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理论探讨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理论探讨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开始了科学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兴起了新的体育教育改革热潮,强调生命在于科学运动的主张,在学校体育增强体质的过程中要加强科学的指导。

1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理论探讨

体育教育思想蕴涵于教育思想,与社会发展背景密切相关,它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和时期的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体育教育现象、规律以及问题的总体认识,对体育教育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目前,我国对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还有较大的差异,没有把握其发展脉络,因而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导致了体育教育实践中各树一帜,自圆其说,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模式并存。这些认识虽然对学校体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沿着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轨迹,探讨我国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进一步把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趋势,对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明确体育教育工作思路,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适应加入WTO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实际意义。

1.军国民主义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我国现代学校体育起源于鸦片战争以后那个丧权辱国、民族危亡、不尚武不足以图存的时代。1903年,清政府不得不修改教育制度,拟订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学堂都设“体操科”,从此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来学校教育中没有体育的历史。到1922年《壬戌学制》,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受当时历史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较深,国家政治危机,经济落后,救国救民已是国民共同的心愿,提高国民的军事知识和能力以适应战争的需要是当时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当时学校体育教育条件极差,教学设施缺乏,体育教师多由弃兵充任。因而,这时期人们很容易地接受了起源于德国,后从日本国传入我国的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此前,日本的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到极点,对我国当时的学校体育教育影响很大。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要把所有儿童培养成英勇好战的武夫。因而,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兵式体操”、格斗知识和技能以及“普通体操”;教学组织主要是强制性、机械性的队列形式。军国民主义体育教育思想使学校体育教育注重形式,纪律严明,教学活动有秩序,对我国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至今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队形队列练习仍有当时影响的烙印。但是,军国民主义体育教育思想下的教学模式呆板,教学活动单一枯燥,教学组织残酷、强制、机械,因而不受学生所欢迎,绝大部分讨厌上体育课,在国民中的反响极坏,加上这一时期欧洲的教育思想传入我国,新的教育思潮不断出现,因而很快被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潮所取代。

2.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蕴涵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到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以法国教育家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到了较高阶段,得到欧洲社会的普遍关注,冲击着欧洲的传统教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国又兴起了一场新的教育革新运动,对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发起了一次巨大的冲击,兴起了自然实用主义教育,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他把自然主义教育发展到实用主义教育阶段,并推向极高的地步,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后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用主义教育弊端逐渐显现。因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不少教育家逐渐把科学理论引用到教育领域,专门研究教育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开创了自然主义教育向科学自然主义教育发展的历程。可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在经历了纯自然主义教育、自然实用主义教育、科学自然主义教育的发展阶段之后,成为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教育思想之一,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强调教育以“儿童为中心”,让青少年儿童按照自然适应性原则自主地进行学习和锻炼,重视“经验”、在做中学等。这种教育思想与我国古代长期积淀下来的“自然无为”、“顺其发展”的道家思想相近。因而自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之后,很快得到早期一些教育家的认同。如陶行知先生主张的“生活教育思潮”,特别重视人的实际生活和实践,强调通过实践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经验之知的根本性和重要性。黄炎培主张的“实用职业教育思潮”,认为教育的目的最迫切是要解决现实吃饭的职业问题等等。这样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很快地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形成了教育改革的新思潮,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至今仍是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主体之一。

