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港口城市视域下舟山未来经济发展模式

港口城市视域下舟山未来经济发展模式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世界各类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可供舟山市参考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目前,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对本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鹿特丹、新加坡及休斯敦,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港口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自由港的政策对港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港口城市视域下舟山未来经济发展模式_蓝色构想海洋时

第四节 港口城市视域下舟山未来经济发展模式

一、世界先进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借鉴

一个地区选择什么经济发展模式,关键是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人力资源、制度体系等),形成重点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并且具有持续拉动作用的核心产业,进一步在核心产业的作用下形成相对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推动地区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从而以较小的成本和代价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从世界各类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可供舟山市参考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鹿特丹模式

鹿特丹位于世界最繁忙的洲际海上航线(欧美、欧非、欧大)和欧洲水运大动脉莱茵河的交点,又介于西欧最发达的德、法、英三国之间,同时也是联系北欧和南欧的中间站,并同欧洲稠密的公路、铁路网结成一体,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港。

鹿特丹在港口发展过程中始终把航道建设放在首位,并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港口服务业。经多年建设,港口服务业已成系统,整体水平堪称世界一流。目前港域拥有多系列14米以上的深水泊位、配合密切与便捷的海陆空联运网络、良好的注册泊位和岸场、多个深水修造船厂、健全的综合服务设施(装卸、加工、包装、驳运与保税仓库等)、舒适的海员休假、旅游、娱乐设施。市区多银行、保险公司、国际贸易中心和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等服务功能设施。

依托港口优势,鹿特丹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第三代港口城市,形成了人才、产业、技术、资金高度密集的经济格局。鹿特丹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综合式的港口经济,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多功能、多层次的港口经济模式。港口功能是鹿特丹的基本功能,它扮演着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的角色,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为了提高港口物流业的服务质量,鹿特丹建立了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其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供一体化服务。同时,鹿特丹大力发展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临港工业,形成了一条临海沿河工业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成为西欧的贸易中心,是牵动全球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国际航运枢纽。(2)强大的腹地经济的支持。以鹿特丹为中心,周边的英国、德国、比利时、瑞士等西欧国家的主要工业国是其主要经济腹地。这一地区工农业生产和贸易高度发达,为鹿特丹港提供了充足的货源。(3)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目前,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对本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4)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进行功能调整,由先前的港务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变,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尝试使用近海运输、驳船和铁路等方式,促进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二)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南端,总面积647.5平方公里,人口约有400万,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跻身新兴工业国家行列。新加坡港目前是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2009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587万标准箱,是通往亚洲、非洲、欧洲的国际航运中心。

新加坡的临港经济是一种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走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建立节约型的产业集群。在产业规划上,新加坡着重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努力实现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2)港口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由于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新加坡经济腹地主要以海外为主,因此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货物成为其服务的主要对象。(3)新加坡是利用地理因素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之一。新加坡的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被称为“东方十字路口”。这为新加坡发展转口贸易和航运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4)政府扶持,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新加坡在努力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还注重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及环境建设。这就为新加坡成为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休斯敦模式

休斯敦是美国第四大城市,位于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东南、墨西哥湾平原上部,距墨西哥湾80公里。休斯敦的临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能源型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具有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休斯敦周围特别是墨西哥湾沿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此外,重晶石石膏、镁、盐、木材,淡水资源也较丰富,是美国的石油化工中心,享有“世界能源之都”的美誉。(2)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以康柏电脑为龙头的高科技以及生化技术产业蓬勃兴起。(3)经济发展多元化。休斯敦不但是美国石化工业的中心,其服务业、制造业、零售业、运输业也在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同时还是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

从以上三个港口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临港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一些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优势在港口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鹿特丹、新加坡及休斯敦,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港口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2)港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腹地的支持,同时港口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腹地的繁荣。例如,由于休斯敦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得州石油和化工等产业的发展。(3)实行自由港的经济政策。自由港的政策对港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4)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模式。鹿特丹、新加坡和休斯敦的港口经济都不是单一的产业模式,而是以港口为依托,包括石油化工、造船、医药、旅游、金融等多层次的产业集群。(5)努力实现向技术型、知识型的产业模式转变。

