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学习对个人社会化过程的作用

社会学习对个人社会化过程的作用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随着人年龄阶段的不同,其社会化的内容和任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此阶段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与社会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并运用社会规范,逐步完善自我观念。所以,青年期社会化的任务非常艰巨,需青年人尽快确定人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努力担负起社会责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这些转变使青年人活动范围扩大,个人的社会联系立体化、社会角色多重化、面临问题复杂化。
社会化的过程_社会学基础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必须一生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然而随着人年龄阶段的不同,其社会化的内容和任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是在青少年时期,它完成了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最基本的任务。

(一)少儿期的社会化(出生至15、16岁)

少儿期即进入青春期前的阶段。这个时期还可以从生理、心理上的差异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和少年期。①婴儿期(0—3岁):生理、神经功能尚不完备,心理活动刚开始。社会化的任务主要是学会穿衣、吃饭等基本的生活技能。②幼儿期(3—6、7岁):初具语言能力,有一定语言分辨力,开始由有声语言向无声文字过渡,形象地感知外界,模仿力强。社会化的任务主要是掌握语言、感知环境,学习衣食技能和待人接物的规范,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观念。③童年期(6、7—11、12岁):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的转折期。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其一,由自由性向有组织性、强制性转变;其二,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三,由个体向集体过渡。④少年期(11、12—15、16岁):生理上逐渐趋于成熟,性意识和世界观萌芽,自我意识发展。此阶段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与社会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并运用社会规范,逐步完善自我观念。这时期的社会化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良好配合,引导帮助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道德的行为。

(二)青年期的社会化(15、16—30岁)

青年期可分为青年前期、青年后期。①青年前期(15、16—22、23岁):生理、心理趋于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学习兴趣十分广泛,思维能力增强。社会化的内容主要是自我观念进一步深化,获得自我认同;掌握与谋生有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了解学习社会价值标准,确立个人的价值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独立地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通过个人对环境的认识及自己内心的反省,逐渐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此阶段社会化方式已由青年期以前的外在强化为主逐渐变为以内化为主。②青年后期(22、23—30岁):即孔子所说的“而立”时期。此时期面临着择偶、建立家庭,择业、选择生活目标和建立信仰,这三大选择关系到不断调适自我与他人、群体、社会的关系,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所以,青年期社会化的任务非常艰巨,需青年人尽快确定人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努力担负起社会责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

青年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期,首先是角色转换——由被动者、消费者转变为主动承担责任者、创造者和生产者;第二是环境转换——从依赖社会、游戏团体、固定交往转为自立、互利团体、选择性交往;第三是文化转换——从接受文化、储存文化、继承文化转为运用文化、更新文化、创造文化。这些转变使青年人活动范围扩大,个人的社会联系立体化、社会角色多重化、面临问题复杂化。此时特别需要各方面的引导与帮助,使其逐步适应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人在少年和青年时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迅速发展、成熟,与社会的接触逐渐广泛,面临的选择和挑战也增多,其社会化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社会性断乳 在心理学上称为“第二次断乳”“心理上的断乳”,是指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从家庭走向社会,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生活但又经验不足从而产生危机的状况。这种断乳,既是一次危机又是一次考验,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往往表现为不愿意向家长或老师诉说自己的想法,可自己却由于缺乏经验而犹豫不决、焦虑不安,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2.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 由于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社会成员的经历不同,所受教育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同一社会现象的评价也就不同。随着接触社会的增多,青少年在这种多样化的价值观面前产生了困惑,为他们选择合理的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有些青少年面对信息量巨大、各种价值观纷呈的互联网,由于经验不足,难以判断对错从而迷恋于网络不能自拔。

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在学校、家庭都接受了一种理想教育,处于富于理想的人生阶段。但一踏入社会,随着对社会了解的增多,他们发现现实中的很多事情与自己的纯真理想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复杂的现实生活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刺激,由此会产生一定的挫败感,并对自己所受的教育产生极大的怀疑,甚至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代沟现象 代沟现象是指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分歧,这种分歧给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青少年失去具有深厚文化根基的楷模时,文化继承意义上的社会化就无法进行,取代它的则是追求新潮和同辈之间的模仿行为,容易形成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异的非主流文化,对世代积累起来的主流文化产生冲击。因此,代沟现象也是我们不能不重视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三)中年期的社会化(青年期结束至60岁)

一般来说,中年人思想已经定型,有成熟的生活经历、既定的生活方向和固定的行为模式,是社会的骨干与栋梁,在社会及家庭中都肩负重任。因此,中年人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学习文化知识、建立价值观与培养人格,而是如何运用知识与技能为社会服务,以及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学习与提高。一方面从社会角度讲,随着科学知识与技术的发展,中年人必须不断学习,继续社会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另一方面从个人角度讲,人到成年后面临着子女教育,家庭关系、个人人际关系的处理等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不断学习,继续社会化,这样才能真正充当社会的栋梁,担负起社会、家庭的重任。这个时期也是一个人压力最大的时期。

(四)老年期的社会化(60岁以后)

老年期是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目前,我国公职人员60岁退休,标志着老年期开始。虽然老年人基本完成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由于老年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难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同时离开工作岗位后由于面临着自己从未体验过的新生活,造成心理上的失落感和寂寞感,这都需要老年人继续学习,以适应新的环境。一般来说,老年人的社会化内容主要有:①学习新事物,接受新观念,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延缓生理与心理的衰老。②担负起抚育后代的重任。一方面老年人以自己丰富的社会知识、生活经验传授给自己的下一代;另一方面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经验帮助自己的下一代照顾、抚育子女。③增加自己的业余爱好,学会新的消遣方式,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从而克服离职后的失落感与心理压力,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④培养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家庭关系。一方面老年夫妻不仅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二人世界,而且能帮助子女解决后顾之忧,构建和睦的家庭关系;另一方面要热情社交,形成和谐、诚挚的人际关系,从而使老年人永远保持生活的热情。总之,通过学习和体验新的生活,使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用”。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部分人因社会的影响或自身原因而发生社会化中断或失败,需要再社会化。社会应尽量避免有负面影响的再社会化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