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维游戏的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思维游戏的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思维游戏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也推动了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悄然改变自己角色作用,在自身的成长和专业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师在充分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思维活动方式,有效运用幼儿身边有价值的生活经验,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深入研究幼儿的行为表现与情感体验,切实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同时,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从中找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合理措施,促进幼儿问题的解决,最终调整幼儿的外部行为。

第二节 思维游戏的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幼儿思维游戏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也推动了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悄然改变自己角色作用,在自身的成长和专业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积极转变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现代教育不再是简单的“1+1=2”的过程,《纲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有个性的发展”。在未来的社会中,引导幼儿建构优秀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性能力是帮助幼儿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未来生存优势的重要保证,而思维能力正是这些能力的核心能力。我们意识到,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幼儿,为此我们始终以幼儿自身发展为最终目的,幼儿思维游戏就是在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迅速萌发并不断发展、成熟的。我们积极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切实地从班级自身出发,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点,把由生活而来的幼儿思维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并且再回归生活,便利于生活。

(一)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教育内容的转变

依照现行的《纲要》,基于生活经验的幼儿思维游戏内容没有简单的归属于某一领域,它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是灵活有机地融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而且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单独归属于“思维”领域。幼儿思维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融合、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的全面发展,并且能更实际、更灵活地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

(二)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教育方式的转变

我们解放了原有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的限制和束缚,逐步摒弃了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自由选择伙伴,有自己的见解;推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幼儿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幼儿园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改变以前的“家园不同步”的现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做到家园同步,发挥幼儿教育的最大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其他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从总体上讲,基于生活经验的幼儿思维游戏活动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能较好地为教育目的服务。

(三)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的转变

我们消除“教师是权威的化身”的观念,提倡一种与幼儿对话的师幼观,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要求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当然这种“蹲下来”的主张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来,实际上,这要求教师彻底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

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在充分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思维活动方式,有效运用幼儿身边有价值的生活经验,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深入研究幼儿的行为表现与情感体验,切实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同时,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一)教师专业的提升促进思维游戏设计的改进

对幼儿的充分了解和对思维发展规律的掌握,促使教师能更积极、更合理地改进活动设计,让思维游戏能更加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从幼儿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思维游戏和生活材料更有机、巧妙地联系起来,通过对幼儿兴趣点的把握,将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共同达到寓教于乐的游戏目的。近三年来,教师们参加各级教学活动展示,分别获得省级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人次;市级交流展示1人次;区级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8人次,三等奖11人次。

(二)教师专业的提升激发有效回应能力的提高

专业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们在对游戏活动目标、重难点的把握,对幼儿兴趣点、原有经验、最近发展区的了解,对思维方法、策略的运用等各方面有不断的吸收和提升。这些都有助于教师们对活动过程的整体架构,对幼儿收获的及时肯定与概括提升,对幼儿困惑的耐心等待与层层引导,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回应与智慧处理等,因此,一线教师在思维游戏活动的实践教学中,专业的提升不断地激发着他们有效回应能力的迅速提升。

(三)教师专业的提升促进反思分析能力的发展

教师将幼儿自身原有的思维能力作为观察、描述幼儿思维发展的比较对象,通过及时分析和评价幼儿的纵向发展来研究幼儿行为特点、思维发展水平及倾向,努力观察,认真观摩,真实记录,根据观察、分析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在积极探讨与交流互动中,教师们相师相长,扬长补短,挑战自我,不断成长。我园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市级交流有4人次,在区级交流有9人次,都获得了幼教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充分肯定和借鉴学习。

三、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在对幼儿思维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和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对思维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得到积极地拓展和不断地完善。

(一)拓宽了对思维的认知视野

教师们从思维的基本概念、特征,思维发展的特点,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思维与行为的联系等方面加强对思维的认知,在实践观察和案例学习中拓宽了对思维认知的实效性。从而将思维与人们的行为、语言、能力理性地联系起来,帮助教师更科学、更正确地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丰富了思维方法的运用

教师们不仅了解了常用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法、聚合思维法、目标思维法、移植思维法、联想思维法、形象思维法、演绎思维法等,而且在了解这些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有效地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教学工作中,从而让教师们在处理事情和解决问题上更加科学高效了。

