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史概要》与高考选择题

《国史概要》与高考选择题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史概要》是复旦大学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教材,起自史前时期迄至清代,封面装帧素雅精致。《国史概要》内容详略得当。《国史概要》语言简洁晓畅。《国史概要》论说平和公允。《国史概要》挑战定论,焕发新意。笔者读了樊树志教授的《国史概要》,感慨良多,下面仅列举近五年高考历史部分选择题谈谈一管之见,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书如食粮,有的几口可以下肚,如快餐;有的则如美食,需要细嚼慢咽,慢慢品尝,如樊树志教授所著的《国史概要》。

《国史概要》是复旦大学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教材,起自史前时期迄至清代,封面装帧素雅精致。作者摒弃了传统历史教科书的社会发展史模式,淡化阶级斗争,对于农民起义很少论及;也不再采用陈旧的章节目三层架构,而是突出文明的作用,以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演变为主线,按时代分成十四章,设置了100个专题。自1998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就得到了学界与读者的广泛好评。

《国史概要》内容详略得当。既有对时代背景的粗线条描摹,也有对重要问题的深入剖析。读者在尽情领略秦皇汉武的丰功伟业的同时,也不会错过作者对徐福东渡、丝绸之路的精彩解说;当读者神游于富有盛唐气息的都会长安时,作者也会将这繁华背后复杂的民族融合、宗教传承乃至盛世危机一一点出。

《国史概要》语言简洁晓畅。作者没有将历史知识凝结成为一个个的概念,然后塞给读者,而是采取了夹叙夹议与场景再现的方式,使读者置身于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中,感受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文明所带来的亲切、熟悉或感怀之情。在鲜活灵动的文字背后,读者不难体会到一位历史学者的博学与睿智。

《国史概要》论说平和公允。作者聚焦于不同时代的热点议题,在平和公允的论说中阐明学术观点。夏商周的断代、汉代的丝绸之路、宋代的“商业革命”、马可·波罗在元代是否到过中国、明代倭寇的性质、“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清代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等问题,是学术界争论一时的热点问题。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详细解读。对于一些至今仍未有定论的议题,作者谨慎地采取了存疑的态度,以开放式的论调给读者留下了深入思考的空间。比如在“古人类的起源”这一专题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学界有关“单一说”或“多区说”的论争,并强调虽然目前“非洲起源说”日益受到挑战,但真相如何仍需拭目以待;对于中外学者所关注的二里头遗址时代界定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相关问题,作者也倾向于假以时日,以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来进行判断。这种严谨而开放的笔法,充分体现出作者对读者的坦诚与尊重。

《国史概要》挑战定论,焕发新意。在传统史学家的笔下,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屡受非议、评价不高的朝代,但是西方学者很早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黄金时代”。在樊先生笔下,宋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文化繁荣的时期,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科技发展与经济辉煌。宋朝在农业发展和商业革命中取得重大突破;文官政治取代了军人政治,一扫贵族阶层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平民通过科举制度进入统治阶层,其比例超过官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为历代之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诞生于宋代,并由此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面貌和状态。宋代有辉煌的一面,无论在科技、经济和文化领域,都是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

樊树志教授视野开阔、博学严谨,文笔生动地援引不少诗词及成语典故。如引用前辈史家张荫麟关于楚文化的一段传说,很让人神往。“楚人的生活充满了优游闲适的空气,和北人的严肃紧张的态度成为对照。这种差异从他们的神话可以看出。楚国全族的始祖不是胼手胝足的神农,而是飞扬缥缈的火神;楚人想象中的河神不是治水平土的工程师,而是含睇宜笑的美女。楚人神话里没有人面虎爪、遍身白毛、手执斧钺的蓐收(上帝的刑神),而是披着荷衣、系着薏带、张着孔雀盖和翡翠钺的司命(主持命运的神)。适宜于楚国的神祇不是牛羊犬豕的腥膻,而是蕙肴兰藉和桂酒椒浆的芳烈;不是苍髯皓首的祝史,而是采衣姣服的巫女。再从文学上看,后来战国时楚人所作《楚辞》也以委婉的音节、缠绵的情绪、缤纷的辞藻,而别于朴素、质直、单调的《诗》三百篇。”

