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民族文化示范专业建设,培养杂技与武术专业人才

加强民族文化示范专业建设,培养杂技与武术专业人才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和2016年运动训练(武术)专业被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近三年,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向中国杂技团输送优秀毕业生54人。目前,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有2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职业院校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国杂剧团创编了《四人对手顶》《双人皮条》《四人柔术》等剧目。

北京市杂技学校(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

北京市杂技学校(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是北京市最早具有国际交流职能的艺术类公办中等专业学校,是北京市重要的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杂技紧缺人才培训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是武术传统项目学校。2013年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和2016年运动训练(武术)专业被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学校以“严格管理、科学育人”为办学理念,坚持“团校一体”的发展战略,学校和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协同发展,共同育人。以示范专业点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杂技与魔术表演和运动训练(武术)两个专业的各项工作,进而带动学校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一、示范专业点专业发展现状

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起源于中国杂技团的“团带班”,是学校的龙头骨干专业,是“团校一体”办学模式的重要承载实体,“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专业理念,始终与中国杂技团的核心理念保持着高度统一。该专业学制6年,现有在校生130人、专任教师31人、高级职称20人、兼职教师8人。始终以向中国杂技团输送“高精尖”杂技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德艺兼备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为标准,以传承民族杂技艺术为己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技为本、创新为魂、技艺并茂”的原则,培养既具有规范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特长,又具有舞蹈演员的优美形体、武术运动员的精气神、美术的审美、表演的舞台表现力等综合艺术素质的杂技人才。

运动训练(武术)专业,致力于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类、武术表演类等高等院校的后备生以及从事武术教学、表演及创意工作的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武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武术教学、训练、表演等知识,专业水平达到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专业技能等级标准,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学制6年,现有在校生160人,专任教师7人、高级职称2人、兼职教师1人。专业教学规范、管理严格,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以及武德培养;注重武术专业教学的创新,通过各种课程,使学生掌握多种流派的传统武术演练、技击方法和各种舞台表演技能。

二、传承与创新并重,加强示范专业点建设

(一)成立非遗办公室,传承保护非遗项目

学校于2015年1月在全国艺术职业教育领域成立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其职责是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对中国杂技团和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发展创新。非遗办公室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收集、整理、认定和登记工作。目前口技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氏空竹”“天桥”“小老黑”“弹弓张”“举刀拉弓”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杂技团传统杂技项目“王氏飞叉”“宋氏踢毽”“钻圈”“耍坛子”“小武术”“耍狗熊”“戏法”等,都在积极挽救和保护。2015年在天桥剧场举办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杂技团建团65周年口技专场展演会。2016年完成了“王氏飞叉”杂技表演艺术、“宋氏踢毽”杂技表演艺术两个项目的区级申遗工作,拍摄、制作了申遗宣传片,搜集了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视频,整理撰写了近万字材料,并在学校开办首届口技培训班,传承口技技艺,弘扬传统艺术。

(二)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方式

根据“服务社会、深度融合、差异竞争、专文并重”的专业建设思想,深化产教融合,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学校与企业或高校“双元驱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生评价等过程的实施和质量监控,并将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行业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满足日益发展的文化艺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衔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相衔接”。

近三年,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向中国杂技团输送优秀毕业生54人。大多数毕业生在进入中国杂技团后,成为青年骨干力量,做出了突出贡献。创编的儿童杂技情景剧《哪吒》,获2015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二等奖,还分别在博纳星辉剧场、中山音乐堂、北京青年宫等地进行了30余场演出,反响强烈,很多场次谢幕后,观众迟迟不肯退场,纷纷要求与小演员们合影留念。《追梦》节目2016年5月赴天津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表演赛,获得了一等奖及优秀表演奖。运动训练(武术)专业,排演了原创儿童音乐剧《蝈蝈历险记之凤凰谷的不速之客》。三年来,有27人考入北京体育大学、21人考入上海体育大学;在各类全国赛事和北京市赛事中,取得第一名或一等奖30多人次。

