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训体系构建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训体系构建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教师之家的教科室,其核心工作是精心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因此构建校本研训体系,促使教师内在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逐步成为一名学者型、专家型、科研型教师,成为我们工作的主要目的。构建校本研训体系的特点是多层次的立体系统。青年骨干班助力专业成长,多名成员被评为晋江市教坛新秀。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训体系构建

林月影[1]

在认真学习领会高中课程理念“培养未来的现代公民”时,深感教师责任之重大。作为教师之家的教科室,其核心工作是精心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因此构建校本研训体系,促使教师内在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逐步成为一名学者型、专家型、科研型教师,成为我们工作的主要目的。

构建校本研训体系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要求,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培训体系。为确保培训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达到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培训目标,我们从培训目标、培训职责(领导组)、培训规划、实施原则、保障机制、评价奖惩等方面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使教师培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道路,确保了教师培训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2009年我们制定了《晋江一中关于名师培养的“十个一”意见》,让研究和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校本研训活动如秋季开学预备周培训和教育教学论文交流,成为了我们的一种文化

构建校本研训体系的特点是多层次的立体系统。为什么要构建立体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教师校本培训的目的在于适时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满足不同教学岗位与不同教学群体的学习需求。基于以上培训目标的教师立体校本培训体系的构建,其关键是每学年或每学期的教师培训计划的制定,并能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因此,我校的学年教师校本培训规划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以学校或处室为单位的固定时间的集中培训,另一种模式是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多形式分散研训活动。

1.集中培训模式。集中培训模式侧重于理论研修,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宏观层面上向教师们传递学校发展战略。以学校或处室为单位的集中培训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新学年开学预备周(上学期)的新教师培训和全员培训。新教师培训对象为新分配与新调入的教师,其目的在于引导新教师了解校情迅速融入学校集体,更早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培训要求制定教师生涯三年发展规划和撰写我的教育梦想,如2010年8月24—26日,新教师培训主题为《新情景、新跨越》,2011年8月24—26日,新教师培训主题为《新希望、新梦想》;教师全员培训有外请专家的引领、本校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新旧高三年教师交流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校级及中层领导教育政策解读、年度教育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其目标在于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及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解掌握,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如2010年8月26—28日,教师全员培训的主题为《播种希望成就名校》,2011年8月26—28日,教师全员培训的主题为《打造教育品牌》。

二是每学期教学过程中的每月教师校本培训。在每学期开学初,规划一个学期的每月教师校本培训表,教师每月校本培训规划有四个重要内容,分别是培训项目、培训主题、责任处室、主讲人。培训项目已形成固定模式,主要有全体教师会、教研备课组长会、班主任培训会、主题班会、初中教师培训会。因此教师校本培训规划的重点是每月培训主题的确定。在确定培训主题时主要是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期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工作思路、中心工作、阶段工作而制定,如本学期九月份的教师校本培训主题有《建设五校五园,打造教育品牌》(全体教师)、《升华教学常规管理》(教研备课组长会)、《我的教育品牌》(班主任培训会)、《五项管理与成长规划》(主题班会)、《问题教学的研究和实施》(初中教师培训会),培训时间固定在每周星期一晚上。

三是春季开学预备周(下学期)的全员培训。这一阶段的培训主题与培训内容确定的主要依据,是围绕着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失总结经验,在传承与反思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如2011年2月11—12日,以《倡导“五项管理”,建设“五校五园”》为主题的教师全员培训通过《校级领导工作总结与展望》、《新课程实施与高考应对》(高中部)、《新课程实施与“三基三力”的应对》(初中部)等,使教师们对新学期工作目标有了清晰的方向和思路。

2.多形式分散研训模式。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多形式分散研训活动,以灵活性、多样性、实效性为宗旨,重在营造浓郁教研学术氛围,在自我学习、同伴互助中实现教学反思常态化,将教育教学理念践行于课堂教学。具体形式有专课式听/评课活动、以课堂教学录像为载体的反思研讨活动、青年教师教学骨干研训班活动、名师与青蓝工程、中心听课组的推门听课活动、各级公开课与讲座、技能比赛等。

