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加拿大浸入式模式看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模式

从加拿大浸入式模式看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模式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拿大堪称是世界上双语教学活动开展最为成功的国家。我们看到,加拿大“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成功,尤其是渥太华大学“浸入式”教学的成功典范,首先取决于语言环境的创造。来自中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主要围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加拿大“浸入式”教学在我国的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从加拿大浸入式模式看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模式

加拿大堪称是世界上双语教学活动开展最为成功的国家。历史的原因造就了占加拿大人口22%的魁北克地区约有80%的国民说法语,英法两种语言的并存致使加拿大成为举世闻名的英法双语国家,也推动了加拿大英法双语政策的制定。加拿大双语教学模式的典范就是“浸入式”教育模式,始于20世纪60年代魁北克省的圣兰伯特地区。它的特点是帮助法语区英裔孩子在营造出的自然语言环境的氛围下尽快掌握法语,在无须牺牲母语的情况下使两种文化和语言达到最佳的融合,同时还能保持本民族文化语言特色。学生之所以能够在听、说、读、写方面熟练掌握两种重要的语言,在于“浸入式”教育模式创造的一种非强制性的、无意识性的学习氛围。通过家长热情的配合和老师积极的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这种潜移默化的灌输更有助于增强学习第二语言的信心。我们看到,加拿大“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成功,尤其是渥太华大学“浸入式”教学的成功典范,首先取决于语言环境的创造。不管是外语教学还是双语教学,只有把学科内容和真实的语言情境相结合,才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境处理未知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其语言能力,这对于我国如何强化外语学习以及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双语教学实验,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进入21世纪的我国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英语课程对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双语教育事业就是去培养和输送满足特殊就业岗位要求的双语人才。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北京市曾明文规定:“到2008年,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0岁以下的公务员,要掌握英语对话300句以上;40岁以下民警中80%必须通过国家或北京市英语口语初级考试;公交司乘人员全线员工要通过《公交乘务员应知应会100句》的考核;全面实行‘旅游饭店英语等级考试’;40岁以下的商业一线员工60%通过商业服务业英语等级证书考试……”其次,学科教师和语言教师的紧密结合,是成功进行双语教学的有力保证。我们是否可以以此为鉴,鼓励语言教师走近双语课堂,帮助专业教师发现并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问题,这种有效的结合与合作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教师在口语交际、语言组织、情景模拟方面的不足,这应该是当前高校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借鉴的一种途径。再次,40年的加拿大双语教育必定有它独特的魅力与经验,虽然特殊的国情也许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但对于处在刚刚起步阶段的我国双语教学来说,国内无法提供有效的路径,虽然有了一定的实验和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要实质性地搞好自己的双语教学,少绕弯路,多出成效,必须了解和汲取世界上双语教学成功国家的经验,比如加拿大的“浸入式”双语教育模式,当然前提是不能全盘照搬。

2006年6月9日至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加拿大外交部、加拿大驻沪总领事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英语教学》、《外语界》、上海育伦教育集团和英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承办的“加拿大‘浸入式’教育和我国双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主要围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加拿大“浸入式”教学在我国的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师大等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Linda Siegel、Jim Cummins、文秋芳等,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这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学家已认识到了高校应该以国外多种双语教学类型为借鉴,推进适应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嬗变。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社会语言学家Cummins认为,日本的Katoh Gakuin双语教学模式(2/3英语,1/3母语的教学模式)比100%全浸入式更适合我国国情;加拿大纪念大学的Yoeman教授则认为实施附加式教学模式(Adjunct Model)(全英语教学加上额外的英语语言辅导课)对我国大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有效。在双语教学中,增大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无疑将对学生的学科成绩起到提升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不可能在所有高等院校中采用一种标准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证实了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及学生的需要,结合学校校情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双语教学实验。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循序渐进的却又极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2008年的双语教学会议,通过分组讨论把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归纳成这样几类:

1.沉浸型双语教学模式:它是采用循序渐进渗透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增加语言内容的比例,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和语言困难。