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早期强调学校体育教育应围绕学生的兴趣和本能冲动安排教学内容,因而形成了满足学生兴趣和启发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广泛热情和活力,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但是,由于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然兴趣,导致了学校体育教育中出现了“放羊式”教学的现象,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后来自然实用主义体育教育思想强调体育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强身健体,使学生身体的解剖结构产生良性变化,机能得到发展。在实用主义体育教育思想的支配下,体育教育中常常表现为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标,采取一切措施,加强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时间浪费,以增大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和健身作用为中心。由于强调体育教育增强体质的作用,这既是学生生长发育的要求,也是体育教育长期存在学校教育中的合理体现。因此,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逐渐形成“体质教育论”的观点,并不断发展;学校体育教育中围绕“锻炼标准”的实施而组织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体质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的运动负荷刺激性、活动的呆板性和枯燥性,使学生上体育课受到压抑,因而不少学者提出了体育教育科学化发展的主张,得到了学生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开始了科学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兴起了新的体育教育改革热潮,强调生命在于科学运动的主张,在学校体育增强体质的过程中要加强科学的指导。开展了大量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推广了以测量体育课密度、练习密度、运动负荷为量化标准的“优质课”教学模式。80年代中后期以来,有人主张要把竞技体育“排除”在校园体育教学之外,提倡科学健身运动,兴起了体育健身教育的热潮等等,这都是科学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的体现。可见,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是我国学校主要的体育教育思想之一,仍将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它们必然处在矛盾运动的发展之中,受到其他思想观念的冲击,从而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也是这样,必然受到人文主义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冲击,推动学校体育教育向前发展。

3.人文主义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人文主义体育教育思想也蕴涵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发端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英国教育家欧文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以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人的教育问题,强调人的自由解放、自我实现、完善人性、重视人权、反对神权等,在欧洲国家盛行。到20世纪初,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斯大力倡导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的真谛在于自我实现,促进个性的发展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等。“二战”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积极发展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了美国新的教育改革热潮。布鲁纳对人的发展认识达到极高境界,他强调“教育促进个性的发展,自我实现人的人格特征,包括整个人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不仅指在身体与精神、理智与情感、情绪等方面,而且指在有机体协调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方面也达到和谐一致”,得到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西方各国迅速流传,至今方兴未艾。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主张的“仁学教育”极其相近,很快得到我国进步人士的接受和宣传。后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教育思潮推动下,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广泛传播。陈独秀、胡适等人认为:“中国教育改革已到了从高层次的民族文化入手的时候了;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路,与世界教育接轨的任务正在进行,更换民族文化心理,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与西方民族文化心理保持相一致。”在他们的大力呼吁下,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和发展,学校体育教育中也深受其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影响最大。于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形成的“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强调向学生传授体育文化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三基”教学,就是在受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注重学生体育心理、意识的教育,提出了“心理负荷”的概念,因而,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以“三基”教学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同时,强调体育课心理负荷的运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学校体育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认识,由生物性功能向着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衍生和发展,促进了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作用。因而,在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出现了“整体效益观”。后又提出的“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观”、“快乐体育”教育观念等,都是人文主义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反映。

人文主义体育教育思想对我国体育教育的指导作用是巨大的,推动了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成为指导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思想之一。但是,人文主义体育教育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体育教育中由于强调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导致体育教学实践操作缺乏方向性,难以处理目标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学校体育中出现了历史性的争论,如“土洋”体育之争、“体质教学论”与“技能教学论”之争、“真义体育”与“多功能体育”之争等等现象,而争论之后必然是融合的发展。

4.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教育思想的展望

可持续发展体育教育思想蕴涵于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在近一百年来,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革命,正走向“全球一体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世界的整体面貌。然而,对人们的健康和人类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的负面作用,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巨大破坏、土地沙漠化、自然灾害不断增多等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因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召开关于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会议,得到世界了各国的响应。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确立了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并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得以确立,大大推进着各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在教育领域又兴起深化教育改革的热潮,不断反思我们原有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中央政府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就是形成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标志。这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在国内外教育改革思潮的影响下,全方位地探索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开始关注到体育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的学者提出的“终身体育教育观”,就是可持续发展体育教育思想的雏形。

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教育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远不只是个体的终生身体问题,其基本含义是:学校体育教育要从现在着手,从长远着眼,把影响学生身心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的诸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把科学自然主义强调的生物功能和人文主义强调的心理和社会功能相统一起来,站在战略的高度,从现在做起,从未来发展着眼,指导学校开展体育教育工作,就显得更为科学合理,意义更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方向更为明确,实践更好操作。

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教育思想,使我国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经过长期多轮的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之争,终于可以融合,克服极端倾向,走向完整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教育思想。这与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改革相适应,与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也相一致。因此,可持续发展体育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导思想,推动着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