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构建的立体校本培训体系,其目标在于提高教师的学科实际教学能力、撰写具有独创性的教学设计的能力、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和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在历经四年(2008年暑期开始)的教师立体校本培训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初见成效。

1.青年教师教学骨干研训班成为教坛新秀的基地

根据晋江市教育局名师培养和考核的相关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对各种信息的捕捉、判断和重建的能力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够独当一面,胜任毕业班工作,为此我校组建青年教学骨干研训班,首期共有45人。

骨干班培养目标是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循环教学能手,以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学科竞赛、校本选修、教育博客等为主要内容,以本校名师讲座、录像点评、外出培训为载体,每月集训,动态管理。青年教师对这种成长共同体十分欢迎,洪跃琼老师2005年毕业到一中任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精于实践,短短五年时间,就成为晋江市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她说,骨干班让我们有了更为明确的努力方向,让我们更专业一点。青年骨干班助力专业成长,多名成员被评为晋江市教坛新秀。

2.教研(备课)组长培训活动成为名师的摇篮

名师是榜样,是力量的源泉。正是有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老师,才有了厚重文化的薪火传承,才有了莘莘学子的茁壮成长,才有了学校的发展壮大,声名远播!名师代表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声誉,名师可以带动一个学科的提高,带动一支队伍的发展,可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推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成为名师是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基础,为此,每月一次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培训会议成为常态,特别是进修学校蔡明指副校长的讲座培训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触动较大。语文组长、生物组长在2010年被评为泉州市先进教研组长。

3.名师与青年教师构成成长共同体

青年教师在名师的引领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明确教育人生奋斗的方向。各级名师与年轻教师结成互帮互学成长共同体,重过程、重实效的培养方式,促进名师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晋江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都要与年轻教师结成互帮互学对子。帮扶活动以3年为周期,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通过听课评课、教学示范、经验分享等多种方式让年轻教师加速成长。教科室对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成效评估进行调整,重过程、重实效,具体为:每月指导教师须听评两节被指导教师的课,并撰写听课评价,对被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每月被指导教师须听指导教师四节课并撰写听课感想。这种把帮助同事专业成长作为名师考核指标的管理方式,不仅对促进名师本身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更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4.技能竞赛启动教师的理性反思

青年教师解题技能大赛,高考模拟卷评比,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推动教师自我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解题技能大赛。我校自2006年以来每年举办教师解题技能比赛,45周岁以下教师参加,与学生省质检同步进行。考试成绩不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通过角色置换、自身体验,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入研究高考、课标、考纲、考试说明、学情和考情,研究学生的考试心理、思维习惯、临场应变能力、考试技巧,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为教师的教科研打下一个重要的基础。

高考模拟卷评比。2009年至今,每年高三下学期都布置每一个教师命1—2份高考模拟试题应用于平时的教学检测,以此推动教师自我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基本功比赛。教研组还举行教师基本功比赛,项目有板书、演讲、教学设计等,并在教职工例会上颁发奖状和奖金。

5.课堂录像拉动教师的精细反思

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此,拍摄录像,把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目标锁定到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每一节常态课,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课一反思”活动,让执教者看到“原生态”的自己,撰写录课的感受、反思和收获,让教师不被“调课”束缚,便利了相互交流探讨。坚持两年多的为每位教师拍摄一节课堂教学实况录像还在继续,现已进入第二、三轮。教师们对这种着眼于课堂教学的“草根”教研活动表示欢迎。他们表示,这种教研方式不再单纯讲理论,而是分析案例,在对案例的分析与反思中让他们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为达到课堂教学实况录像的研训活动科学化,我们还申报了省级校本课题《以课堂教学录像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文化的构建和实践探索》。

6.各级各类讲座、公开课成为教师自我研训平台

承接市级以上学科研训活动、讲座及教师外地授课,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进行研课,拓展了教师学习成长的空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心听课组成员采取不定期的进行推门听课、专题式听评课活动使教研活动内容更加高效优质,实现了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为中心,以贯彻新课标为原则,以探讨新的学习模式为途径的校本研训目标。校外及校本讲座如火如荼,请优秀教师担任各级教科研活动评委工作,说明我校已形成建立于独特文化底蕴基础上的鲜明人才个性和集聚的名师效应。

【注释】

[1]林月影,福建省晋江第一中学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