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学期课程统整”,优化改进教学备课_崇思教学论

应用“学期课程统整”,优化改进教学备课_崇思教学论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也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学期课程统整”。

应用“学期课程统整”,优化改进教学备课_崇思教学论

应用“学期课程统整”,优化改进教学备课

洪 晟

(2009年5月《徐汇教育》上发表)

[摘 要] 本文针对预初年级英语教学在备课上的特点,应用“学期课程统整”做了不少有益探索,结合具体英语教学单元,进行了优化改进教学备课的实践,充分展示了“学期课程统整”带给备课的全新变革,揭示了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课程统整 教学备课 统整指南 教学实践(www.guayunfan.com)

1.“学期课程统整”的概念,覆盖范畴及实施

1.1 “学期课程统整”的概念

目前,“学期课程统整”是学校教学研究的方向之一,诸多资料对“学期课程统整”含义的表述是:“学期课程统整”是指学校教师以学期为单位,遵循国家(政府)的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以指定教科书为主要教学资源,利用其他教科书等多种教学资源,根据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本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系统设计可以直接实施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实践,取得实效的过程。

1.2 学期课程统整覆盖的主要范畴

●教材体系的结构性统整。

以目前的课改新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解读课程标准,参考其他各种版本的教学资源,在备课时,将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统整。

将三类课程,即基础型课程(70%)、拓展型课程(20%)和研究型课程(10%)进行整合,进行课程资源的重新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的统整。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从而优化备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要求的统整。

在备课时,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品德培养目标的整合;注重学生课内外教学活动的整合;注重课堂传授知识与社会生活经验的整合等。

●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统整。

在备课时,立足点应从多学科总体教学目标的高度出发,进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

1.3 学期课程统整在备课过程中的实施

所谓“统整”是分割与分解的反面,使事物处于一体化的完整状态。因此,统整是一种过程、手段和途径。

本人认为,从课程统整的概念与覆盖范畴,课程统整是从系统全局的哲学高度入手的,因此它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学期课程统整是一个“系统工程”,较传统教学,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新思维。

鉴于课程统整的优势及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也基于我校对学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和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建设要求,在日常教学的备课环节中实施课程的统整,是大势所趋,为此我们徐汇中学预初年级英语备课组的老师们在区英语教研员徐志萍老师的亲临指导下,在应用“学期课程统整”、优化改进教学备课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具体做法上要求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前或学期教学中对自己将要进行教学的教材进行系统备课设计,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统筹整理(我们称之为“统整”),形成自己所教学科的《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然后按自己设计的这个《指南》进行备课上课。我们也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学期课程统整”。

2.学期课程统整 革新英语备课

2.1 备课——因地制宜,“以学生为本”

●统整课程以前,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关注的都是基础型课程,认为基础型课程是教学的根本,而对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备课设计上采取可有可无的心态,将三类课程进行完全割裂。

●而我们将课程进行统整,重新设计之后,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之间寻找到共同点,起到三类课程的相互弥补和相互促进。这样,每位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的班级,设计自己的教学步骤,调整自己的教学侧重点,既能够针对基础较弱班级的同学,进行基础课程的加强操练,又能在基础之上相应的将知识拓展和提升。同时针对基础相对较好,能力较强班级的学生,帮助他们在消化基本知识点的基点上,进行知识的系统拓展和研究,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辅导和指导能力。并且因为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课程的统整,不会减少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也不会因知识的拓展和研究而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

2.2 备课——密切合作,提高教研能力

●统整课程以前,我们备课组是以教师们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的活动做到时间、地点和内容的保证。主要为:由备课组统一一周的教学进度;统一本周教学内容中相关知识点的教授;统一教科书上的甚至每页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教法,以及学生应掌握的TASK;最后统一本周的测验卷和练习卷。