2.翻译型双语教学模式:外文教材+中文对照讲解或中英文对照教材讲解。教师的课堂安排基本上是以一句英文跟随相应汉语翻译的方式教学,通常是用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校的学生,比如偏远地区高校或民族院校。

3.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与教师互动配合的情况,不断在适当的时候穿插英语,包括英语课堂用语、英语专业词汇、提出英语问题、英语情景模拟、英语分组讨论等,使英语语言的比例逐渐融合在专业知识点中,使学生既能理解学科知识,也能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及兴趣。

4.穿针引线型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可操作性强,以突出专业知识的母语讲解为主,辅助以简单的英语语言解释、说明,比如从专业术语的定义中引出若干个简单的英语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实际英语的运用与扩展英文知识。这种交替语言的出现是以专业知识是否容易掌握为前提的,防止学生因语言功底弱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产生歧义。

5.原汁原味型双语教学模式:适用于高年级或英语程度强的学生。主要通过某学科的全英文教学包括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课件及教案、英文板书、英语讲授及交流,不但营造出一个全英式语言氛围,而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原版教材的优势,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同时获得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水平。

6.选修课型双语教学模式:学校将某学科的双语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这种双语教学课程的前提是非强制性的学习,让学生按照自身的语言能力、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等自行作出选择,极大地尊重了双语教学主体的意愿。

7.渐进型双语教学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学校首先对于培养方案作出调整,大一大二强化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为双语教学做前期铺垫,然后选择理论难度低且与国际接轨的部分课程分阶段进行双语试点,按照双语教学开展的状况及效果逐步增加双语课程门数。

8.互补性双语教学模式:对于同一门课程,聘请外籍教师使用英文教材进行全英讲解,再由专业教师使用汉语讲授相关内容。

另外有些专家总结为全外型(外籍或本土教师+外文原版教材+外语讲授)、混合型(外文原版教材+外语+汉语讲授)、半外型(本土教师+外文原版教材+汉语讲授);有些专家分别归纳出多维互动模式、双语互依模式、咨询型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BTEC教学模式;还有些专家甚至认为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应高度借鉴欧洲流行的CLIL教学模式(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语言与内容融合教学法)或称为双语内容教学法(Bilingual Content Teaching)、双语学科教学法(Bilingual Subject Teaching)或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法(Content- Based Language Teaching),它重点突出向不同年龄的学生创造更加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倾向于淡化语言的学习,更侧重于学科的内容,对存在语法错误的语言交流保持宽容的态度,更大程度地推进语言能力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而非完美语法结构句子的构建。有些专家则推崇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柯林·贝尔(Colin Baker)提出的“输入—情景—过程—输出”的双语教育模式(Input- Context- Process- Output Model of Bilingual Education),他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更深层次地构建了双语教学模式框架。

就目前国内普遍实验的加拿大“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不仅没有使学生学会英语,反而造成了“母语损伤”和“学科损伤”的尴尬局面,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是什么?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我国借鉴国外的双语教学模式而建立的“半外型—混合型—全外型”逐步推进的教学模式已被广大高校普遍采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双语教学改革的初期阶段,既能保证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也能兼顾双语教师、教材的过渡及整合的有序性发展。它包括三个阶段:①简单渗透阶段:双语课堂教学仍以汉语为主,讲解学科知识的重点及难点,英语作为辅助工具突出专业词汇、概念、定理、英语的表述方式等,保证学生对专业内容的深入了解。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用英语理解专业学科知识的能力。因此,这个阶段侧重于英语媒介导入的渗透和强化英语的理念,需要学生事先对于双语课堂的内容、学习重点、教学方法、参考资料作一定的预先准备,教师以点滴穿插介入、部分对照翻译的教学方式来保证学生有一段接受的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延续双语教学活动。②部分整合阶段: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英语提问来控制英语语言导入量的比例,借助英语和汉语的有方向性的整合使学生逐渐进入角色。英语和汉语交替的过程就是建立学生用英语熟悉本学科内容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用英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表达思想的能力。③双语思维阶段。学生通过前期双语课程的训练后基本具备了能够用中文和英文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低年级向高年级双语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