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桥头堡建设背景下西双版纳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桥头堡建设背景下西双版纳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桥头堡建设背景下西双版纳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李庆雷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双版纳旅游业在基础设施、景区建设、产业体系、宣传营销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目前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三)桥头堡建设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有利于云南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合作。

桥头堡建设背景下西双版纳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李庆雷

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双版纳旅游业在基础设施、景区建设、产业体系、宣传营销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目前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桥头堡战略为云南省对外开放明确了崭新的战略指向,也为西双版纳旅游业实现外向型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基于这一历史机遇,本文试对桥头堡建设背景下西双版纳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初步探究,以期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一、桥头堡建设: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桥头堡战略的提出

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时,从调整完善中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提出“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为云南的对外开放明确了新的战略指向。桥头堡战略作为中央为云南量身订制的发展战略,内涵十分丰富,其内容涵盖了兴边富民、绿色经济、旅游合作、民族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西向贸易通道建设、周边国家交通网络建设、经贸交流平台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新兴市场开拓、能源安全、周边外交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战略,为云南省争取国家支持预留了非常大的空间。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

西双版纳拥有特色鲜明的雨林风光、民族文化、边境风情、历史遗产,旅游资源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独特性、知名度和吸引力。从1985年西双版纳在全省率先开始推进旅游业由接待事业型向产业型发展起,20多年来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目前,全州共有1个国家公园、7个国家4A旅游区,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齐全,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推进, “热带雨林、和谐家园、避寒胜地、神秘风情”、“三个好地方”旅游品牌效应初现。2009年,西双版纳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32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占2. 03%、口岸入境一日游占4. 37%。但是,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主流路线地位逐步被丽江、香格里拉、腾冲热点路线打破,市场竞争压力加大;游客人次多,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较低,基本上属于数量增长型;国内游客多,海外游客特别是欧美游客少,客源结构有待优化。与迪庆、桂林等地差距较大;观光旅游为主,文化体验休闲、冬季避寒度假旅游较少,与丽江、三亚等地差距明显。因此,西双版纳旅游面临产业增长方式转型(从数量增长型到质量效益型) 、产品层次升级(由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比重增加)的重要任务。

(三)桥头堡建设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有利于云南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制约云南与东盟合作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受各种因素限制,昆曼国际大通道老挝段“通”而不“畅”;老挝、缅甸人口相对较少,经济总量尚小,国民需求层次较低,商贸受到很大限制;泰国大宗货物多选择海上运输进入中国,经由昆曼公路进入云南运输成本高且转运不便;东盟国家进口来源日益多元化,使中国产品进入这些国家的阻力加大;现代物流对途经地区的经济贡献不高,部分国家态度不够积极。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这主要表现在:各国具有他国不可替代的垄断性旅游资源,可以形成功能互补、合作共赢的格局;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较为明显,并具有社会、文化、生态等复合功能;中国人口较多,出游能力较强,消费水平较高,可以减少部分国家工业不发达导致的贸易弱势;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云南和泰国,具有市场合作、客源共享的共同愿望。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的提出,与云南省旅游产业综合改革、国务院加快旅游业发展一起,将进一步改善西双版纳与西南地区和周边国家的交通连接条件,更加有利于国内外游客通过西双版纳开展出入境旅游活动,推进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与专项旅游产品的建设。

二、国际化战略:西双版纳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在国内游客人次不断增长但国外游客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桥头堡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坚持用国际化的视野来发展旅游、按照国际化标准建设旅游设施、运用国际旅游经验来推进旅游管理,推进旅游环境、旅游企业、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的国际化,以吸引国际游客、开拓国际市场、建设区域性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为抓手,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是西双版纳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一)国际旅游活动便利化

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重点解决游客出入境手续繁杂的问题,简化游客出入境手续。可以采取“一证通”的运作模式,游客在西双版纳公安边防部门办理出入境通行证,可以在规定的时限内在老挝琅勃拉邦、泰国清迈、缅甸景栋等地通行。同时,实施GMS引客入滇计划,发挥通道和口岸优势,通过区域合作、客源互送,灵活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吸引进入泰国、老挝、缅甸旅游的第三国游客通过景洪进入云南各地旅游观光。可以通过引进泰国本土或国际知名酒店管理与旅游开发集团进入西双版纳从事高端度假酒店建设与管理、国际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借力引进国外客源。此外,推进金三角旅游圈建设力度,推进中国景洪,泰国清莱、清迈,缅甸景栋,老挝琅勃拉邦的深度合作,加快湄公河黄金旅游线、大金三角国际旅游圈的建设。

