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刍议学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与培养

刍议学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与培养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体育教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青年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同样迫在眉睫。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师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职业能力,如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等五种能力,体育教师缺一不可。

4 刍议学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与培养

青年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之所在,因此,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与培养,是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1.青年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现状分析

新教师入职教育是当代教师教育发展史上的新生事物,其重要性在许多国家已经形成共识。体育教师入职教育作为新教师入职教育的一个部分,也应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我国学校教育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师教育中,人们重视的主要是职前师范教育和职后骨干教师的培训,对新教师的入职教育的理论认识不够。有的人认为师范生刚从学校出来,他们已经接受了系统的师范教育和专业训练,试用期培训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把人力、物力和财力放在新教师的入职教育上;有的人认为教师有些技能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获得,对新教师入职教育的效果表示怀疑。我国的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几乎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在体育教师教育中只注重入职教育的前期阶段即学校系统教育,而忽视了体育教育职前教育之后教师任用(入职教育)这一重要阶段。当前我国很多学校尽管对新教师有各种帮助与支持,但没有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度。在我国师范院校的主要经费和人员投入,主要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被忽视。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不够重视,越来越流于形式,影响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质量。第二,学校对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不够好,流于形式,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第三,对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缺乏研究,更缺乏新意,脱离了体育教育实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质量。

2.加强青年体育教师入职教育与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体育教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青年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同样迫在眉睫。只有新型的体育教师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第一,青年体育教师提高职业能力需要入职教育。体育教育的毕业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能较熟练地给学生做示范动作,但其他工作能力不一定很强,这和他们的职业能力有关。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有共同点,即两者都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都是师生双边活动。但体育教学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且组织工作较复杂等。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师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职业能力,如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等五种能力,体育教师缺一不可。对照五种能力,不难看出,从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可能只注重学习专业知识,而实践技能的结合较少。这就要加强入职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

第二,青年体育教师完善知识结构需要入职教育。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学习任何知识的人不可能有较高的能力,而能力很差的人更不会创造知识。因此,仅仅学习知识还不够,重要的是在头脑中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有目的地指导教学、训练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这也就要加强入职教育和培养工作。

第三,青年体育教师提高自学能力需要入职教育。体育教师应认识到学无止境,只有继续学习、深造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青年教师应该向同行学习、取经,学习老教师的丰富经验,学习其他青年教师的新思想、新思路,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及时发现欠缺的知识,适时弥补自身的不足。

第四,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需要入职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高体育的效果,当务之急是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水平。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有全方位的组织能力,有独特的教学方法等。青年体育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刻苦学习,积极自学,不断完善自己,从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着手,以爱岗敬业的服务精神为最终目标,努力提高体育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水平。

第五,新型的体育教师需要入职教育。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体育教师应加快步伐将自己培养成为新型的体育工作者。新型体育教师应是勤于认真备课,勤于业务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勤于指导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要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要以身作则,爱岗敬业,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应及时了解当前体育教学的变化,既要有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又要有多元化的学科基本理论,懂得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成为师生互相学习、互相推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从而掌握适合个人的健身方法,既得到美的熏陶,又学会做人。新型体育教师要长期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才能练就,因此,青年体育教师在走进课堂前必须进行系统的学校教育和入职教育。

3.加强青年体育教师入职教育与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在目前,应当如何加强培养、全面提高青年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认为:首先,应在思想上要积极引导,重点组织引导青年体育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根据青年体育教师特点,制定培训规划,利用各种形式对青年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重视对现有青年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采取校内与校外、在职与脱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着力提高现有青年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其次,业务上悉心培养。在培养、深造上采取某些特殊措施,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派往有关高校深造等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学历程度和教学水平,为他们提供锻炼和参加竞争的机会。再次,在工作条件上,制定特殊政策,重点予以扶持。学校对他们申报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科研基金等,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政策上的倾斜,鼓励他们多承担科研项目,帮助他们过好教学关、科研关。在体育教学上开展“听、评、帮”活动,举行体育教学比赛,举办优秀教案展览等;在科研上举办科技成果展览、学术论文报告会等等,全方位、多渠道地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

从基本思路上看,以固定学校为基地,以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师范院校为主导,建立体育教师入职教育改革与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共生关系,形成三方面齐抓共管、联合培训教师的一体化模式,即融体育教育实习、入职教育和教学研究等教育内容一体化,毕业证书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新教师试用制度等激励导向一体化,学习者、教育者、管理者等协同攻关一体化,挑选、培训、就业等“产、供、销”一体化,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等综合能力的基础教育新师资。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学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因为高考不用考,升学不需要,当然不会把体育院系学生的实习就更没有放在心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这样的体育入职教育会取得相应的效果吗?

从组织机构上,由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体育院校、师范院校联合成立入职教育领导机构,协商供需计划,制定教育方案,确定固定的基地学校。由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师范院校和基地学校联合成立入职教育办公室,具体指导并实施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工作。

从目标要求上,新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优化的知识结构、较高的信息化教育技能;有积极进取、终身研修的意识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富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热爱教育、爱护学生、终身执教的职业道德。现在由于不断地扩招,学生的素质都不如不扩招前,所以,只有在入职教育阶段更好地加强新教师今后的教学意识,明确新教师的入职教育目标,才可能达到更高的要求。

从教育内容上,通过教育实习、专题培训、岗位锻炼,进行方针、政策、法规教育,县情、教情、学情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教育,职业道德、精神文明、校园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扶优帮差、个别培养教育,全面培养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教改研究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体育新教师入职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有别于其他的学科的入职教育,但现在管理部门对所有的学科在入职教育的岗前培训期都是一刀切的方式。

从操作方法上,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辖区内,选定数所师资素质强、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中小学为基地,采取同基地、同学科(一个基地限定两个学科)、同岗位、大批量教育、分段培训的方式,采用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个体探索与集体研讨相结合、个别帮教与集体辅导相结合、顶岗培训与轮岗体验相结合、评比考核与激励导向相结合的方法,由专项培养到综合培训、由局部到整体,系统规划,循序渐进,严格培养。现在的入职教育不论是在体育或是其他的学科,在很多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专项评比、综合考核、培养特长、鼓励创新、量才使用的激励导向机制。对教育实习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正式录用;岗位培训合格者,给予转正晋级,发给教师资格证书;有创新成果者分配地方教研室工作,成绩优秀者分配到重点学校任教,成绩合格者分配到一般学校任教,成绩不合格者酌情给予留基地学校继续培训、降级使用或做辞退处理。

在实施步骤上,第一阶段商定用人计划,确定基地学校;第二阶段,实施教育实习,挑选录用新教师;第三阶段,入门基础教育,顶岗实践培训。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承担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完成整个教育教学环节(第一学期);第四阶段,整合教育,轮岗强化培训。增加教学工作量至满负荷,轮流担当教研活动主角,轮流担任年级主任,参与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第二学期);第五阶段,总结述职、考核评比。

在考核评价上,对体育新教师的教育实习、入门教育整合培训进行分期考核,最后综合评价。具体方法采取个人述职、指导教师评议、专项业务评比、综合量化考核,按考核成绩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