(三)明确思维发展的价值目标

思维的发展遵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律,而幼儿园教师基本是由女性组成的群体,在生活中往往习惯于对事物进行感性的认知和判断。如何转变女性教师对思维方式的选择性取向,运用理性思维促进幼儿发展,这就需要明确思维发展的价值目标。在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报告中,有这么一句话:帮孩子的眼睛越过围墙。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越过禁锢自己思维定式的“围墙”,更要带领幼儿走出现实生活中的“围墙”。这句话也非常适用于我们教师,正是在带领幼儿越过“围墙”的同时,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变得更加理性。

(四)学会理性分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更注重挖掘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学会理性分析是教师将所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联系的最好形式。从中找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合理措施,促进幼儿问题的解决,最终调整幼儿的外部行为。当然,教师理性地分析自身的行为,借助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是自我成长的最佳途径。

透过幼儿看本质。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说过,儿童回答教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我们在思维游戏中充分尊重幼儿的经验,既包括那些正确的经验,也包括那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经验。教师要做的是从幼儿内心出发,了解他们现阶段的经验水平,站在幼儿的立场去分析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近三年来,教师们对幼儿思维游戏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专家同行的充分肯定,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案例在各级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发表方面,国家级2人次,省级1人次,市级2人次,区级3人次。论文获奖方面,市级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3人次,优秀奖1人次;区级一等奖10人次,二等奖23人次,三等奖26人次。

四、教师的角色作用悄然改变

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积极转变,对教师自身角色的认知自然又有了新的理解,因此,教师不再以自己为权威,自觉蹲下身来,用心和幼儿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陪伴幼儿快乐游戏,健康成长。

首先,教师成为幼儿思维游戏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以平等的方式参与到幼儿的思维游戏活动中,耐心倾听幼儿的不同观点和探究过程,使其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幼儿更积极主动的探究。比如教师常问:“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能给我展示一下吗?”等。教师不是知识的给予者,而是游戏活动的参与者。“你看到了吗?”“我可以放进去了吗?”“是不是太快了?”类似这种的交流的方式在师幼间产生轻松的氛围,并且对幼儿之间的互动也提供了语言示范。这种参与者的身份让教师真正成为幼儿的同伴,没有被动,没有权威,只有自主和平等,在这种氛围中的思维游戏活动充分激发幼儿快乐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

其次,教师成为幼儿思维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紧紧追随幼儿,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将生活中产生和发现的奇怪现象或是幼儿急于想知道和解决的问题,及时纳入幼儿思维游戏活动中,并且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发展水平,设计富有趣味并具学习价值的思维游戏活动。教师积极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幼儿一起收集资料和信息,并且加入富有童趣的活动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大胆自信、积极主动、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第三,教师成为幼儿思维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基于生活经验的幼儿思维游戏中,很多主题都是在师生共同探索过程中不断建构和发展的。帮助幼儿不断尝试、研究和探索,善于从他们的表现、矛盾争论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概括,并抓住其中的关键经验加以提升,将有一定意义的、带有共性的问题,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解决。

在思维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如此重视他们的探索,他们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信心更加充足。在与幼儿的交往合作中,教师发现幼儿间的争论,及时获取了有价值的信息,为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当幼儿的矛盾在教师的参与帮助下得到解决,获得新的经验时,幼儿充满自信并且更乐于积极探究。

第四,教师成为幼儿思维游戏活动的引导者。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问题,他们好奇好问,但由于幼儿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和经验局限,他们往往不能真正理解成人给予的答案,更说不上满足和感兴趣了。而教师则会敏感地挖掘教育的契机,将与幼儿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的、幼儿现阶段发展所需的知识经验有意识地转化为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系列目标、活动材料和活动情境,鼓励他们乐于发现、自主探究、快乐体验。如在排队前进时,幼儿发现地上有一群蚂蚁,纷纷围观,而且随着人数的增加,产生一定的拥挤现象。教师并不马上阻止突发的观察热潮,而是积极地回应幼儿的发现,并建议寻找恰当的方式减少拥挤。同时,引导幼儿思考蚂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么搬运食物的,他们要把食物运到哪里去等问题。最后,在幼儿对蚂蚁的浓厚兴趣下,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创设了“蚂蚁运粮”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相互配合,更平稳地运送粮食。幼儿的需要在教师及时、适宜的引导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尊重了幼儿的好奇之心,同时对其兴趣的挖掘和拓展又赋予更深的教育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