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统整学科核心知识

统整学科核心知识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学校育人目标,注重核心知识点与校本课程《做一个可爱的上海的小学生》的有机结合,以上海为基点、教材为出发点,将文本知识引入生活,以核心知识与校本课程的统整内容作为长作业设计的依据。不仅如此,学生将基础课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学以致用,充分展现他们语文学习的素养,这种教学效果在常规作业中是无法体现及无法实现的。

愚一小学 刘 勤

一、案例背景

为真实了解学生对上海历史文脉的知晓度,我们对四年级3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汇总分析(见表1、表2和表3)。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上海现代文化了解较多,但对上海渊源及历史文脉了解甚少。

造成这样的原因如下:

原因之一: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目前在上海2300万常住人口中,有近半数为新上海人,且每千人中有9人来自大陆以外。就我班而言,30位学生中,新上海人有6位(其中5人来自大陆以外),占学生比例为20%。这些新上海人对上海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现在,对上海渊源及历史文脉缺乏了解。

原因之二:我班学生的家长大多为70后出生,学生为00后出生,家长自身对上海渊源及历史文脉了解甚少,对孩子缺乏教育基础。

表1 上海的水乡古镇

表2 上海的文化殿堂

表3 上海的文化遗址

二、实施对策

为了改变现状,我们认为将长作业与常规作业有机结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扎实“双基”和提高综合学力的有效途径。

1.梳理核心知识

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厘清学习达标要求及学习能力的训练途径、方法和训练量等,并作为长作业设计的依据。

2.衔接校本课程

根据学校育人目标,注重核心知识点与校本课程《做一个可爱的上海的小学生》的有机结合,以上海为基点、教材为出发点,将文本知识引入生活,以核心知识与校本课程的统整内容作为长作业设计的依据。

三、过程描写

比照以上实施对策,结合教材要求,我们对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中《家乡的桥》《扬州茶馆》等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以“上海”为基点,以调查的形式设计了《走进上海》这一长作业,通过走进上海的水乡古镇、走进上海的文化殿堂,走进上海的衣食住行等,要求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参观、摄影等途径,在让学生了解上海,了解上海人生活的同时,旨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课外阅读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观察事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伙伴合作学习能力、写作技巧能力等。

(一)明确作业目标

1.结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教材(试用本)中《家乡的桥》《扬州茶馆》等课文的教学,进行语文学习的拓展,指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参观、摄影等途径,了解上海,了解上海人的生活等。

2.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上海,表现上海或上海人生活的特点,通过语言实践提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了解上海的民间艺术、民间习俗,了解上海人的衣食住行等,激发热爱上海的情感。

(二)设计作业内容

1.走进上海的水乡古镇

收集有关朱家角、七宝等古镇的资料;对朱家角、七宝等水乡古镇通过参观、考察等方式进行文字或影像资料展示,重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观察事物及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2.走进上海的文化殿堂

通过收集资料、参观、摄影等途径,了解上海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民间艺术及习俗等,完成亲子实践活动资料单,重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观察事物、合作学习及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3.走进上海的衣食住行

选取衣食住行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深入了解上海人的生活特点,并与同学说一说;学习文本的行文方法,写一写上海衣食住行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写作技巧及与伙伴合作学习能力。

(三)规划作业进程

第一阶段——走进上海的水乡古镇

《家乡的桥》这篇课文从数量、造型、名称等方面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桥,结构、条理清晰,文字优美,是一篇介绍某处景物特色的范文、佳作。在教学《家乡的桥》一文后,首先指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并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课外读物、上网等方式收集上海的水乡古镇朱家角、七宝等地的资料,继续了解江南水乡及小桥的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亲子实践活动,对上海的水乡古镇进行参观、考察,收集整理各自的文字或影像资料;最后结合对上海水乡古镇的进一步了解,交流自己的感受。

第二阶段——走进上海的文化殿堂

在完成第一阶段长作业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亲子实践活动,通过上网浏览、参观访问、拍摄录影等方法,了解上海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民间艺术及习俗,然后与父母合作完成亲子实践活动资料单。

第三阶段——走进上海的衣食住行

《扬州茶馆》这篇课文围绕“吃的花样最多”介绍烫干丝、小笼点心等小吃,其中重点描写烫干丝的做法。在教学《扬州茶馆》后,以“上海的美食”为主题,指导学生学习本文行文的特点,选择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食物,通过实践体验,了解它的制作、吃法等特点,然后进行文字介绍。

(四)确定评价方式

分层评价,鼓励为主:根据学生原有的语文学习能力,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

亮点评价,激励上进:目的在于尊重每个学生,尤其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

多元评价,共同参与: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为便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我们设计了形象生动的“学习单”。

(五)拟定学习轨迹

学生在完成这项长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技能,同时也在体验各种社会角色,积累各种生活经历和经验,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体验和感悟中对上海的历史文脉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上海的情感。

四、经验与问题

(一)经验

1.作业设计的技巧性和趣味性得到强化

长作业设计中更加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关注作业设计的技巧性,增加趣味性,力求与生活实际有效统整,确保师生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2.作业设计的分层性和时代性得到增强

长作业设计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段、不同阶段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作业,使长作业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基础,变得丰富和有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二)问题

这项长作业虽然充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但对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尚且不足,在长作业设计时还应更大胆,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自己创编的余地。

五、启示与反思

(一)启示

1.从教师角度而言

学生在完成长作业过程中表现出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表现出日益增强的综合能力,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是每个教师所希望看到的。不仅如此,学生将基础课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学以致用,充分展现他们语文学习的素养,这种教学效果在常规作业中是无法体现及无法实现的。

2.从家长角度而言

“走进上海”这项长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的内容既是学生熟悉的,也是学生喜欢的,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给学生学习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备受家长欢迎。家长乐意并自觉与孩子一起走出家门,走进图书馆,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同孩子一起合作完成长作业,这样既加深与孩子间的沟通,也使孩子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综合素质。

3.从学生角度而言

完成长作业比较辛苦,但也很快乐,他们可以学学,玩玩,做做,甚至还可以吃吃。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他们还可以了解到许多书本上、课堂中无法学到的东西,这样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符合学生心理规律。

(二)反思

这项长作业实施比较顺利,受到学生欢迎,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立足于教材,进行合理的课外拓展、延伸,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本与长作业间的联系。具有生活化、社会化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有真实的切身体验。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内容、形式、方法。因此,长作业立足教材,拓展课外,最终回归语文各种能力的整合及综合素养的提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表达的素材和语言,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今后在设计长作业时,可以进行这方面借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对这句话更是感触颇深。很多时候,我们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果,等于变相扼杀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积极自主的实践活动来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呢?长作业的推出,无疑解开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枷锁。通过《走进上海》这个长作业的实施,我们认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其中的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