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我们学会如何去爱

让我们学会如何去爱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9月,我的一个学生A提出退学。这种现象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尤为明显,这跟独生子女政策的负面影响也分不开。其次,学校忽视了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我们的孩子自懂事之日起就学会了如何竞争,却不懂得合作,更不知真正的快乐是怎么一回事。再次,社会不良风气的散播和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对学生们的误导。去认识关心每一个学生,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教会学生什么是爱,学会积极快乐地生活,我想,这也许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吧。

让我们学会如何去爱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刘 霞)

一、案例概述

2008年9月,我的一个学生A提出退学。在此之前,这位同学多次逃课缺考,整日沉迷游戏,找他谈话,态度也是很敷衍。A的成绩已经达到可以退学的程度了,于是找到他的母亲来校,跟他一起办理退学手续,后来让我惊诧的不是A的厌学,而是他们母子间的关系。当时已经是下班时间,我在办公室等他母亲赶来,他家在外地,需坐几个钟头的汽车,电话里他母亲还在反复说着,不要让他儿子退学,希望学校能再给一次机会等等。他母亲到校后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才能找到办公室,我说让A去接你呀,但他母亲没接话,还是反复问我怎么才能找到办公室。终于等他母亲到了办公室,我把A也叫来,在办公室谈话的过程中,A不跟他母亲说一句话,只是低头听着,他母亲似乎很怕儿子,小心翼翼,谈到最后,办妥了退学手续,当时我在想,他的母亲这么晚了住哪里会方便些,哪知这时A翻看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后马上离开办公室,我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他母亲解释道,肯定是孩子饿了,同学叫他吃饭去了,平时他就是这样的。我冲出办公室把A叫回来,问他,怎么不说一声就走,他说他要去吃饭,我反问他,几乎是诘责的语气,问他为什么不问问自己的妈妈累不累,吃了没,晚上住在哪里,为什么不问问老师这么晚了还在加班,吃了没,就只知道自己吃不吃饭,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事,却还要家长老师为你操心,你已经二十岁了!说完这些,他仍是低头不语,他的母亲却一脸愧色,仿佛接受批评的是他母亲……

这是件小事,却触动了我很久。不久前,听到同事说起另一件事,那是新生报到第一天,学院开家长和新生的座谈会,大家陆陆续续到齐后,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忙前忙后地为孩子擦桌子擦椅子,擦完让孩子坐下,自己在旁边站着,偌大的教室,只看见一个学生为家长擦桌椅,让家长坐下,自己站着……

二、案例分析

从这些事情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当代大学生的自私冷漠,更是父母教育的失败,这种现象也折射出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长教育的误区。这种现象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尤为明显,这跟独生子女政策的负面影响也分不开。家长不懂得如何理性地去爱孩子,凡事过犹不及,爱也是一样,家长只是单方面的给予,但是忘了教会孩子怎样回报、感恩。我们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得到了什么,而是看他能够贡献什么,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做什么。一个在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知索取不懂回报的孩子,怎么能指望他去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指望他给予别人关爱,最起码的,他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去爱。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公交车上,父母好不容易占了个座位,让身高跟自己差不多的孩子来坐,孩子理所当然地坐着,不抬头看父母一眼。

记得带新生军训时,有些家长以孩子身体弱或其他理由为借口不想让孩子参加军训,舍不得孩子在太阳底下晒,但是家长们不明白,参加军训,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新生在一起建立友谊交流感情的大好时机,能和自己的同学一起吃苦一起流汗,这种经历是人生的精彩回忆。有句话叫“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家长们如果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吃苦,去锻炼,我想,对于他们的身心是很有裨益的。

其次,学校忽视了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每个家庭都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他们各种技能,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各种竞赛,学校、社会自然也迎合这种市场需求,各种小神童小天才培养起来了,但作为人的最根本的人文方面的素质却被遗忘了。我们的孩子自懂事之日起就学会了如何竞争,却不懂得合作,更不知真正的快乐是怎么一回事。社会发展至今,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全才,只有大家一起协作才能做好工作。现今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团体里每个人都想做领头的那个,比如竞选班委时大家都很积极,但一旦竞选失败,以后对集体活动就完全失去了兴趣。大学里想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很难,经常是这个不服那个,那个看不惯这个,班级的球赛之类的,找不到拉拉队,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给别人当配角当观众。

我们从小学习的课本是教导我们去爱国爱党,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革,教科书的内容却没有大的变化,几十年以前的教科书的产生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当时代变迁了,教科书也要随之变革,以顺应时世。对于刚上学的学生来说,还不是很明白祖国意味着什么,这时老师应该教导他如何去爱父母,如何去关心他人,主动跟人打招呼,不随地吐痰,公众场所需注意的礼仪等等,我想,这些教会了,自然而然,才会有爱国的言行,世博会上有损国门的现象才会少些,国外有中国游客的地方,才不会用中文写着触目惊心的“不要随地吐痰”的字眼。

再次,社会不良风气的散播和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对学生们的误导。我们每天浏览的新闻,包括某些有着号称上亿客户的网站,每天报道的多是社会极端个案现象,吸引眼球的低俗娱乐新闻,这些被放在头版头条,过分渲染夸大,某些地方卫视本着娱乐至死的精神,引导着观众如何快乐至上,如何吃喝玩乐。曾有媒体大肆报道大学生就业难,身边的学生就真的有退学去打工的;电视上网页上整天晃动的俊男美女,不时地冲击我们的眼球,就有学生为身材为外貌自卑,节省生活费去整容去塑身的。媒体在聚集眼球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意识到承担着的责任,社会的文化可以多元化,但在主流价值观的选择上,应该遵从健康积极向上的原则。

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迷茫冲动是他们的特征,他们容易被误导,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不够成熟,容易怀疑也容易轻信,这个时期的他们需要合理的引导。如果我们的媒体多一些良心的问责,少一些商业的功利,我们的身边也会少一些错误的模仿,芙蓉姐姐、凤姐、伪娘之类的边缘人物就不会那么容易被炒作,健康的审美应该符合大众的标准,在肤浅的视觉感官之下,我们应该被引导着去欣赏更深层次的美。

作为辅导员,跟学生的接触是最多的,因为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都不大会跟老师说心里话,对老师多是敬而远之,年轻的学生不喜欢刻板的说教,他们需要的是真实生动、能交朋友的老师,只有在感情方面跟学生拉近了,所谓的“谆谆教诲”才能发挥作用。去认识关心每一个学生,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教会学生什么是爱,学会积极快乐地生活,我想,这也许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