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化发展战略识别

国际化发展战略识别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天津大学的历史也折射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的今天,天津大学重新选择了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方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也在逐年发展。以上材料表明,天津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每年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很大进步。

第五章 天津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管理实例研究

天津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7 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9 200多人。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07—2009年学科评估结果中,天津大学有6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3,排名第1的学科数和进入前3的学科数在工学领域均位居全国第2。天津大学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20万余名高层次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创立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39]。作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天津大学的历史也折射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的今天,天津大学重新选择了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方向。

5.1 国际化发展战略识别

天津大学在110多年的发展史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改革创新。就近年来的发展而言,2003年11月天津大学召开的第七次党代会是在学校的发展史中起着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一次会议。大会制定的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即“三步走”战略明确指出:“学校‘上水平、出精品、办特色’的办学思路,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我校‘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第一步,到2010年,学校整体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前列;第二步,从2010年到2020年,使天津大学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前后,将天津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这一报告的推出,指明了天津大学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从2008年起,天津大学制定了《天津大学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纲要》(简称《人才纲要》)。《人才纲要》指出:“人才是学校发展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刻不容缓。学校将在“十一五”期间投入不少于3亿元,用于队伍建设。”这一规划道出了学校今后发展的重点。在人才强校的思想深入人心之后,人才工作得到迅速发展。仅“千人计划”一项,截至2010年底,国家“千人计划”入选16人,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21人,人才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学校下一步发展目标成为工作重点。

在学校的总体竞争力不断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天津大学开始重新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势(strength)

在建校110多年后的今天,天津大学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工程领域的教育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劣势(weakness)

天津大学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近七年来,与同层次的兄弟院校相比较,我校获得的国家重点投资明显偏少、师资规模明显偏小。”在学校相关领导的主持下,学校经过调研总结了各个单位和部分师生对学校在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人员:相当一部分教职员工的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具有海外留学或长期在海外学习、工作过的教师人数偏少,多数教师外语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偏低。

(2)教学:课程体系国际化程度不足。英语课程不成体系,适应外国学生选学的课程很少,课程体系亟待改进。

(3)科研: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并聚焦国家和地区发展主战略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偏少,实质性国际科技合作很少,实质性国际科技合作经费偏低。

(4)学生:适于学生在国内外接受国际化课程体系教育的机会有限,已有的国际合作教育协议执行难,实施难。

(5)管理:管理机构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协调能力差,基层单位对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管理亟待规范,管理人员水平亟待提高。

3)机遇(opportunity)

新世纪伊始,学校各方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学校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形势带来的各种机遇。

(1)“十二五”规划即将启动。

(2)新的一轮“985工程”即将开始。

(3)《天津大学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纲要》实施以来不断取得喜人的成效。

(4)学校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已近在眼前。

(5)学校所在地天津市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建设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滨海新区的建设进入白热化阶段。

(6)天津大学即将在天津的新、老中心之间建设一个新校区。

这一切都是天津大学发展历史上难得的机会,因此,充分把握这些机遇顺势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4)挑战(threat)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已经逐渐融入世界市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已经明确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教育国际化。学校面临着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设计,也面临实现学校第二步战略发展目标的起点,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任务已在眼前。如何将学校今后工作的坐标系从“国内”转向“国际”,并争取在即将启动的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再次取得好成绩成为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天津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在“文革”之后起步很早。早在20世纪70年代,天津大学就开始聘请海外专家来校服务,同时也是中国内地最早开始接受留学生的大学之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也在逐年发展。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天津大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在学生交流、引智工作、来访和出访数量、开办国际会议数量等方面一年一个台阶地发展,为学校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向国际化方向迈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2007年至2010年,天津大学国际交往与交流活跃度在逐年提高。到了2010年,来访人员比2007年增长了67.5%,出访人员数量翻了一番,涉外会议增长了两倍多,一年中新增的校际协议数量也增长了将近两倍,详见表5-1所示。

表5-1 天津大学2007—2010年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一览

近年来,天津大学特别重视学生通过校际协议赴海外交流学习。如图5-1所示,每年通过校际合作项目出访的学生人数连年递增,2010年通过校际项目出国访学的人数是2007年的2.7倍,为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5-1 通过校际协议赴海外访学学生情况一览