二、国内部分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思路的借鉴

(一)天津发展现代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天津市作为环渤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其基本的发展思路是:

首先,坚持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建设步伐。所谓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就是城市和港口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跟在发达国家的世界级城市、跨国级城市或先进的港口城市后面按部就班地缓慢发展。天津港口的空间布局和功能与京津唐大都市连绵带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相匹配,形成合理分工、有机协调、互为补充、突出核心枢纽的港口功能和城市功能;港口设施功能和城市功能的重塑以大流通和大服务为起点,实现从单一功能向现代物流功能和综合性服务功能的跳跃式转变;港口结构调整以现代港口发展的大趋势为起点,实现从散装、低速、低效、粗放型向集装箱化、高效化、集存型的跳跃式发展。

其次,坚持创新的发展思路,形成发展现代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新优势。所谓创新发展,就是打破常规,努力开拓新的业务,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新优势:一是形成规模优势,加快建设和完善港口设施,提升港口等级;二是形成专业化服务优势,加快口岸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港口服务系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的港口服务;三是形成城市和港口管理的体制、机制优势,以适应加入W TO后港口管理与运作的新形势。

再次,坚持产业化、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使港口成为天津经济的新增长点。港口不仅是国家对外贸易和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而且围绕港口所形成的临港产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从战略的高度研究和重视临港产业的发展,确定临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比重,并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天津按照港口型国际化大都市的客观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从港口城市的规模化发展向港口城市功能的现代化发展转变,努力实现体制规范化、经济外向化、城市功能化、金融国际化、交通网络化、城建现代化、产业高级化,使各种功能互相配套、相互促进。按照这一要求,天津突出港口型国际大都市的功能,大力发展现代专业化服务体系,积极建设商业中心区和中心商务区,发展和拓展港口功能,突出传统文化旅游区,在经济战略性调整、商业中心区和中央商务区的建设、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信息化、城市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实现突破,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换代与港口城市功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以新的形象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本,带动天津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发展。

(二)湛江临港经济发展思路

湛江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突出,是中国南方第一大港。但是在较长时期内,湛江港口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都比较缓慢。2003年开始,湛江加快了发展速度,确立了既主动接受珠三角辐射带动、服务珠三角改革发展,又实行差异化发展的战略,走与珠三角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具有湛江特色的后发崛起之路,即“深水良港+重化工业+现代物流+海湾城市”的四位一体发展之路。

在港口优势不断增强的同时,湛江开始着力发展临港工业,尤其是临港重化工业。在临港重工业发展上,湛江采取大项目推动的方式。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湛江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开展前期建设工作,一期投资700亿元,是广东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围绕着钢铁,湛江还将发展其他相关配套产业,拉动多达1000亿元的投资。此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俄罗斯塔氏集团等众多国内外实力雄厚的石化企业纷纷抢滩湛江。大连华农饲料蛋白项目、辽宁富虹大豆加工项目、龙腾物流、中港印1000万吨配煤中心以及中星50万吨重交沥青等一批临港工业项目相继落户,湛江逐步形成了重化炼油、石油仓储、木材物流、粮食加工、煤炭配送等临港产业集群,强劲拉动了港口生产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唐山临港经济发展思路

唐山市是环渤海经济带中一个重要的节点,位置与天津接近。“十一五”期间,唐山开始着力打造滨海经济带,其目标是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国际性新型产业基地。

