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分制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而这要求高校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实验教学资源。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开阔了思路,适应了学分制的要求,取得了较好成绩。

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孙富伟

(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四川绵阳 621010)

摘 要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从实验教学观念和思路开放、实验教学内容和时间开放、实验室设备和管理开放几个方面着重阐述了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并就如何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提出了几个具体措施,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一、前言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全球化趋势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国家要在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势必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当今大学生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掌握了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目标,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继而转化为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校结合办学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了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定了规范合理的培养方案。坚持以加强实践教学为基本原则,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体系。

很多高校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哪种模式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校在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后,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是学分制改革对实验教学的必然要求。因此,探索和研究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内涵

1.实验教学观念和思路开放

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特别是如何适应学分制实验教学的要求,有些高校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验教学的观念和思路上,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的教学观念,如对学分制实验教学认识深度不够,构建实验教学培养体系的思路不清晰等。学分制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而这要求高校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实验教学资源。同时要求实验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做好他们的领路人。因此,实验教学观念和思路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是重中之重,只有观念进步了,思路清晰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

我校自2004年起开始实行学分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教学改革,如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为强化实验教学实行实验独立设课、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等。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开阔了思路,适应了学分制的要求,取得了较好成绩。

2.实验内容和时间开放

(1)内容开放

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实质上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以适应不同能力学生实验教学的需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内容和时间。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学生自选实验课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实验教学体系大致可分为基础应用层、综合提高层、科技创新层等。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另外,实验内容开放是教学计划内必做实验内容的延续和提高,二者不能重复。实验教学部门还应积极将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纳入到实验教学中,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同时实验室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或培训,开展知识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能力的培养绝不仅仅指学习能力,还包括为人处世、思想修养等多种能力,要在全校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育人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这就不能仅靠某个学院或某个实验室来完成,而应该靠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2)时间开放

实验教学要最大限度的做到时间开放。目前,我校公共基础实验课和部分专业基础实验课实行学生预约开放。实验预约方式已在下列实验中心投入了使用:物理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信息工程实验中心、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和材料实验中心,覆盖了全校所有专业,每学期预约学生人数达7000多人,实验课程近40门,实验项目200多个。作为我校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预约系统已经成为我校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公共信息平台。

3.实验室设备和管理的开放

为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很多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近年来,我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在逐步加大,实验设备仪器越来越先进、台套数逐步增加,满足了学生实验教学的需求。然而,只靠建设几个实验室,买几台设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改变管理思路,加强实验室科学、规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加大投资效益。

那么,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下如何更有效的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以及如何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进行设备和管理的开放。设备开放是指实验设备对学生开放,特别是贵重仪器设备的开放。管理开放是指管理理念和思路的开放,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同时可以吸收一部分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来。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实验室管理来说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只有进行开放式管理,才能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三、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措施

1.转变管理理念,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实验室要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实验室管理要以为实验教学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根本目标,转变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在实验室建设上,要突破传统“小而全”的模式,改变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观念,强化实验室的内涵建设、文化氛围建设,加强对实验室的考核评估等。在实验设备的管理上,要制定设备开放管理制度,所有设备都对学生开放,而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验内容自主选择设备。

2.按学科、专业制定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按学科专业特点制定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了个性差异,更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继而在更广或更深的领域内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学科交叉相容的知识体系,从而在知识的交叉中推动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励学生提出大胆的设想,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出创新性的成果,而且这样的成果也是最容易转化成生产力的,这样的创新当然是最受欢迎的。

3.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公共实验平台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教学资源的需求和要求都很高,功能单一的实验室无法满足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要求。因此必须整合教学资源,打破院系之间的限制,按相近学科或功能搭建公共实验平台,形成跨多学科、多专业,结构合理、功能强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为推动高校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评审工作。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中又明确提出要重点建设5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择优选择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这些措施体现了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高度重视,对高校来说,也是一种机遇。

4.搞好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应该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实验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我校在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实验预约系统、实验室考勤系统和实验教学资源展播平台。实验预约系统在我校得到了广泛应用,做到了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室考勤系统客观记录了实验室开放情况,既帮助教师掌握了学生出勤情况,也为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节约了更多时间。这种管理模式,既节约了管理成本,又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实验教学资源展播平台丰富了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反复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适应了学分制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模式新的探讨和研究。另外,开放式实验教学必须借助于信息化手段,要有良好的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持与维护。当然,也依赖于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调,既要有学校的统一指挥,又要有相关职能部门的互相配合。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总体来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顺应了高校培养人才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验教学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