(三)实践整体课堂管理模式,培养卓越师资队伍

自2013年10月以来,学校引进“整体课堂管理”教育科研合作项目,以“有效教学、实效德育、教师成长、学生发展”为整体课堂管理目标,分层次、分类别、分主题对教师进行培训,每年培训累计120学时。“研训一体,以研促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专业扎实、风格独特、善于合作、不断创新”的卓越教师。

目前,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有2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职业院校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国杂剧团创编了《四人对手顶》《双人皮条》《四人柔术》等剧目。运动训练(武术)专业,有4名教师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李金相、付饶两位教师执教的“地圈”课程,被评选北京市优秀课例,并且是唯一一节艺术类优秀课例。

(四)构建卓越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学校提出构建“理论先进、教法科学、因人施教”的卓越教学模式,通过“三级建模”,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公共基础课教学逐渐形成了“品味课堂”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明目标、体验学、当堂清、能力升”教学四环节,落实有效教学。在“品味课堂”模式引领下,不断探索各学科模式、各课型模式的二级模式,探索教师个人特色和模式,努力打造“风格教师”。杂技专业在基本功、空竹节目、地圈节目、集体技巧节目等课程教学中,进行了“集体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集体授课”模式是相对于目前的由教师单独完成一个班或一门课的教学而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由多名教师共同承担同一班级的同一类型课程,是实施学生分类指导的一种有益尝试。在实施中,重点构建起课堂研究、课堂设计、课堂创建、课堂评估、课堂升华的封闭循环。通过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过程更轻松、更精彩;教学质量更扎实、更高级;教学效果更明显、更有效。

学生随中国杂技团前往南非,参加文化部组织的“欢乐中国欢乐春节”的海外演出;通过海外电视频道向非洲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受到社会及业内各级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五)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

学校教科研工作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发挥“先导作用、引领作用、提升作用”为目标,坚持以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为中心,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成长服务、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科研与学校、教师、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完成了“‘团校一体’杂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10个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制订出具有北京市杂技学校特色的《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等。运动训练(武术)专业,完成了“基于优化人才培养的武术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与研究”等2个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每位教师每年要完成1篇论文或教学反思,写出1篇优秀教案。目前,已有10余篇文章在国家级刊物《杂技与魔术》杂志刊登。课题“‘团校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第一届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三、示范与引领并举,彰显专业点影响力

(一)制订标准

2014年和2016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教学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表演艺术类部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这两个标准,是规范和指导全国杂技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都是北京杂技学校与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牵头制订的。2016年11月,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举办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学校承担了《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教学标准》的解读和培训研讨会。

(二)承办项目

北京市杂技学校与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一起,共同承担国家艺术基金“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带头人创新创业能力培训”项目。这次培训,将引入“整体课堂管理”教育科研项目专家团队,担任主课教师,将整体课堂管理与杂技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从杂技人才的培养观、杂技教学的规范法、杂技发展的创新力等多方面设计课程,力争为杂技教育探索出一条可行、实用、有效的新路子。

学校承担并完成了教育部“杂技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项目。通过调研,完成了杂技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通过对杂技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人力资源状况及需求分析、杂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规模布局分析,提出杂技行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分析,进而对杂技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意见与建议。

(三)破解瓶颈

学历教育方面,学校参与了市教委贯通培养计划,依托北京市杂技学校、北京城市学院、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由中专、大学和企业,联合成立“北京城市学院杂技艺术学院”,推出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杂技学生在校学习3年后,通过北京城市学院招生考试合格后,再连续学习7年,取得本科学历,实现贯通培养。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杂技表演,也同时具备小学教育任教资格。

继续教育方面,学校与北京开放大学合作成立“北京开放大学杂技艺术学院”,通过系统化杂技艺术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具备杂技表演创作能力的专科、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

加强专业建设,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学校将继续戮力同心、群策群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以示范专业点建设为重点,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现代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