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的素质

幼儿教师的素质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幼小儿童,但不能因此而降低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相反,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博大的、社会的爱,是一种责任。幼儿教育工作离不开幼儿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尊重和团结幼儿家长。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为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尽管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幼小儿童,但不能因此而降低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相反,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具体而言,幼儿教师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思想品德素质

(一)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爱是行为的内驱力。幼儿教师只有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去。

对工作的热爱,源于对工作意义的深刻理解。幼儿教师要把自己对这一职业的选择看作是对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抉择,要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为社会服务的具体方式。幼儿教师只有将个人的工作与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与人类的幸福联系起来,才能对幼儿教育工作产生深厚而持久的爱。幼儿教师对本职业的热爱,应体现在平时点滴的工作之中,体现在高度的责任心上,以及自身素质的努力之中。

(二)热爱幼儿

如果幼儿教师能够深刻地理解自己劳动的社会意义,对幼儿教育事业充满爱,那么就能够对幼儿产生强烈的爱。对幼儿的热爱,是推动幼儿教师无私地、鞠躬尽瘁地为幼儿服务,并能有所作为的内在精神动力。

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具体的教育力量,它能为幼儿创造安全、信任、和谐的教育气氛,能感化幼儿,使幼儿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不断地进步。

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不同于家长和一般人对孩子的爱。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博大的、社会的爱,是一种责任。因此,幼儿教师没有任何理由偏爱孩子,也没有任何理由歧视、侮辱孩子。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伴随着对幼儿的严格合理的要求,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爱。

(三)尊重集体和团结家长

幼儿教师集体是由教养幼儿的共同任务而联系起来的复杂群体。幼儿教师的年龄、经验、兴趣、爱好、教育观均有较大的差别,若要建立和谐的集体,需要大家能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每个幼儿教师应遵循一定的集体道德,尊重、团结自己的同事,热情关心和帮助同事,维护和提高同事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虚心接受同事的合理建议,自觉与同事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并在具体的保教活动中,与同事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教育工作离不开幼儿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尊重和团结幼儿家长。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家长对其子女的爱和责任,虚心接受幼儿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与幼儿家长平等相处,相互支持。

二、基本文化素质

为了搞好幼儿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文化素养:

(一)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托幼机构一般不设分科的教学任务,每个幼儿教师通常要承担孩子的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等多方面的教养任务。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为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另外,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幼儿的提问往往涉及动物、植物、天文、地理、文学等各个领域,涉及自然和社会的许多方面。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并且要根据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

幼儿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幼儿。为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幼儿卫生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其次,要善于运用教育规律。为此,幼儿教师必须学习学前教育学、幼儿营养学学前教育评价学等学科的知识。最后,为发挥幼儿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力量,幼儿教师还必须懂得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教育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托幼机构中艺术、健康活动频繁,这使得幼儿教师还需具备音乐、体育、美工、舞蹈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育技能素质

为了有效地教养孩子,幼儿教师仅有品德和知识方面的素质是不够的,还需具备多方面的教育技能。

(一)观察力

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对其自身状态的把握能力也很弱,这就决定了观察对理解幼儿的特殊重要性。教师每天和幼儿实实在在地接触,对幼儿各种行为表现、情感、需要等的长时间、多方面的实际观察,成为了解幼儿最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其意义是其他任何方法 (包括使用标准的测验或量表)都难以替代的。理解幼儿是教育的基础,观察幼儿是理解的基础,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是绝对不称职的。

幼儿教师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

在随机观察时,观察能力的高低表现为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这类观察可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进行。凭借这种能力,教师达到与幼儿的沟通,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

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既可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也可观察幼儿个体发展的独特性。

(二)沟通力

沟通与观察不同,它需要一种相互性,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的观点、行为,在双方交流中互相协调的默契。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教师与幼儿主要的沟通方式有非言语的沟通和言语的沟通两种。不论哪种方式,都要求教师有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暖、可信赖、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尽可能地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与幼儿打成一片。

(1)非言语的沟通

在幼儿园教育中,这一沟通方式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是: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容易理解;幼儿需要与教师的身体接触。

(2)言语的沟通

教师与幼儿交谈,特别是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与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保持幼儿谈话的兴趣与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沟通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引发交谈的技能;②倾听的技能;③扩展谈话的技能;④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谈话技能;⑤结束交谈的技能。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应具备与家长沟通的技能、能力。客观地说,构建和家长沟通的桥梁是一个繁难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与家长有效沟通,要具有以下技能:

