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统筹城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统筹城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高校师资队伍为例,目前四川省高校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仅接近60%。统筹四川城乡师资队伍建设,须正确处理好城市教师队伍建设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均衡发展的关系,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并通过各种措施深化制度改革以促进城乡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和核心工程,也是统筹四川城乡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郭 英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摘 要:统筹城乡教育,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是当前教育事业进一步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与根本要求。对于城乡差异极为明显的四川而言,在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应对城乡师资队伍建设中面临的种种挑战,结合四川的区域特点和教育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对策抓好城乡师资队伍统筹建设这一根本,实现城乡师资的均衡配置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统筹城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对策

一、引言

统筹城乡教育,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是中国当前教育事业进一步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与根本要求。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基本宗旨,是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研究、统筹谋划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发展,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等措施,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别,实现教育在政策上的平等、资源上的共享、发展上的互补,促进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公平[1]。统筹城乡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布局、师资建设的统筹等。在上述系列的统筹教育改革中,城乡师资队伍建设的统筹又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城乡教育改革的质量和水平。因为城乡教育的差距外显地体现在“硬件”上,但造成城乡教育不均衡发展、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仍然在“软件”上,尤其是师资队伍水平上[2],所以对于城乡差异极为明显的四川而言,在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抓好城乡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根本,实现城乡师资的均衡配置。

二、统筹四川城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客观地讲,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四川省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均取得较大成效,为四川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从统筹发展的角度看,城乡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近年来,四川教育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教师数量逐年增长。但受编制、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的增加相对滞后,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截至2012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虽有专职教师70多万人,但师生比例不尽合理。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除高等学校师生比情况相对较好外,四川多数地区中小学的师生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

师资队伍数量短缺的情况在农村小学和初中尤为突出。由于学生少、班额小,按照现有核定的编制配备教师,难以保证正常的教学需要、开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即使在教育相对发达的成都市周边的中小县市,如青白江、都江堰、双流、郫县等地区也存在教师短缺的现象[4]。特别是最近几年,不少民族地区及乡镇学校为解决留守儿童的就学与管理问题而大量开办寄宿制学校,然而受编制等因素限制,寄宿制学校须配备的生活管理教师难以落实和稳定。教职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已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到城乡统筹教育发展的步伐。

以发展的眼光看,四川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近年来确有较大提升,但依据国家相关要求,差距仍然存在,教师学历达标情况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情况更不乐观。以高校师资队伍为例,目前四川省高校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仅接近60%。从职业素质来看,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更新缓慢,教学手段创新不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对人文知识、新兴学科的发展状况了解不多,对所教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不够熟悉,尤其缺乏实践性知识,难以适应教育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部分青年教师职业思想不牢固,科研意识淡漠。少数教师师德水准有待提高,没有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精力投入不足,学术素养不高。

(二)教师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村教师流失情况严重

受城乡生活、经济条件差异等影响,全省教师在地域分布上不均衡的矛盾较为突出。调查显示,从数量看,四川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地区)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数理化及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英语等学科的教师严重不足[5]。从质量看,城市教师亦优于农村,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中学中,虽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能占到50%以上,但研究生学历者却极为鲜见,代课教师量大质不高的现象在民族地区较为普遍。从年龄结构看,农村教师队伍老化情况远远超过城市。教师老化现象不仅表现在年龄上,也表现为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育方法的落后及思维的敏捷性有待提高。即使在具有一定政策倾斜的当下,农村学校教师分不去、留不住的矛盾仍十分突出,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呈现出净流出状态,师资队伍极不稳定。即便在教育情况较好的成都市、绵阳市远郊村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也留不住人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6]

