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一直受到广为关注,然而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对于双语教学规范性的概念尚存在一些模糊性的认识。由这些问题我们发现了对高校双语教学认识的若干误区和歧义: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对双语教学概念的模糊认知。双语教学的实施必须在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双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四、高校双语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一直受到广为关注,然而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对于双语教学规范性的概念尚存在一些模糊性的认识。概念的模糊和错位,导致目前双语教学的局面出现“质疑多过喝彩”态势,比如双语教学究竟意味着什么?双语教学就是全部用英文讲授吗?中文和英文的比例各占多少?所有的学生都应成为双语教学的对象吗?专业英语课算是双语教学吗?如何使双语教学真正实现其最终的目标?由这些问题我们发现了对高校双语教学认识的若干误区和歧义:

(一)双语教学等同于专业英语教学

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对双语教学概念的模糊认知。很多人认为既然双语教学是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所以高校的双语教学其实就是专业课的英语教学,传授内容不变而传输形式发生转换。换言之,用外语语言来代替母语语言的专业知识课的传授,用外文教材代替汉语文本的教材转换,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英汉互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讲了外语就是双语教学。由于很多学校的双语教学仍处于不成熟阶段,教师用外语表达的往往仅限于“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等课堂用语,而习题解析、计算方法等学科知识则是用汉语讲授的。还有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多考虑某一术语用外语应如何表达、对学生来讲是不是新单词、某个句子有没有语法错误、某个专业概念用语法如何分析、字词篇句如何翻译等问题,课堂的重点由专业知识转移到语言本身,双语课上成了外语课,外语资料当成语言阅读教材来使用。这些认知其实是混淆了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课程性质,前者属于语言教育范畴,是外语类课程;后者属于专业教育的范畴,是用外语对于非语言学科专业课程的讲解,外语在其中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语言,借助外语传递专业知识信息,其核心仍然是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专业信息交流能力。

双语教学需要比较全面地用外语讲课,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外语教学中接触不到的术语和单词,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沉浸在外语的环境中。课堂上评价或指令性语言的外语会话学生在平时的外语教学或活动中就能学到,不是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须知双语教学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也不是外语教学的延伸和强化,而是通过非语言科目的学习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的目的。如果说双语教学被认同为专业外语的学习,就是把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于语言学习,显然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用外语教学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比较多的语言信息,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更多地接触他们需要学习的外语。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外语的动机和兴趣,这种动机和兴趣比在单纯的语言课程上更容易产生和持久。此外,双语教学不仅仅指学生听教师用外语讲课,它还强调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即使教师有相当高的外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完全用外语讲课,倘若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听课而没有和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学生的语言能力依然无法全面提高,从而实现不了双语教学的目的。双语教学不单纯是你教我学,它应当以英语交际为实质,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积极的参与双语教学活动。

我国双语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斌华教授对双语教学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双语教学是学校中全部或部分的采用外语(英语)传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即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是传授学科知识。清华大学李艳梅教授在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工作研讨会上就谈到,高校双语教学应该得到三个层面的收获:最基本的收获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直接的收获是外文专业词汇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收获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也指出,双语教学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英语,还必须是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核心理论,目的是让学生最准确地理解和触摸到本专业的核心和前沿。显然,真正含义上的双语教学应该是学生由用母语学习其他知识向用英语学习其他知识的一个中间过程,最终目标是在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本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如果偏离了这一点,就会造成“学科损失”。蔡明山、姚春梅在《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学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以降低或损伤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与英语‘亲密接触’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双语教学的实施必须在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双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由此高校双语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学科目标、语言目标和思维目标。其中,学科目标指非语言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语言目标指英语作为教学媒介,从师生交流、阅读英语教材和资料、专业知识的英语输入来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思维目标指能够同时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并能在恰当的状态和环境中完成转换。因此,双语教学的核心价值是非外语学科专业知识的获取,而外语应用水平的巩固和提升则是附加值。过分夸大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忽略其专业目标,或者是过分夸大双语教学的专业目标,而不注重应用英语能力的提升,都是对双语教学的曲解,也完全背离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目前高校开展的双语教学和专业外语都是用相同的英语语言作为教学语言,所以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若开设双语课程,专业外语课程就无需存在,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专业英语是本科阶段英语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基础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过渡,也是保证双语教学效果的前期准备,学生在学习双语课程之前可以熟悉和掌握足够的专业词汇和短语,避免了因生词量太大造成双语教学输入信息的解读障碍;双语教学则是大学英语的实际应用,是对专业英语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是推动和深化英语教学的有效措施,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他们应该掌握的专业英语知识,教师借助英语语言帮助学生建立理解专业知识的英语环境、提高查阅利用原版书籍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国际交流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双语教学之所以强调英语的重要性,是因为良好的英语功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双语教学是使学生有机会用英语的思维构建起一种学科性的知识体系和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学习方式。在双语语境的浸泡中激发起教师和学生多元的思维和活跃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多角度延伸。另外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侧重于掌握英语应用文体的特征和专业文献的语言风格,借助大量的专业词汇术语丰富英语的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而双语教学则强调师生之间对于专业信息的交流沟通,通过英语的媒介实现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思维方式等全方位的渗透。总之,高等教育必须正确认识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的关系,做到专业英语能够有效地为双语教学服务,而双语教学成为专业外语课程最佳的应用和实践环节。

