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过教育科研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教育科研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要]教育科研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群众性的活动,其主体是广大的教师,而不仅仅是科研人员,只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基于科研定位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是实现教师人生和职业价值的基本途径。其次,教育科研型教师的内省和自律意识增强。

通过教育科研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郝振君[1]

[摘要]教育科研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实现教师人生和职业价值的基本途径。因此,需要教师重建研究观念,研究自己的生活、认识自己的工作,真正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形象有新的认识和定位,有较强的内省和自律意识,能在专业成长方面实现自我的价值。教育叙事研究、课例研究、科研沙龙、反思性教学研究等都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教育科研 教师 专业成长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和知识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就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以及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群众性的活动,其主体是广大的教师,而不仅仅是科研人员,只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

一、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科研的本质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都在发生变化。在这种变革中,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衡量教师专业素养高低的,不只是教师的知识或方法,也包括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智慧和批判反思能力,是教师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这些能力的前提和核心是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素养。这样,教师才能在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实施教育教学计划,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水平。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性质需要他成为一名研究者。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情境性很强的职业,它需要实践者自觉地将经验反思和理论探索在实践中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推动力来自教师的科研精神、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

基于科研定位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是实现教师人生和职业价值的基本途径。首先,教育科研确立了教师的主体价值,教师具有科研素养,就能成为教育实践的主人,把自己从经验、权威中解放出来,探索适应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形成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主动参与和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中;这样,教师在体验教育探索、创新甘苦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来自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幸福和快乐,自然就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升华自己的主体人生。其次,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能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科研素养,教师才能通过活动、探索、研究,创新、发展课程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只有具备教育科研素养的教师才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职业道德,自觉提升自己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这样,就能从整体上,全方位地推动教师职业专业化,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当然,这里所讲的教育科研不是那种“四无”(即“无精力”“无理论”“无方法”“无实效”)科研,而是实实在在、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实效、真正有利于教师发展提高的科研。这就需要教师:第一,要重建研究观念,树立科学的研究态度,使自己的工作具有研究的性质,把教育、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将自发的科学研究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行为。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也就是说,教育科研要让教师在周而复始、单调枯燥的职业生活中找到工作的创意、生活的新意、事业的成功、职业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第二,需要明确的是,中小学教师的科研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科研,它更多的是研究自己的生活、认识自己的工作。教师研究的根本结果是了解自己,改变自己;了解学生,改变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因此,这种实践研究就要坚持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本体取向,以教师发展为目的,以研究实践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反思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式,真正体现教师的工作智慧。第三,在研究方式的选择上,也可以是多样化的,不一定要局限于做课题,还可以搞专题讲座,作学术报告,进行理论学习,开展教研活动,组织专题研讨,开办教育论坛,组织论文交流、评比,编辑文集,出版刊物等,关键在于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在学校中形成教师崇尚科研的氛围,因而科研与教研的结合应是教师研究的首当追求。第四,在研究方法的使用方面,教师的教育科研也与专门的科学研究不尽相同。教师的研究更适合采用情境主义研究,因为教育具有情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教育结论的应用要特别考虑教育情境的特殊性,研究结果不一定要追求绝对的精确,只要适用、有效,同样是可取的。当然,基本研究方法的掌握还是必要和必需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习得研究方法,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最后,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表达方式方面,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除了运用学术论文的形式表达以外,还可以采用更自然、更朴素的表达方式,即针对具体教育场景中具体的学生情况、具体的内容、具体的教育思路及其他相关资源的综合运用,表达作为教师的“我”的所思所想,“我”的所作所为,“我”的调整变革……关键是要用书面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并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解,从而个性化地表达自己。

二、教育科研型教师的专业成长特点

教育科研型教师能把教育实践作为观察与思考的对象,并且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然后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说明教育问题的本质,从而按照客观规律指导教育活动。

首先,教育科研型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形象有新的认识和定位。教育科研不仅有力和迅速地推进了教学的技术,而且使教师工作获得了生命力与威严,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性。教育科研是解放教师的武器,可以指导他们工作,可以使他们从无效的知识中解放出来。教育科研对教师而言,意味着确信自己有能力构建知识和改进他们的实践,采取研究的态度,能够从一个否认个人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制度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的职业形象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树立科研的意识与态度,积极参与到教育科学研究中来,才能成为不仅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的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其次,教育科研型教师的内省和自律意识增强。教育科研型教师具有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意向,能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进行教育科研的强烈愿望,有对教育科研的成就需要,有发表科研成果的需求,有进行教育科研的动机和意向,能积极关注国内外教育动态。教师通过教育科研,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到了自己同时代的差距,看到了自己与同行的差距,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必然会努力学习与思考,在知识积累、理论素养方面不断充实自己,在世界观、方法论方面力求完善,在实践中认真锻炼、逐步成长以至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内省和自律的过程,也就是反躬自问。而这种内省和自律意识的形成也是教师达到自觉实现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最后,教育科研型教师能在专业成长方面实现自我的价值。从事教育研究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有结果的一种活动。对一个教师来说,每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就是确立并实现一个具体、明晰的奋斗目标,每进行一个课题研究,就是在不断地获取新的教育信息,掌握新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对教育实践认识的新的飞跃。在不断的科研中,教师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看成一个有理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认真思考自己在教育中的经验与教训,这是一种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的状态,他们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于新的问题也会更敏感。教师的创造思想就是在从事一个又一个的课题研究中,充分得到发挥,一次又一次地开拓自身前进的道路,这样就能不断地“运用所有的才能、潜力、技能,努力发展潜能至极限”,从而不断出成绩、出成果、有成就,得到自身的发展和精神的满足。因此,从事教育科研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从自觉走向自为的标志。