●而当我们在做课程统整的时候,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目前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一一罗列,作为主要教学资源,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学资源,才能将所要教授教材的内容进行统整,实现教材最优化组合。单靠个人力量不太现实,必须依靠备课组里的老师们之间的相互合作,群策群力,共同探究对整体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大家对课堂效果的探讨已不仅仅限于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几乎是每一次的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就教学方法、内容、资源、技术、教案等加强日常研讨,时常进行交流、切磋;不断进行反思。在备课时,有时为每一页上重点、难点的教法,学生应掌握到何种程度反复探讨;有时对新知识的导入,哪些句型需反复操练与应用各抒己见;有时又对应复习哪些相连贯的旧知识提出新创意;更多的时候是对本堂课的教授内容哪些可进行拓展,哪些可在课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等共同挖空心思,最终将该堂课的TASK落实。并且作为尝试,每次单元测验后,我们都要对检测结果集体进行质量分析,寻找原因及时总结。如此,大大优化改进了我们备课组老师在备课环节上的教研能力。

2.3 备课——培养兴趣,发展学生能力

●众所周知,预初一年级是中学的初始年级,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另一方面,预初一年级的英语教材——牛津英语,不论是从语法知识,还是词汇量,特别是对学生的听、讲能力的要求,却大幅度地提高。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为保证在新学期初中“牛津英语”的顺利教学,为让学生尽早适应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备课组在备课上挖空心思,动足了脑筋。

●统整课程以前,教师们通常在备课时,设计较多的英语单词和课文的背默,习题试卷的反复操练等作为日常教学的保证。不可否认,学生的背默能力和对重点句型的重复操练,在英语的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但是,单调枯燥、日复一日的背诵、默写、做题、订正怎么会不让学生对英语日益生厌呢?尤其是预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还处在从小学到中学逐渐转变逐步适应的过程,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一脸愁苦地又背又默,昨天做了今天订正,却无可奈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对课程进行统整的过程中,因为有了“课内课外活动”这一项目,我们老师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备课时,从孩子的实际年龄出发,设计出许多符合学生特征的课内课外活动,有个人,有小组,还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钻研,协同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活动结束时,我们都安排学生进行总结,给予大部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有些活动甚至吸引了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鼓励。结果表明,这样的备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比如:6B教材中第四单元“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中主要教授不同的职业“different jobs”,学生一共需掌握14个有关职业的单词。按以往的备课,肯定侧重于这些单词的反复默写以加强记忆。而如今,我们在备课时,设计了一个活动,给同学们布置了周末回家做一个职业字典“Job Dictionary”的任务。到周一交流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的字典里是14个单词,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各种五花八门职业的英语表达法,有的简直就是袖珍字典,让老师们都爱不释手。活动的效果显而易见,学生们丰富了原有的单词量,也掌握了“Using English”中“Alphabetical order”给字母排序的方法,兴趣和能力都有所提高。

●又比如:6B教材中第八单元“the food we eat”中,不仅有许多食物的单词,还有一些菜肴的单词和词组特别难记。为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反复琢磨,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学生独立制作好食物的字典,积累了一定量的食物方面单词后;鼓励学生接对子制作菜单“Dinner Menu”。提示学生在条件允许下,利用课余时间与家人去一些西餐厅实地比较餐厅的英文菜单与自制的菜单,还可用英语试着点菜;也可在网上收集一些英文的菜单。在接下来的一个双休日,我们又建议学生制订一个周末购物单,并与父母一起去超市或菜场购物。返校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较各自的食物中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开展讨论。通过这个系列的活动,我们感觉到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词汇的积累、句型的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还有英语的趣味与实践、家务活的参与与体验、健康饮食的观念与意识,等等。真是收获匪浅!