唐山临港经济的总体构想是:全面规划滨海新唐山的城市基础建设,通过京唐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特别是曹妃甸开发区的连片开发,为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提供支撑,为沿海产业和对外开放提供新平台,使滨海新唐山成为河北的“浦东区”或“青岛市”,成为河北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和增长极,成为产业集聚和产业竞争的强势区域,成为河北实施开放竞争战略、拓宽国际竞争领域的战略支点,并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其产业重点是:以曹妃甸深水大港为依托,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工业为支撑,使滨海新唐山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在唐山市原有的冶金水泥、化工、煤炭、发电等基础和能源工业技术升级基础上,大力发展金属加工制造业(包括管材板材、仪器设备、装备机械、汽车配件等)、精细化工业(包括盐化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物流业、近海养殖业等四大产业。

(四)烟台临港经济发展思路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北侧,扼守渤海湾口,隔海与辽东半岛相望,与日本、韩国一衣带水,位于东北亚国际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中国沿海南北大通道(同江至三亚)的重要枢纽和贯通日韩至欧洲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2009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23亿吨。

其发展临港经济的思路是:充分发掘烟台的区位优势、港口资源和烟大铁路轮渡开通等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培植上重点突破,打造以港口海运为先导、临港工业为支柱、港口物流为特色的临港产业群,形成带动全市经济蓬勃发展的龙头力量。初步形成以化工、造船、重工、能源、建材等为代表的临港产业体系,使港口与临港产业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共兴共荣。目前烟台市已经形成了汽车、电脑、手机三个千亿元产业方阵,依托烟台宜港岸线长的良好基础优势和潜力优势,将进一步发挥港口大进大出的枢纽作用,着力培育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现代化工、新型冶金和核电四个潜力产业,打造临港经济发展新的生力军。

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方面,烟台市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在人才平台、融资平台的建立,产业布局、海域使用、财税扶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全市船舶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工作措施。在巩固提升特种船舶制造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亚洲一流的海洋特种船舶制造基地的同时,烟台市依托中柏京鲁船业、来福士海洋工程、三联海洋工程等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依托中集海洋工程研发中心,大力引进船舶研发设计机构,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平台。目前烟台市海洋平台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

临港化工业方面,烟台市正在重点推进总投资172亿元的烟台化学工业园建设,该项目主要依托烟台万华集团,建设以聚氨酯产品为主的产业基地,配套建设石化、煤化相结合的原料工程,项目预计在2012年完工投产后,销售收入将达到270亿元,成为国内一流、独具特色的生态型化工产业链。

高端冶金方面,烟台的目标是建设北方重要特种钢精深加工业基地。以总投资60亿元的南山高端铝合金产业园项目为龙头,积极发展高强度工业铝型材、高精度铝板带箔业,打造我国新型铝材生产基地;以总投资50亿元的宝钢精密、总投资21亿元的东方工业园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特种钢精深加工业,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特种钢精深加工业基地,以此进一步提升全市高端冶金产业的层次和规模。

三、舟山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从以上国内外港口城市发展的方式来看,都是以港口为基本的支撑,率先推动港口发展,使港口城市在区域内确立重要的资源配置地位。随后,依托港口货物结构,在本地区开始形成临港工业体系,使港口功能从前期的中转、仓储、运输向加工制造领域深化。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港口所服务的腹地区域整体工业化水平提高,对生产资料部门中的重化工业产生巨大的需求,而港口则纷纷利用煤炭、矿砂、原油等大宗货物进出口节点的优势,大力发展重石化工业,港口城市的工业开始出现重型化特征。在港口城市的工业体系发展的同时,对贸易、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会产生巨大需求,进一步促使港口城市的经济功能进一步提升。

借鉴以上国内外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舟山要选择的发展模式也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立体发展模式,即依托优越的海洋资源,首先通过港工城联动,构建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提高城市工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港贸(商)联动为手段,寻求产业突破方向,确立新的产业体系,促进城市向更高阶段发展。

img17

图2‐4 舟山市未来经济体系的构想

如图2‐4所示,舟山未来经济体系应由三个递进的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舟山市的产业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港口岸线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洋矿藏资源、海洋能源(潮汐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这决定了舟山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围绕海洋经济展开。