(1)了解家长

了解是沟通的前提。因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双向的,所以教师了解家长的同时,也要让家长了解自己。必须注意的是,这种了解一定要尊重幼儿家庭的隐私,这是教师与家长相互信赖的基础。

(2)掌握与家长交流的技巧

教师应当具备与家长交流的技巧,如:与家长面对面交谈时聆听的技巧;以适合家长的态度、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考虑家长的观点、心情的谈话技巧;向不同类型的家长传达信息 (口头的或书面的),特别是描述孩子行为、提出建议或意见的技巧等。它能帮助教师获得与家长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3)与家长有情感沟通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的交流,其特殊性在于交流的双方都共同地爱着、关心着一个孩子,为这个孩子而交流。因此,沟通是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诚心、责任心的。沟通是以教师对孩子的爱、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为动力,以理解、接纳、开放的态度为基础的。

3.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幼儿之间的沟通受到他们社会性发展、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制约,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1)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

幼儿之间的交谈能极大地促进幼儿社会性、智力、语言的发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谈需要发展他们自我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听和说的能力,这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常见的问题是教师不了解幼儿之间交谈的发展价值,因此有时太重视幼儿的交谈,很少注意幼儿口语沟通的重要性。

(2)幼儿间冲突的解决

幼儿间的冲突是其沟通不畅的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多发生在选择物的分配或活动的机会上。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冲突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应当看到,幼儿间的冲突并不一定是坏事,冲突本身及其解决是幼儿之间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帮助幼儿正确地对待冲突、习得解决冲突的策略,通过冲突理解人际交往的规则、认识自己、尊重别人、克服自我中心等,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不少幼儿园除集体活动之外,还采用小组和个别活动方式。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由纯粹的教授者变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组织小组活动需要教师具备的能力主要有分组能力和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

1.分组能力

分组的质量对活动的进行影响很大。合理的分组表现出三个特点: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有层次,指教师分组时纵向地考虑幼儿的水平差异。有特色,指各组各有特点。有变化,指分组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

分组能力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同时又熟悉完成每项活动所需要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2.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

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促进幼儿小组活动的开展,帮助每个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它要求教师:

(1)指导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分组活动指导的根本。分组是创设具有不同难度、不同特色的学习任务的小组活动环境;正视幼儿的能力差异,要十分注意保护每个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发展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即使幼儿高估了自己,也让其有自己决定、尝试和改正的机会;教师应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鼓励幼儿在已有基础上向更高水平的任务挑战;教师在活动中要灵活转变角色,真正做到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指导者;小组的气氛应是民主、宽松、自由、活跃,师生关系要让幼儿感到温暖、可信赖。即使是同样的分组活动,教育观念不同,也会使教育活动出现根本的质的差异。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指导小组活动的灵魂。

(2)指导必须了解幼儿,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

分组活动虽然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但如果指导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仍然不能达到目的。

(3)灵活地改变教师的角色,灵活地改变指导方法

分组活动的指导必须是灵活多样的,教师的角色也要根据情况随时变化。在同时关照几个小组的活动或游戏时,教师应时而观察、时而参与、时而教授、时而评判、时而调整等。关于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除以上提出的能力和素质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能力,如指导幼儿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等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四)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

环境是指对幼儿产生影响的各种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的总和。幼儿教师要善于发动幼儿参与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空间和材料设施,创造性地使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为幼儿创设活化的物质环境。幼儿教师还要善于与幼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解幼儿之间的矛盾,创造良好的班风和气氛,为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自理环境。

(五)自我发展的能力

社会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幼儿教师一方面要善于从书本、网络中学习,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自身对间接知识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和向同行学习,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虚心接受别人的合理建议,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四、个性心理素质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幼儿教师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具有优良的个性心理素质。幼儿教师应理智、刚毅进取、灵敏、乐观、热情、勤勉、自尊、自主,并具备广泛的兴趣。

五、身体素质

保教幼儿的工作极其繁重复杂,幼儿教师每天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要全面保教孩子,因此必须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幼儿教师应体貌端正、身体灵活、精力旺盛,且没有任何传染性疾病。

简言之,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面、精湛的教育技能和过硬的身心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