在引智工作方面,自2006年以来,国家外专局与教育部推出了“引智基地”计划,天津大学在“绿色化学化工”、“微纳制造”、“内燃动力”三个领域都获得国家外专局的支持,建设了引智基地。引智基地的建设为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提升这三个学科的国际活跃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材料表明,天津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每年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很大进步。然而,根据调研得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天津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以2008年中国各大学学生出境人数为例,天津大学的出境学生数虽然较过去增长很快,但较之兄弟院校依然有很大距离,如图5-2所示。

图5-2 2008年部分高校学生出境情况一览

随着时间进入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明确提出了“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这一文件成为天津大学借势而上的东风,也为天津大学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5.2 国际化战略制定

在天津大学即将把学校发展的坐标系从国内转至国际之时,如何将国际化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一个核心问题。根据研究已经形成的影响国际化绩效模型可知,清晰的理念是做好规划的前提,理念不仅能统一领导层的认识,还能统一全校多数师生的思想。

自2007年以来,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责任部门在主管领导的指导下成立了调研工作小组,开始对国内外大学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践都进行细致的调研,其中包括文献研究、国内外高校实地调研,最后得出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之本质特征重要体现的结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际化已经成为全世界高水平大学发展的主旋律,也成为中国一流大学发展的主要目标,更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大学崛起的重要手段,应该成为天津大学今后5~10年,乃至更长时间需要坚持的核心工作。经讨论,学校决定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行动纲要》,按照科学方法制定这一战略的工作启动。

5.2.1 结构方程模型

5.2.1.1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简称SEM)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多元统计分析技术(侯杰泰,温忠麟,2004 )[140]。根据 Anderson,Gerbin (1998)[141]、Bollen(1990)[142]的研究,结构方程模型是在20世纪70年代Karl Joreskog和Dag Sorbom等学者提出的统计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但直到近年才被广泛应用。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与行为科学研究的深入及研究课题的日益复杂,使得传统的统计方法越来越无法胜任研究工作,所以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作为一种常规的检验研究假设的方法。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借助于计算机编程,使求解结构方程模型所需的繁重而复杂的计算不再成为应用的障碍

结构方程模型是建立在许多传统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对验证性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多元回归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和改进提高。结构方程模型虽然还是利用联立方程组求解,但是它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测量误差;此外,联立方程模型只能处理有观测值的变量,并且假定其观测值不存在测量误差。然而,在相关测评中,一些变量并不能直接测量,但可以找到一些可观察的变量作为这些潜在变量的“标识”(indicator),而这些潜变量的标识总是包含了大量的测量误差。在统计分析中,即使对于那些可以测量的变量,也总受到测量误差问题的侵扰。自变量测量误差会导致常规回归模型参数估计产生偏差。虽然传统的因子分析允许对潜变量设立标识,并可处理测量误差,但其不能分析因子之间的关系,而结构方程模型既能在分析中处理测量误差,又可分析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因此,与传统的因子分析方法相比,结构方程模型有6项优点:①可以计算观察变量的误差,精确估计观察变量与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②可采用比传统方法更有弹性的测量模型,如某一变量从属于两个潜变量,而在传统方法中,项目多依附单一潜在变量;③可同时考虑及处理多个因变量;④能让研究者定义一个先验的假设因子模型;⑤可考察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⑥可检验不同模型对同一数据拟合水平的差异。

5.2.1.2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过程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要经过以下过程。

1)模型设定

结构方程模型主要是一种验证性技术,而不是一种探测性技术。尽管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也涉及一些探测性要素,但其主要是通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来确定一个特定模型是否合理,而不是将其用来寻找和发现一种合适的模型。因此,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第一步是从设定一个特定的模型开始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路径图将模型描述出来,路径图有助于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的描述,并且可以直接转化为建模方程。其共包括两部分:一是测量变量模型,二是潜在变量模型。研究者可同时对模型的度量部分(测量部分)和结构部分(因果关系部分)进行分析评价。

2)模型识别

模型识别主要是考虑模型中每一个未知(自由)参数能否由观测数据求得唯一解作为估计。对于某一个自由参数,如果不可能将这一参数以样本方差协方差的代数函数表示,那么这个参数就不可以识别。