三、通过教育科研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崇高的事业;教学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智能和智慧。而专业化发展又要求教师主动学习,与外界优质资源实现良性互动,开展合作研究、自我反思与独立研究。因此,通过教育科研,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

教育叙事研究(narrative),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其实质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写成叙事研究报告。它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对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涌现的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进行反思,并从中寻找新的理解和追求。通过教育叙事研究不仅能够时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适时的总结,同时还可以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经验,而且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自我叙述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且能够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解答面临的教育教学困惑,从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实际上是将教育实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生命,它强调教师以自身的真实生活为基础,以教师行动的意义探索为目的,以教师自己的故事构建为手段,因而能够有效帮助一线的教师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并在相互交流中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的全面进步与全面提升。

因此,写教育叙事就要求要有真实的内容、新颖的理念、精彩的情节、深刻的感悟、鲜明的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在平淡中发现问题、细化问题、追问问题;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和读懂学生学习生活中迸发的迷人火花与精彩细节,并勤于积累,及时捕捉下来,从理性角度分析、顿悟,从中体会、挖掘其蕴涵的深刻内涵;善于共享,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所识、所感、所困和所悟都通过写教育故事表述出来,把对自我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评价公布出来,让教育同行、专家、学者去评说、讨论;善于思考和反思,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从而激发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想法。

(二)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

“课例”是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课例研究”属于实践研究,它以具体的一节课为对象展开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议课的全过程。课例研究是真正属于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

课例研究注意真实情景的再现,有较强的针对性,随着课堂片段出现的问题而转换研究中心,参与的主体是多元的。这就要求:首先,教师要善于从课例中发现问题。自己的、同事的、书里的课例比比皆是,搜集起来很容易,关键是看我们能否从中发现问题。当教师发现课例中蕴涵着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对其关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效果时,才踏上“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研究旅程。其次,教师要善于自我反思,尝试重新设计:在进行课例研究中,当教师发现某个教学问题值得追究、追踪时,就应该运用换位思考的办法尝试解决该问题。如果是我上这节课,我会用什么方法设计?我的设计和他的设计各有什么优缺点?我怎样借鉴他的优点弥补我的不足?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吗?”“我以前是怎么做的?”“如何做才最符合新的理念?”久而久之,就会始终保持与最前沿最深刻的教育思想的接轨,就会在不断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另外,教师要善于与人合作,增强交流意识:针对某个课例,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同一问题,有时甚至持有完全相左的意见,这样的讨论,对问题看得更深,探索得更广,评析得更全面。这时,教师特别需要注意倾听、思考,从相互碰撞的思维中获得真知。对于自己的家常课,可以把教学设计说给同事听,倾听他们的看法,还可以找不同层次的学生,采访一下他们课后的感受和收获。结合不同的层面、不同群体的反馈意见,形成自己对课例的点评,这样会更客观、公正,也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还有,教师要敢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课例研究需要教师具有打破理论权威和经验权威的勇气,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体验,敢于说自己的一家之言。唯有这样,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扎根性理论,才会在专业发展的征程中有所作为。

(三)科研沙龙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

科研沙龙是教师在自愿组合基础上对某一个教育教学共性问题进行自由研讨和漫谈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习理论,互相研讨,寻求共识,探索规律,共同提高。在科研沙龙中,教师的智慧与思想发生美丽的碰撞,实践与探索实现亲切的交融。因此,科研沙龙既是教师互相交流的平台,也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学术论坛,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策略。

科研沙龙因其吸引力和开放性的特点,符合现代人强烈渴望自主、开放的心理特点,能深入教师的内心世界,因此,它深受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喜爱和欢迎。开展科研沙龙能有效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使教师在思想碰撞和交锋中得到专业提升。

开展科研沙龙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科研沙龙要坚持教师自主、自愿和自发的原则,这是科研沙龙的基本特征。二是每次沙龙要有一两个中心主题,这些主题一定要从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土壤之中提炼出来,它既是教师所关心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也是教师体验过的问题。三是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围绕主题,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摆出问题,总结过去,理清思路,形成体会,提出困惑,寻求对策。四是沙龙的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把讨论和交流引向深入。沙龙开展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掌握研讨主题的有关材料,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寻找研讨主题在理论与实践中的联系点和结合点;沙龙开展时要注意引导和点拨,使沙龙始终围绕主题展开;沙龙结束前要进行精辟的归纳和总结。五是在沙龙进行时,要认真做好记录,以便沙龙结束后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四)反思性教学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

反思性教学研究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凭借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研究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一种活动或过程。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它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强调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因而其本身具有创新性、情景性、过程性、评价性和反馈校正性等特征。反思性教学研究开拓了教师培养的新思路,开辟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它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学者型教师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教师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以及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就是教师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升教学监控能力的一种方法。对话反思法类似于小型的专题研讨会。

3.录像反思法

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

4.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目前在中小学校极为盛行。

5.档案袋法

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教师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专题下,由其本人通过回忆与反思,记录下自己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

参考文献

[1]陆爱桢.研究是一种责任——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进步与成长的案例.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7

[2]尤俊英,于忠海.教师继续教育的突破口:提高教育科研素养.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3

[3]孙向阳.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4]肖晓玛,肖贻晃.略论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特殊价值.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5

[5]何兴明.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论坛,2009.6

[6]边玉芳,钟惊雷.述说教师自己的故事——教育科研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5.17

[7]耿帅.课例研究:备受教师关注的教育科研形式.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6

[8]金培雄.新课程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微.江苏教育研究,2006.11

[9]俞露.反思性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作者系宁夏大学教育学院教师)

【注释】

[1]基金项目:郝振君副教授主持的宁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招标项目)“通过教育科研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