第二层次是舟山的产业构成体系。依托港口资源,首先可以带动航运业和仓储、中转等初级物流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发展以部分港口货物为原材料和加工对象的临港工业。此外,在本地区海洋资源的基础上,还可以形成海洋渔业、水产加工和滨海旅游等传统海洋产业,在技术条件具备后,进一步布局发展新兴海洋产业。由此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实体产业构成体系。

第三层次是舟山今后的产业突破方向。在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的条件下,舟山市应该寻求新的产业突破方向,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其中的重点是发展港口物流业,提升城市的经济地位,并进一步争取成为区域性贸易中心、区域分销中心、大宗货物交易采购中心。

(一)港工城联动阶段

港工城联动是指直接在港口附近布局一大批与进出口货物密切关联的前后向生产企业,对进出港口的货物进行就地加工、组装、生产,使港口功能向工业领域延伸,实现港口发展与地区临港工业高度关联。在港口物流业与临港工业的双重带动下,港口所在城市得到较好的发展机会,工业化水平随之提高。

新加坡的发展经验表明,在港口物流的基础上发展临港工业,一方面为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不但直接实现了原材料的就地增值,而且这些临港工业产品又为港口提供了新的、附加值更高的货源,进一步促进了港口的发展。同时,临港工业与港口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新的产业分工,创造出新的需求,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机会。在这些先导性行业得到发展的基础上,金融、信息、科研、商贸等部门随之崛起,逐步在港口城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在港口城市高度集聚,对地区工业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港口与所在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成为带动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因素。由此,港口物流业—临港工业—港口城市之间形成了很强的良性互动。

舟山市海岸线总长度为2448公里,适宜开发的深水岸线总长246.7公里,其中水深大于15米以上、可建10~25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岸线198.3公里,水深大于20米的岸线107.9公里(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为104公里)。(23)此外,舟山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海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能源;拥有国内罕见的海洋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构成了舟山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是舟山经济发展的基础。

依托港口资源,首先可以形成传统的中转功能,与此关联的航运、仓储业得到发展机会。但是这并不能发挥港口全部的潜力,必须同时推动临港工业的发展。除了船舶工业,根据舟山港口货物结构,可选择的产业有: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石化工业、化肥、粮食精深加工等,由此确立一个与港口物流高度关联的工业体系。从现实情况分析,前一阶段,舟山市依托自身港口岸线资源,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船舶工业、水产加工业、石化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2009年,第二产业在舟山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达到46.6%,尤其是船舶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达43%。(24)但是临港工业总体上与港口物流的关联度还比较低,对进出舟山港口的大宗货物(金属矿砂、煤炭、油品、粮食等)还难以实现充分利用。从舟山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项目安排来看,通过六横煤电一体化项目可以实现对到港煤炭资源一定程度的利用;已经投产的和邦化工也发挥了深化舟山港口物流的作用。但是舟山的环境特点以及社会观念会对进一步利用港口物流资源发展临港工业形成制约。在现有临港工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上马新的石化项目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是在空间安排和选址上必须慎重,课题组认为应集中布局,避免遍地开花;控制安全距离,尽量远离人口聚居区和滨海旅游景区;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争取达成共识。

这种港工联动还是局限于依托港口对外部资源的集散功能而形成的,实际上,舟山的港工联动不但要实现对这些港口货物的利用,还应该依托本地区其他海洋资源,发展出更多的工业部门。舟山很早就利用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已经形成了海洋渔业、水产加工业、滨海旅游业等传统海洋产业,但是,这些产业并不能完全发挥舟山海洋资源的优势,而且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发展新型海洋产业是提升舟山传统海洋产业的有效手段。这一领域可以选择的产业包括:海水淡化、海洋生物育种、海洋生物制药、海洋新能源、新型海洋旅游业等。更加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这些新兴海洋产业都需要技术创新为先导,这些产业的发展将直接促使地区资本导入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技术推动,从而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持续的动力。