3)模型估计

模型设定后,要根据观测变量的方差和协方差进行参数估计。但由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过程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统计方法,使它成为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它不是追求尽量缩小样本每一项记录的拟合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差异,而是追求尽量缩小样本的方差协方差值与模型估计的方差协方差值之间的差异。

4)模型评价

结构方程模型的首要任务是用样本数据对所设定的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参数估计的目标就是再生成一个观测变量的协方差矩阵,使之与样本协方差矩阵尽可能地接近。当模型重建的方差协方差矩阵非常接近于观测到的方差协方差矩阵时,残差矩阵各元素就接近于零,此时可以认为模型拟合数据。

5.2.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理论的大学国际化绩效模型

为进一步了解天津大学广大师生对发展国际化的认识和期望,制定适合于天津大学发展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对学校各个学院的师生进行了随机取样调研。回收有效问卷300份,采用SmartPLS软件,对样本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

5.2.2.1 总体拟合度分析

经过计算,得出总体拟合结果如表5-2所示。

表5-2 大学国际化影响要素模型SmartPLS运行结果

运行结果主要指标分析如下。

1) AVE

AVE(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即潜在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也叫平均变异萃取量。AVE表示每个测量模型中全部观测变量的变异量可以被潜在变量要素解释的百分比。它是反映一个潜在变量能被一组观测变量有效估计的聚敛程度指标。AVE可由式5-1估计。

其中,λ表示观测变量在潜在变量上的标准化参数(要素负荷量),即指标要素负荷量,见式5-2。

当观测变量能确实有效地反映其代表的潜在变量时,则其潜在变量应该有较高的方差抽取量,多数学者建议其判别的临界值为0.50,当潜在变量的方差抽取量在0.50以上时,表示观测变量被其潜在变量解释的变异量远高于其被测量误差解释的变异量,说明该测量模型的构建比较成功。

在本模型中,5个测量模型的AVE值均大于0.6,说明测量模型的构建比较合理。

2) Composite Reliability

Composite Reliability,即组合信度。组合信度主要是评价同属于一个潜在变量的一组观测变量的一致性程度。组合信度越高,表示测量变量间存在高度的内在关联;相反,如果组合信度低,表示测量指标间的内在关联程度也较低,测量变量间的一致性不高,如式5-3所示。

通常认为,组合信度大于0.6时表明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良好。该模型5个测量模型组合信度均大于0.9,已属最佳,说明测量模型构建非常好。

3) R Square

R Square,即拟合系数。由于国际化理念是外生变量,所以无法计算它的拟合系数。其他四个拟合系数,除了大学国际化绩效较低外,均可以接受。当然这一绩效模型还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

虽然大学国际化绩效模型的拟合系数较低,但仍大于0.4,模型的构建基本合理。

4) Communality

Communality,即共性方差。该指标表示,在一个测量模型中,所有可观测变量的变异程度可被解释变量解释的程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测量模型构建得越好。对于第j个测量模型,如式5-4所示。

模型的平均共性方差公式见式5-5。

该模型5个测量模型的共性方差都比较好,均大于0.6。而通过公式计算可得整体模型的平均共性方差为0.668 204,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5) Gof

Gof,即goodness of fit,是对模型总体预测效果进行衡量的指标,综合考虑了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该指标数值在0 到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模型效果越好,见式5-6。

该模型总体拟合程度通过公式计算可得0.657 237,结果很好。

5.2.2.2 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

结构模型的路径系数如图5-3所示。

图5-3 大学国际化结构模型路径系数

对于标准化数据(均值为0,方差为1),图5-3中的数据可以这样解释:以国际化理念与政策及管理策略之间路径系数为例,当潜在变量国际化理念变动1个单位时,推动潜在变量政策及管理策略变动0.327个单位,其他潜在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含义依次类推。