3.学期课程统整 备课实践案例

以Module 3Unit 8为例,完整展示“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的备课案例。(本文略)

4.优化备课探索 促进课堂实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构成“三维目标”,三者连为一体,不可分割开来。但在实际备课中,很多老师往往为了赶任务而忽视了情感目标的设计。其实,情感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之一,也应是英语教学备课中的重要部分。

为避免备课设计上的偏差,我们备课组老师统一认识,共同意识到,一堂完成不了进度的课不一定是一节不好的课,关键是学生在课堂上能不能得到比较全方位的发展:即三维目标能否实现。所以在备课设计上,我们改变以往为造句而造句,为操练而操练的状况,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利用课程资源的统整,将情感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这样既能保证情感目标在课堂中能得到比较全面地体现,而且最终实现了英语课程的三维目标,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不能脱离所教的学生实际,随时注意师生间情感的相互传递与交流,在备课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按照学期课程统整的设计,要求老师在备课时,以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为主干,先作纵向的主干设计,再作横向的拓展与探究设计。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将以往“Teacher Center”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Student Center”,即“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构建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渠道以获取语言知识,并将学到的语言知识点应用于实际交流中。

拓展课程与探究课程的开展,都需要时间和空间。如何在不影响基础课程的前提下,进行有关知识点的拓展与探究,是老师们备课时经常聚在一起讨论的首要问题。不断的摸索中,发现其实在课堂上拓展哪些语言点没有一个具体的模式,探究哪些内容更没有现成的样板。于是老师们备课时就根据各班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等来确定。拓展可以从词汇、语法、课文内容入手,也可以选择其中某个内容如地点,人物等进行引申和拓展。有时是由老师备课时预先设计的预习作业里预留的;有时是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备课时事先设计好的,有时还有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觉后,由此在班级中展开。探究则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策划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信息或理解。当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在设计时尽量把探究课的任务放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布置,让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综合运用。

活动的开展有个人独立完成,也有是以同座结成搭档完成,还有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活动,也有是以学生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活动”。在备课时,我们设计活动的多样化能使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口,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拓展和探究中。实践表明,这样的备课设计不仅改变了“你讲我听”的被动局面,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变被动为主动,而且由于学生所得到的最终结果是他们自己“参与”、亲身“体验”所得,因而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统整”优化备课 实践反思启示

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在备课时,针对预初一年级新版的《牛津上海版》六年级第一学期6A和6B试用本教材中共二十二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了统整,根据本校特点在结合各班不同的情况,编写了《学期课程统整指南》(徐汇统整6A和6B)。

我们每位老师坦言: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外,增加了不少的备课工作量。我们备课时需统整的内容包含: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目标的设立;知识点的罗列;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的安排;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德育的渗透;课内课外活动的设计;最后的实践与反思。所以我们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上进行多方面地收集教材,查询资料,反复切磋,共同摸索。

但正因如此,在统整过程中,我们收获日益突出。备课组的备课教学能力在大家互相的钻研探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6B单元的统整指南相比6A单元的统整指南,更加完善。我们已意识到在备课时,不再局限于按照学生学习的内容来进行统整,还要切合预初一年级的实际特点,把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作系统地安排与设计,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培养与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每一位教师的备课不再以一堂课为单位,而是以整个单元,甚至整本教材为整体,进行统筹安排与谋划,极大地帮助了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从而站在新的高点上来审视、设计自己的教学。更使教师体会到备课时不再被牵着鼻子走路,自己做教学设计的主人,开发了潜能,增强了积极性。

一个半学期的教学证明,学生是更大的受益者,从刚迈进中学校门时的忐忑不安,翻看相比小学更为复杂的新教材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充满自信的成果展示,稳步提高的学习成绩。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我听到有不少的家长向我反映,他们的孩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每日里有朗朗的英语读书声;默写中开始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100分”;盼望着下一次的英语活动;课堂上高举着手争着发言;连平时嘴里哼的流行歌曲也以英文歌居多……

众多的变化,让我们更有信心。也许,我们还会熬夜备课编写指南;也许,我们还会出差错走弯路;也许,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挫折,但无论有多难,我们还会继续“统整”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才龙.《学期课程统整及其功能探析》.《上海教育科研》.(2007-3)

2.贺峥.《关于课程统整的几点认识》.《徐汇教育》.(2007-12-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