(三)教师交流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教师培训的评估工作有待加强

目前,四川省教师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与全国多数地区相似,对教师的管理停留在定岗、定编等管理层面上,这与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正面临着政策超编、结构缺编的尖锐矛盾。与此同时,城乡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以后教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健全。此外,城乡教师交流还未形成制度,交流力度不够大,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利益补偿机制也未真正建立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四川省以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这“三大计划”为抓手,以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为培训重点,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教下乡、顶岗置换和校本研修等方式,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特别是民族地区、地震灾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系列培训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薄弱地区的师资队伍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但从根本上看,培训经费不足、培训方式创新不够、部分教师(农村教师更为突出)学习自主性不强、培训内容和教师需要如何进一步对接等问题仍然是当前教师培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包括国培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教师在职培训绩效的实证性评估开展不够,相应的评估工作还应加强。

三、统筹四川城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统筹四川城乡师资队伍建设,须正确处理好城市教师队伍建设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均衡发展的关系,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并通过各种措施深化制度改革以促进城乡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强化师德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和核心工程,也是统筹四川城乡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城乡学校在统筹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纳入工作重点,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1010—2020)、教育部新近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四川省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有关要求,把提高师德与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规划,统一部署,切实执行。对于四川众多乡村教师而言,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制度保障、利益补偿等措施留住他们,另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建设,促使其从内心产生“农村感”(即对农村教育的认同感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其职业幸福感和归宿感,立志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确保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二)完善保障机制

应该说,四川省近年来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是很明显的。在经济条件改善的同时,省财政持续加大对城乡学校的投入及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教师)工资支付比例,并逐步建立各级政府合理分担教师工资的机制,保证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稳中求升[7]。同时应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继续科学探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建立持之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在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越是边远、穷困地区学校的教师,津贴应越高。此外,应建立全省跨地市州之间尤其是县域城乡之间教师流动的利益补偿机制,使流入地对流出地有所补偿。

(三)更新管理制度

相关管理部门应按照科学适度的原则调整省内教师编制标准,在教师资源配置上向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根据师生比并结合生源、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等调整人员编制。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点分散,寄宿生、留守学生人数较多,农村学校师生比和教职工编制标准可考虑高于城市中小学。同时,针对农村中小学高级职称职数偏低的情况,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职称聘任指标,激励教师安心工作;建立并逐步完善中小学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推行城区中小学校教师原则上要有在农村中小学校任教经历才可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规定,鼓励城镇教师在编制、工资待遇等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到农村学校交流教学,乡镇中心小学教师与村小教师进行轮换,逐步实现教师交流定期化、制度化。通过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学校人力资源与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8]

(四)开展“多元支教

应积极探索支持农村学校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多种途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如各地组织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并建立支教教师的考核监督机制;倡导实施办学水平较高的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或与农村学校建立办学共同体(如成都泡桐树小学集团的办学模式),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选送农村教师进入城镇学校跟岗研修,促使其更快实现观念更新,提升专业素养。与此同时,要加快地方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政策设计,有计划地扩大农村教师特设岗位,并鼓励师范院校在农村学校建立教育实习基地,探索实习支教的有效途径。

(五)加强教师培训

以强化培训为基础,全面提高全省城乡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需求状况,根据四川省“十二五”教师培训规划,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促进城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尤其要注意提高城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和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水平。

值得强调的是,根据四川的区域特点,仅靠集中现场培训是很难解决广大农村及山区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的,应建立并完善以全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为载体的现代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共享优质师资与信息资源,并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主体,构建“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与资源中心”;要重视培训者的培训,提高培训教师素质,同时加强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估,注重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李涛.公平的基点:中国城乡教育统筹改革的路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3):71-74.

[2][6]邱长宝.成都市成华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4]王蓉蓉,陆德强.四川省中小县、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师资均衡[J].科协论坛,2009(7):177.

[5]涂文涛,唐小我.四川教育民生评价机制研究.四川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7]于伟,张力跃,李伯玲.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困境和超越[J].教育研究,2007(3):32-33.

[8]汪垂,方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5(4):37.

【注释】

[1]基金项目: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统筹四川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09ZR01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