结构模型路径系数表格如表5-3所示。

表5-3 大学国际化结构模型路径系数

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在结构方程上显示情况如图5-4所示。

图5-4 大学国际化模型路径系数

同时,经过计算的5个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和得分情况分别以下面的列表显示。

大学国际化理念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和得分情况如表5-4所示。

表5-4 大学国际化理念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和得分

大学国际化战略与规划的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和得分情况如表5-5所示。

表5-5 大学国际化战略与规划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和得分

大学国际化政策及管理策略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和得分情况如表5-6所示。

表5-6 大学国际化政策及管理策略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和得分

大学国际化支撑条件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和得分情况如表5-7所示。

表5-7 大学国际化支撑条件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和得分

大学国际化绩效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和得分情况如表5-8所示。

表5-8 大学国际化绩效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和得分

续表

5.2.2.3 模型拟合质量

为检验模型拟合质量,下面进行路径系数和负荷系数的bootstrap检验。

1.路径系数bootstrap检验

对大学国际化的5个维度进行路径系数bootstrap检验,结果如表5-9所示,“→”或“←”表示正向影响。

表5-9 路径系数的bootstrap检验

由于PLS路径模型没有对变量分布进行假设,因此需要用非参数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检验。bootstrap作为一种非参数检验的方式,通过重复抽样的方式检验模型系数的稳定性,进而反映系数的显著性。其基本思想是:假设样本数据来自于分布为Pn的总体{ X1,…,Xn} = Xn,在给定Xn的条件下,可以构造Pn的估计P^

n,然后从分布P^

n中重新生成一批随机变量{ X*1,…,X*n}≡X*n,如果P^n是Pn的一个足够好的估计,那么Xn与Pn的关系就会在X*n与P^

n的关系中被很好地体现出来。同样的步骤可以重复多次,从而得出相应参数的一系列估计值,确定原模型中的参数估计值的稳定性和显著性。

如表5-9所示,在95%的显著性下,由T统计量可以看出,路径系数基本上都是显著的。又由于系数均为正,所以模型假设全部满足,假设成立。

2.负荷系数bootstrap检验

对大学国际化各维度的要素进行负荷系数bootstrap检验的结果分别如表5-10、表5-11、表5-12、表5-13、表5-14所示。

表5-10 大学国际化理念测量模型负荷系数的bootstrap检验

续表

表5-11 大学国际化战略与规划测量模型负荷系数的bootstrap检验

表5-12 大学国际化政策及管理策略测量模型负荷系数的bootstrap检验

续表

表5-13 大学国际化支撑条件测量模型负荷系数的bootstrap检验

续表

表5-14 国际化绩效测量模型负荷系数的bootstrap检验

续表

由表5-10至表5-14可以看出,即使是在99.5%的显著性下,T统计量显示出的结果也表明各测量模型的负荷系数是显著的。

5.2.2.4 模型结果分析

对于模型的效果,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大学国际化绩效”测量模型内部情况,如图5-5所示。

在图5-5中,第一象限是低权重低得分区域,第二象限是高权重低得分区域,第三象限是高权重高得分区域,第四象限是低权重高得分区域。

图5-5 大学国际化绩效测量模型矩阵分析

由此看出,Q37(学校留学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Q38(学校到国外学习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和Q39(学校外籍教师占教师总量的比例)处于第二象限,权重高但得分低,说明这些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而Q36(学校国际学生学费收入占学校学费收入的比例)和Q40(学校留学归国人员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处于第四象限,低权重高得分,说明这两项的投入偏高,可以适当降低,应该更重视高权重低得分的项目。而其余各项均处在高权重高得分区域,各项投入和绩效合格。但在实际操作中,要给以高权重、高得分的Q41~Q47各项以特别的关注,这些内容包括:留学生来源分布广泛程度、留学生专业分布广泛程度、教师海外研究或者学术访问的频繁程度、科研项目课题组成员的国际化程度、科研项目课题资助的国际化程度、科研成果发表与应用的国际化程度、积极与境外高校合作开办课程和学院的程度。

其次,由图5-3和表5-3可以看出,与国际化理念(Q1~Q5)相比,支撑条件(Q25~Q35)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更大,在实际操作中要予以高度重视。

通过此次研究分析,天津大学国际化战略规划可以参照本研究设计的大学国际化绩效模型的要素、维度和路径进行设计。

5.2.3 战略规划形成

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全校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有了不同程度的认同和肯定,也对影响学校发展国际化的要素有了充分的认识。对于学校即将制定的“十二五规划”、“985规划”以及以往制定的“人才战略”等,其与学校国际化战略之间的关系是学校管理层特别注意的问题。学校的主要领导明确表示,学校不能同时下几盘棋,必须是全校共同下一盘棋,而且要集中全校之力把这盘棋下好。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和一个领导的事,而是全校所有人的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至此,国际化发展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得以确定。