(二)双语教学会妨碍对专业学科的理解

双语教学是用第二语言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因此部分专家学者和任课教师认为它会损伤学科学习。他们提出“加重思维负担”一说,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教学往往影响学生的正常思维,加重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负担。他们指出,英语只是一种表达工具,在别的学科课堂上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来要求学生提高英语,是费时低效的。通常情况下只有用母语做媒介进行教学,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是因为教师和学生的母语表达及接受能力大大高于他们的外语能力。相反,如果将母语弃之不用,代之以半生不熟的外语作为媒介展开课堂教学,其结果必然是教得吃力、学得费劲,甚至还可能是教不清楚,学不明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术语较多,光单词量这一项就让学生难以承受。这样学生连起码的教学语言都听不懂,他们又怎么把学科的专业知识学得好呢?在笔者进行的学科双语教学课堂观察中,就经常会发现这种状况:教师为了追求全英授课,教学中过分回避使用汉语,但由于教师或学生英语水平的局限,师生难以自如地完全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其思维的主动性、创造性、流畅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必定影响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学科损伤、本末倒置的后果。这种现象的产生可以基于这些疑问:学生或老师对教学过程中的两种语言是否能达到同等熟悉?如果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不够或者教师的英语语言表达欠缺水准,那么学生如何顺利理解教学内容?当教师不得已而用汉语辅助教学时是否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选择哪些学科和哪些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怎样将双语教学的学科体系进行合理整合?双语课是否用全英授课就是最佳方式?如何建立师生信息流对称?一旦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学科损伤的可能性必定会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所有的专业、所有的课程、所有的年级都适合双语教学改革

从何时、从哪些科目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最为合适是我国高校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引导致使双语教学的开展带有一定的盲从性,再加之双语教学是教育部进行本科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出现了部分高校强制性地推动双语教学活动,无视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容纳能力、教师是否拥有熟练的英语语言能力、双语教材是否适用、配套体系是否健全、课程是否利于开展双语教学等问题的存在,同时教师由于受到双语课时津贴、双语课程立项经费、双语教改项目、精品课程申报等政策和利益性驱动,忽视了双语教学自身的特殊性要求而盲目上马进行双语教学活动,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双语教学变身为专业知识翻译课,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而且原本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学得似是而非。这种看似单一的学科损失效应将会渗透到相关课程体系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关联性。因此,双语教学的推广应该本着循序渐进、实事求是、谨慎务实的原则进行,首先应该按照专业有选择的进行,比如国际贸易、国际会计、旅游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专业、市场营销等涉外专业和属于科技领先的专业,由于所学专业本身就需要较多英语的辅助,就业后所处环境对英语交流又有较高要求,在这些专业中比较适合于大面积推广双语教学工作。而对一些理论强度大的专业如数学、化学、物理等应该谨慎对待,或者有选择地在部分章节进行双语教学尝试。就适合双语教学的课程而言,应该率先在基础专业课程导入,由于涉及的理论层次较浅,需要的专业英语词汇量较少,容易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在循序渐进式的引导下建立学生用双语思维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后续的双语课程起到良好的先锋作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稳健的双语氛围。其次,选择开设双语教学的年级对于双语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由于大一、大二阶段是学生学习大学综合英语的时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接受能力,因此,开展双语教学的最佳时期应为大三阶段,而一个必备的基础工作就是做好有关双语教学的前站准备,即在大二下半学期为开展双语教学活动的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及时补充专业英语词汇及术语的储备。双语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应注意它的延续性,使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双语课程的数量也应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因此,总体来讲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依然很少,而从语言的学习规律方面来看,语言环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直接影响,课时数量不够会导致双语教学的实效大打折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双语教学不是想何时上马就上马的项目,也不是想在哪个专业或课程进行就进行的活动,任何带有随意性、盲目性、附和性的双语教学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双语教学的建设应具有前瞻性的视野,是必须体现在本科培养方案中的产物,它的出现必然要求对有关专业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使课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双语授课工作,还要包括教材整合开发、师资优化培训、课程体系配套等一系列跟进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