性的特点。因此,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启发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之外,还应创设一些情景,包括画面和音乐等,进一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并在这样的情景中更好地感悟古诗的美,让古诗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同时,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添加一些合理想象,将古诗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清楚,既训练了思维,也锻炼了表达。

在《所见》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先后利用了画面和音乐,把古诗中的具体意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用一句话说说画面的内容。在看图和说话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图片,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说准确。学生也在说的同时理解了字词和诗句的意思以及古诗的内容,可谓一举多得。在理解“歌声振林樾”一句诗时,“振林樾”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我就让学生听一听牧童的歌声,说说“牧童的歌声怎么样”,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歌声很美妙”,“歌声很动听”,“歌声很嘹亮”……说的过程中运用了他们本身积累的词汇,使这些词汇不至沉睡、淡忘,也直观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学生有了可亲近的意象,学习古诗就不再枯燥,背诵时脑中有了画面,也就容易了许多,也会更愿意去学习、背诵古诗了。

《所见》的教学中,除了直观呈现两句古诗所要表达的画面外,我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第三幅画面——牧童刚才骑着黄牛唱歌,现在为什么会想到要去捉蝉呢?这之间发生了什么呢?学生立马在脑海中展现了各自想象的画面,有的说可能是牧童看见了蝉,有的说可能是听见了蝉的叫声。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关注到诗句中“鸣”这个字,推断牧童一定先听见了蝉的鸣叫声,再循着声音看到蝉。我再请他们想想,从牛背上到大树下,牧童会有哪几个动作,学生们马上又议论纷纷,最后总结出牧童先要“爬下”或“跳下”牛背,再走到大树下。在整个引导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了想象的画面,而我所做的是指导他们如何将这个想象的画面合理化、具体化,再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在其中蕴含了思维的训练。

在《风》的教学中,我同样引入了想象说话的内容。对于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风,学生是很有自己的体会,很想张嘴说一说的。然而要让低年段学生模仿古诗的样子来说显然不现实,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现代诗《风》却是既与古诗的内容相近,又贴近孩子的语言习惯,于是我就拿出这首《风》让学生们读一读,生动活泼的语句让学生们的兴趣立刻就被提起来了。此时只要稍稍引导: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风的存在?能否学着做做小诗人也来说一说?学生们马上就有许多自己的体验急着想要交流,用语也十分充满童趣——“当头发飘动的时候,我知道风在帮我梳头呢!”“当小草摆动的时候,我知道风在和它做游戏呢!”……低年段口头表达的训练是中高年段作文的基础,如同根茎之于花朵,只有根茎茁壮,花朵才能开得美丽。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抓住一切学生感兴趣、有体会的地方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进行表达训练。

小学各个学科都肩负着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共同任务,语文的教学,不论是识字、阅读、口语、写作,都是为了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古诗的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部分,同样肩负着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任务。语文思维的训练不仅限于形象思维,古诗教学中训练思维和说话的方法也不止刚才提到的这两种,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摸索,让学生更热爱古诗,更积极思考,更乐于表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