在2010年1月6日,学校常委会听取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汇报后,强调了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对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决定在2010年召开全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未来学校国际化战略目标、思路和举措,并成立专门的工作委员会,领导会议的筹备以及组织起草国际化战略实施纲要。工作时间已经明确,制定国际化战略的工作拉开帷幕。

根据大学国际化发展的要素、维度和绩效模型以及天津大学特殊发展时期的特点,《天津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的初稿历时半年终于推出,这一稿汇集了全校领导、各个部门、单位集体智慧和调研及工作小组的辛勤工作。由于学校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而且在学校的这些主要规划报告中已经将学校的情况分析充分,因此《纲要》制定的主要目标是澄清大学国际化的理念,确立国际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明确国际化战略的主题,确定推动国际化发展工作的资源,建立保障体系。

经过不同规模和层次上及由各单位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多次讨论,《纲要》六易其稿终于推出。它首先澄清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学校发展工作的诸多方面,国际化究竟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纲要》明确指出:“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是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撑,是迈向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科技与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整合与配置,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按照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部署,我校要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并要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未来十年特别是未来五年是学校建设发展十分关键的时期。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校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大力推进学校的国际化建设,通过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具实效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增强科学研究的实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战略选择。”《纲要》特别阐明:“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校国际化建设工作与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从认识层面看,对国际化在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作用,对发展留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亟待加强;从工作层面看,适应国际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学生的全球视野亟待拓展,教师的国际交往能力、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亟待提升,留学生规模结构及其课程体系亟待拓展和优化,融汇多元文化的校园文化亟待丰富,支撑国际化建设的管理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因此,制定并启动实施国际化战略,从国际化视角进一步规划和推动全校的各项工作势在必行。”

《纲要》对学校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学校要实施国际化战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认识水平亟待加强、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学生的全球视野亟待拓展、教师的国际交往能力和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亟待提升、留学生规模结构亟待拓展和优化、全英文课程体系亟待建立、多元文化的环境亟待丰富、管理和保障体系亟待加强。这是对全校各项工作重点的一个非常全面的总结,也是发出了向国际化进军的号角。

《纲要》在形成的过程中,前期的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工作为天津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够准确把握大学国际化发展的精神实质,从而能够顺利地统一全校师生的思想。《纲要》中提及的主要概念如下。

1)大学国际化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是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撑,是迈向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进而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

2)中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目的,以深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密配合“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通过国际化战略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3)国际化战略的目标

结合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重点,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国际科技战略合作,完善国际化建设体制机制,加强管理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三个提升”的战略目标。

(1)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围绕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着力培养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适应对外开放的优秀人才。适度扩大留学生规模、着力优化结构。

(2)提升教师队伍水平。配合“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改善师资学缘结构,丰富教师的海外经历,显著增强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提升国际化管理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适应国际化办学需要,建立高水平的国际化管理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和支撑保障条件。

为更便于落实《纲要》的主要思想,并有效地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经过充分讨论,作为核心内容,《纲要》明确指出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学校将大力推动的主题工作即“天津大学国际化发展四大工程”。

天津大学国际化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工程。

1)“学生全球视野拓展”工程

(1)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吸收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方式,引入课程、教材等海外优质教学资源,探索开设旨在增强学生跨文化理解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专门课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与国际知名大学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到2015年成立1~2个联合学院,联合招收培养学生。开展专业国际认证,到2015年新增完成1~2个专业国际认证。通过不断改革和探索,到2020年基本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开放式、国际化的教育教学体系。

(2)丰富学生海外访学经历。加强与海外高校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拓展联合培养、交换生、短期访学、暑期学校、海外实习实践、短期社团文化交流、国际竞赛等各类项目,到2015年使本科生在校期间具有海外访学经历的人数比例达到15%;在加大联合培养力度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研究生参加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国际会议、短期访学等项目,到2015年使研究生在校期间具有海外访学经历的人数比例达到20%。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学生海外访学经历工作体系。