(二)国际旅游产品特色化

推进旅游产品国际化、国际旅游产品特色化开发,树立“东盟旅游门户、避寒度假天堂”(国内) 、“傣泰文明源地、孔雀王朝故都”(国际)的旅游形象。通过傣王宫遗址(勐泐故宫) 、曼飞龙白塔等历史遗迹的恢复与开发,推出东南亚傣民族寻根之旅,提升“东南亚傣民族寻根的地方”这一品牌;运用国际化的遗产利用方式对以基诺族、亻爱尼人、克木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加以开发,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村、国际旅游访问点、修学旅游接待点等;大力推进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把具有代表性的景区如勐仑植物园、野象谷、望天树纳入这一品牌进行营销,推出热带雨林生态探秘之旅,展示热带雨林景观;大力开发普洱茶文化旅游,以易武旅游小镇、古茶山、大渡岗万亩茶园为重点,擦亮普洱茶的源地、茶马古道的起点这一品牌,利用茶马古道申遗做好旅游文章,推出普洱茶文化体验之旅;开发温泉、森林、田园、古镇等休闲度假产品,配合避寒山庄,推出冬季避寒度假游。对于国内游客来说,则要针对自驾车、散客、团队分别策划设计好边境跨境旅游线路。

(三)国际旅游服务标准化

建设景洪国际旅游城市与集散中心。以“傣乡水城、东盟门户”为主题,根据国际旅游城市的要求,以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志、青年旅馆、国际酒店为重点,通过特色城市化改造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东南亚、欧美客源市场的服务功能,建成云南省第一座中国最佳旅游城市、面向东南亚的国际旅游城市、GMS黄金旅游圈中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同时,充分利用桥头堡建设、云南旅游改革、民族自治政策等优势和机遇,积极推进西双版纳边境旅游合作试验区的论证与申报,允许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试行境外游客离境退税的免税购物政策。此外,培养一批精通外国语言文化、知晓客源国风俗礼仪、了解国际惯例的导游讲解、前台接待、食宿服务等部门的服务人员,以及国际旅游营销人员。

三、产业创新:西双版纳旅游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产业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是西双版纳旅游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具体包括目标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科技创新等,增强创新意识、构建激励机制、培养创新企业是推进旅游产业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旅游产业创新的基本含义

经济学上,创新概念的起源为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 。他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下列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旅游产业创新是介于区域旅游创新系统与旅游企业创新之间的中观层次,是旅游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主体突破已有结构化的产业约束,运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或组合创新等来改变现有产业结构或创造全新产业的过程。

(二)旅游产业创新的主要领域

旅游产业创新是目标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的集成创新。其中,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是西双版纳旅游产业创新三大重要领域。建议开展专题研究,为争取政策奠定基础。

制度创新是对于国际旅游制度安排的突破。所谓制度安排是指在特定领域内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组规则,它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式。推进制度创新就是要在不违背法律规定和国际安全的前提下,对制约出入境旅游活动要求的规章制度进行调整,特别是出入境便利化。

产品创新是对现有旅游产品体系的超越。旅游产品是区域旅游供给和旅游综合消费的核心,是旅游供需双方交换的核心利益载体。推进旅游产品创新就是要促进原有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重点发展休闲度假产品,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强化拳头产品的特色,培育有潜力的新兴旅游产品。

市场创新是对已有客源市场结构的调整。西双版纳传统客源市场以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昆为主,应在这一基础上利用目标市场的需求开发产品引导新的区域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和欧美市场。同时,还应积极拓展原有市场内的各种其他消费群体,如知青等。

(三)旅游产业创新的重要保障

旅游产业创新需要多个方面的支撑与保障条件。对于西双版纳而言,现阶段最为重要是培养创新人才、塑造学习型组织、培育创新型企业。人才是旅游产业创新的根本依托,决定着旅游产业创新的成败。虽然陶行知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但实际上不同个体之间创新能力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应通过广泛宣传增强创新意识,通过教育培育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旅游经营管理实践提升创新水平,培养像叶文智、李麟、许长仁那样的创新人才。各级旅游局是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引导旅游业发展方向、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区域旅游营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学习山东沂水、河南焦作、宁波象山等地的成功经验,提高组织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组织,推动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旅游企业是旅游经济的细胞,是旅游市场供给的主体,也是旅游产业创新的关键主体。应借鉴华侨城、吉鑫集团、黄龙洞旅游公司等旅游企业的先进做法,培养一批不仅具有雄厚资本而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旅游企业,组建西双版纳国际旅游集团,争取上市,推进产品、市场创新。此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还应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如设立旅游产业创新奖、组织旅游行业创新人物评选等激励创新行为。

四、结语

旅游业是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容和效益体现载体。同时,现代旅游的大规模、跨区域人员流动特征又事关国防事务外交政策、边境管理、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强理论研究探索,推进产业创新实践,提高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是西双版纳旅游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

(李庆雷,男,汉族,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