(二)港贸(商)联动阶段

这是指港口城市依托进出口货物,大力发展商品服务功能,使港口城市逐渐成为区域性乃至国际性的商品分销中心、大宗货物交易配送中心和原材料采购中心,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向更高层次提升。

成功的发展经验表明,港口城市完全有条件从国际运输中心扩大到国际商品分销中心、大宗货物交易配送中心和原材料采购中心。当港口物流成为生产环节或者销售环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时,它创造的增加值就比单一的运输活动高得多。提供的服务产品也就随着客户生产和销售流程的不同而多样化。

1.发展为区域性分销中心

现代商品无论采用何种采购方式,其唯一不变的特点是必须实现商品从生产地向消费市场的货物流动,即每种商品都有自己的流通渠道,必须通过一定的分销方式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分销渠道的职能包括:(1)分类,包括对产品的分类、分等、装配、包装等,使商品能符合顾客的需要;(2)物流,包括进行产品的运输和储存,以减轻生产企业的压力;(3)融资与担保,即为渠道工作的资金取得和支出以及为企业生产进行担保;(4)风险承担,即承担与渠道工作有关的全部风险以及为企业生产承担的部分风险;(5)寻找顾客与促销,即寻找尽可能多的顾客以及进行相应的促销活动吸引顾客;(6)调查市场及反馈,即利用自己熟悉市场的优势,及时把市场信息反馈给生产企业,使其能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

如果一个地区能够把各类商品的分销渠道集中起来,行使向市场进行商品货物的信息处理和配送功能,那它就成为区域性的分销中心。在国际贸易中,港口是货物从生产地抵达市场最关键的节点,因此,成为分销中心具有先天的条件和优势。这方面的主要代表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连接着贯通整个欧洲大陆的航空、公路、铁路和水路网。阿姆斯特丹的具体做法是将销往欧洲的货物集中运到一个港口,然后在一体化的分销中心分装转运。同时,积极推广“分销中心”概念,以吸引更多大公司分销机构入驻。美日两国在欧洲的分销中心分别有57%和52%设在荷兰这两个城市。(25)毗邻荷兰希佛尔机场的商贸区内办公用地供不应求。作为欧洲商品分销中心,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的港口功能得到了深化,地区经济更具竞争力。

2.发展为大宗货物交易配送中心和原料采购中心

进入21世纪,很多大型港口除了集装箱之外、干散货和液态散货等大宗货物在港口货物构成占据很大份额,同时这些港口城市聚集了大量高端人力资源、丰富的金融、信息资源和雄厚的技术资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金融、商贸、法律、保险等服务体系,港口城市开始成为资源配置的枢纽。如深圳市就借助于这些基础资源,与香港佳宁娜集团、民生集团、建业五金塑胶厂有限公司、力嘉国际集团和京晖国际等企业联手投资兴建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为相关企业提供集交易、展示、配送以及金融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来自美国、韩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工业原料供应商已先后到华南城考察并着手研究进驻计划,百威、花花公子、同德仕、艾美特等国际国内著名品牌的采购中心已正式进驻该城。广州市从2005年起着力打造广东塑料交易所、广州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广州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广州煤炭采购交易中心、广州石油产品交易中心等五大工业原材料采购平台,为工业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能源提供较为稳定的供应基地。这些交易平台依托港口,能为客户提供仓储、装卸、运输、加工配送等服务。这些交易中心的深层经济价值在于它促进了港口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新产业形态的形成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发展高水平的第三产业提供了新的条件。

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后期,从产值和就业率来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都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以实现高度工业化为目标的地区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中后期特别强调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舟山单纯依靠临港工业来实现高度工业化也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因此,今后必须重新调整发展模式。基于舟山现实的经济条件,可以综合采用港工城联动与港贸(商)城联动的模式,走一条符合自身产业特点的港工贸综合带动的新道路。这一发展模式强调以港口物流业和临港工业体系为着力点,在深化这些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动金融保险、航运、商品交易平台、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最终使其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