2)“国际科技战略合作”工程

(1)加大国际科技合作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性的国际科技合作,争取并承担国际框架和国际组织的科研项目,加强与国外著名高校和大型企业的科技合作,显著提高国际科技项目的数量和国际科技项目经费占学校科研经费的比例,到2015年实现国际科技项目经费比2010年翻两番,到2020年能够承担一批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围绕我校的优势、强势学科以及拟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方向,加强与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校级实质性合作研究平台建设,到2015年建成4~5个校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到2020年在大部分优势学科方向建立起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平台;大力支持各个学科积极争取和举办本学科领域有影响、高水平的国际会议,进一步加大对在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成果和申请国际专利的支持力度,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3)“队伍国际竞争力提升”工程

(1)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优秀人才。着力面向海外引进高层次拔尖人才和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通过各种灵活的形式吸引一批优秀的外籍教师到学校参加教学科研工作,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学缘结构,确保新进教师中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1/3。

(2)丰富教师队伍的海外经历。建立完善有效的措施和机制,丰富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的海外经历,注重教育背景多元化,制定实施“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训计划”、“管理干部海外培训计划”、“辅导员海外培训计划”等措施,使学校教学科研型教师队伍中具有长期境外经历的人员比例2020年提高至80%。

(3)提升教师队伍学术水平。通过有效途径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外语能力和水平,积极适应人才培养国际化和教师国际互访交流工作的需要;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制定实施教师海外学术休假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在高水平国际学术、行业组织任职,担任国际期刊编委,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并做特邀报告、主题报告。

4)“留学天大”工程

(1)扩大留学生的规模,优化结构。到2015年使学校留学生总数达到3 000人,学历生比例不低于30%,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留学生规模和结构。

(2)建立学历教育的学位课程体系。到2015年,形成3~5个以一级学科(覆盖本、硕、博)为基础的、与国际接轨的全英文学位课程体系及相应的全中文课程体系,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开设课程、聘请外籍教师授课等各种措施,切实提升英文课的质量和水平。到2020年建立起更具系统性的全英文学历教育体系。

(3)完善预科生和短期访学教育体系。建设具有天津大学特色的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学习体系,努力成为来华理工科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首选校之一。积极推进孔子学院的建设,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水平和影响力。

为确保执行效果,《纲要》还特别为这“四大工程”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目标要求,其中涵盖了天津大学国际化战略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阐释了学校今后发展国际化将要落实的重点工作。

为使《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得到落实,促进相关工程的有效实施,《纲要》对支撑条件建设予以特别阐述。

1)建立保障机制

(1)加强经费保障。未来5年,学校用于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经费不少于2亿元,设立国际化战略专项经费,主要用于4个资助体系:①学生海外游学经历资助体系;②国际科技合作奖励体系;③师资队伍国际合作交流资助体系;④留学生教育资助体系。

(2)加强条件保障:①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②完善学校吸纳留学生的环境。

2)改革工作机制

(1)改革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

(2)改革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管理机制。

(3)改革留学生教育的资源分配机制。

(4)改革学生的管理机制。

(5)改革教师的评价机制。

3)营造环境氛围

(1)营造多元校园文化氛围。

(2)加大海外宣传工作力度。

有关部门将《纲要》简单地诠释为2-2-3-4[143],即2亿元资金、2个时间节点(2015、2020)、3个目标、4项工程,简要地总结了《纲要》的主要内涵。

5.3 战略沟通

在天津大学,战略沟通的环节进行了多次,都是通过调研、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但为了向全校师生隆重推出《纲要》讨论稿,天津大学于2010年6月25日召开全校两院院士、天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天津大学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全体中层干部、各学院外事秘书及项目协调人、教代会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参加的“天津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会议”,向全体参会人员宣读了《纲要》讨论稿之后,由主要校领导分别作了重要报告,澄清了关于《纲要》的8个问题。①为什么要把国际化作为战略?②为什么实施国际化战略是紧迫任务?③为什么要把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放在首位?④为什么要突出科研工作国际化?⑤为什么还要提升队伍建设?⑥为什么大规模扩大留学生教育?⑦为什么要以改革作为保障?⑧如何理解国际化战略目标?并对此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

学校主要领导的讲话,是对《纲要》的最好诠释,也是由校领导发出的走向国际化的号召,对全校师生了解并认识《纲要》,确立《纲要》的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大学国际化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也将更加丰富,由此必将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国际化发展道路,为中国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