《国史概要》无论是对于历史爱好者,还是对于史学研究者而言,都不失为一部好的史学作品,也是史学论文写作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对中学历史教师而言,无论是对教学科研、论文写作,还是对高考备考,作用尤其重要。笔者读了樊树志教授的《国史概要》,感慨良多,下面仅列举近五年(2006-2010年)高考历史部分选择题(含港澳台地区全国联考试题)谈谈一管之见,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一、直接提供答案

1.(2008年北京卷,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
D.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

(答案D,“夏商周三代的活动中心区域都在黄河中游一带”,P18)

2.(2008年港澳卷,3)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始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地区。其首任西域都护是( )

A.张骞
B.郑吉
C.班超
D.苏武

(答案B,“郑吉被任命为首任西域都护”,P98)

3.(2009年港澳卷,1)“宝贝”之称,最早是指( )

A.珍珠
B.玉石
C.金银
D.货币

(答案D,P31)

4.(2006年上海卷,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答案C,P41)

5.(2008年上海卷,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A,P40)

6.(2006年上海卷,2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B,P60)

7.(2009年山东卷,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答案D,P51)

8.(2007年上海卷,1)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答案D,P56)

9.(2007年宁夏卷,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答案A,P67)

10.(2008年港澳卷,5)明代来华的欧洲传教士曾经向中国介绍了不少西方的科学著作,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书,就是由一位传教士和一位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的,这两个人分别是( )

A.利玛窦与徐光启
B.利玛窦与李之藻
C.汤若望与徐光启
D.汤若望与李之藻

(答案A,P322)

二、成为试题的题干

1.(2010年港澳卷,2)《论语》中记载,孔子说:“周监(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代文明超越夏、商两代的主要表现是( )

A.君主制度
B.分封制度
C.井田制度
D.礼乐制度

(答案D,“孔子又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P37)

2.(2008年宁夏卷,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答案D,“当时谚语说:‘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P245)

3.(2008年上海卷,6)“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

(答案C,P186)

4.(2008年海南卷,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答案A,P80)

5.(2010年江苏卷,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答案A,P273)

三、隐含试题的答案

分封制、宗法制近几年连续考、变换考(第1~6题)。其实,樊树志教授在“‘封邦建国’与‘宗法制度’”中有专门讲述(P39~42),他说得很明白:为了稳定被征服的地区,周朝实行大规模的分封制,当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或“封建亲戚”。……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就是当时所谓的“封建”。……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状的封建体制:天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这种封建体制与宗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宗法制度是从氏族组织蜕变而来的,在血缘宗族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把贵族区分为“大宗”“小宗”。周王自称为“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王),又是天下同姓的大宗,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的地位。嫡长子的兄弟们受封为诸侯,对周王而言处于小宗的地位。诸侯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的兄弟们受封为卿、大夫,又各为小宗。而卿、大夫在其本宗内的各个分支中又处于大宗的地位。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形成了封建体制。说得直白一点,周天子(周王)把家族关系与封建制度结合起来,把政治领袖与家庭首脑合二为一。其精髓成为中国的传统被一直继承下来,虽然形式有所变化,但实质始终如一。

1.(2008年广东卷,1)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答案B,P41)

2.(2009年北京卷,12)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图略)。《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P40)

3.(2009年辽宁卷,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答案A,P41)

4.(2009年广东卷,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河东先生集》卷三《封建论》)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答案A,P39)

5.(2009年天津卷,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答案C,P41)

6.(2010年广东卷,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A,P41)

7.(2008年广东文基卷,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答案C,P68)

8.(2006年天津卷,12)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答案A,P78)

9.(2010年全国卷Ⅱ,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答案B,P157)

10.(2008年山东卷,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B,P156~157)

11.(2009年江苏卷,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答案C,P156~157)

12.(2010年上海卷,12)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

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武中兴

(答案C,P245~246)

13.(2010年山东卷,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答案C,P207~208)

14.(2008年海南卷,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答案D,P207)

15.(2009年广东卷,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D,P357)

(樊树志教授所著《国史概要》对教学科研、论文写作、高考备考有重要作用。它为高考历史选择题直接提供答案,或成为试题的题干,或隐含试题的答案。原载《广州教学研究》201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