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双语教学的框架结构

高校双语教学的框架结构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双语教学的基础是在大一、大二阶段,培养这个阶段英语学习的质量、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学习的策略对于后续的双语教学有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成效。作为向双语教学的过渡,教师应不断向学生灌输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适度增加英语内容的比例,扩大专业词汇量,使学生学会用专业语句表达教学内容。

三、高校双语教学的框架结构

1.大一、大二阶段(低级阶段)。

高校双语教学的基础是在大一、大二阶段,培养这个阶段英语学习的质量、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学习的策略对于后续的双语教学有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成效。

英语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要受到作为主流文化的母语的影响,又要受到英语所承载的对象国文化的冲击,这些必然会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输入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如何让学生不排斥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是非常关键的因素。21世纪的英语教育应从传统的知识获取转向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词汇短语、阅读理解、基本写作和进行简短会话的能力外,还要重点培养英语运用能力。“语言是说的,也是听的——每一个说话者也是听话者。”(Dwight Bolinger p.42.1993),因此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述自己的意愿,如何就某种事物或事件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其次,英语与其他任何语言一样,有它自身的一套习惯及规律,因此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一套全新的语言习惯,让学生成为主要的参与者,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发挥语言潜能;再次,在授课方式上,教师应采用“渗透式”逐渐增大英文授课的比例,使学生能够逐步适应语言环境。

2.大二、大三阶段(中级阶段)

在两年基础英语学习后,这时学生在语言技能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学习方法和语言习惯。英语的学习应该是不间断的,因此,在大二下学期应引入专业英语课程。作为向双语教学的过渡,教师应不断向学生灌输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适度增加英语内容的比例,扩大专业词汇量,使学生学会用专业语句表达教学内容。其重点和要点应放在:(1)使学生掌握英语应用文体的语言特征、语言风格、习惯用语上;(2)使学生了解主要专业文献资料的领域、方向及使用方法;(3)使学生掌握大量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了解它们的固定用法及特殊意义;(4)锻炼学生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增大阅读量来丰富专业视野,掌握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的方式及规则;(5)培养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信息交流能力,拓展专业英语的运用渠道,强化英语实践技能;(6)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教师授课的方式,培养英语思维与意识,逐步向双语教学靠拢。具体说,通过专业英语的教学应使学生听懂专业方面的英语课程、英语专题、英语讲座,基本掌握中心内容并能抓住要点;能用英语进行专业方面的讨论、提问、对话;能按照专业英语的特点和风格进行写作,熟悉专业语体的表达方式;能进行专业文章的英汉互译。

3.大三、大四阶段(高级阶段)

这个阶段应是开展双语教学的最佳时期,学生所具有的良好英语语言能力以及专业英语知识完全可以进行双语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内容的难易程度调整英语及母语的转换,使课堂的气氛更加人性化,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指引下,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也会被激发出来,学生通过自身熟悉的、已有的知识和语言资源,填补英语语言的知识、话语与母语之间的距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趋于完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因材施教”和“尽力而为”的原则。

我们用两张表(表3-1,表3-2)来概述在三个阶段语言学习、专业学习、双语学习中学生行为、教师行为、课堂组织、语言转换的策略研究。

表3-1 双语学习的行为策略表

img10

表3-2 英语与母语在双语课堂中的转换策略表

img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