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育才学校所有老师名单

育才学校所有老师名单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的青年时代,使我最难以忘怀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参加开国大典,让我体验到当家做主人的感受;其二是我在东北育才学校工作了7年,7年的教学经历在人生道路上是短暂的,但是育才的经历的确给我的人生刻下了最深刻的烙印,留下了最值得留恋的记忆。进了大院才知道,这是一所学校,是全国唯一的一所高级干部子弟学校——东北第一育才完全小学校。煤矿有一个禁令,那就是不满18周岁不能下矿井、女同志不能下矿井。

教师 郝洁芳

作者简介

郝洁芳,1924年出生,河南人。1949年10月—1957年任东北第一育才完全小学校语文教员、班主任老师。1985年离休。

我这一辈子,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在我的青年时代,使我最难以忘怀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参加开国大典,让我体验到当家做主人的感受;其二是我在东北育才学校工作了7年,7年的教学经历在人生道路上是短暂的,但是育才的经历的确给我的人生刻下了最深刻的烙印,留下了最值得留恋的记忆。

学校印象

1950年初,大学毕业分配之后,我们被中央组织部召唤。在组织部一个办公室内,一位同志给我们介绍说:“这是马科长,是来接你们到东北工作的。”下午,张英莲、夏士珍和我便跟随马科长坐上了开往东北的火车……

火车停靠在沈阳站,接我们的是两辆小轿车,当时我很吃惊:这是个什么单位能用这样高级的车来接我们?进了大院才知道,这是一所学校,是全国唯一的一所高级干部子弟学校——东北第一育才完全小学校。

东北育才直属东北局领导,主要领导有校长李力群、副校长马志英、教导主任马淑性(我们称呼她马科长)。见到这些领导们我们觉得很庆幸,他们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李力群校长有魄力,领导教学有办法、有远见,时时地和我们促膝谈心,给我们讲她的革命斗争故事,我们很受教育。

马志英副校长兼党、团委书记说话慢慢的、有条有理,指导思想明确,使你感到非常亲切、容易接近。

马淑性主任说话利索、关心同志、办事果断,跟她谈话就像和家人说话一样很随便,没有顾虑。

他们都是从延安过来的老同志,是东北育才的创始人、奠基人。

这里的学生都是党、政、军高级干部的子女和一部分烈士遗孤,这些孩子都经历过战斗的磨难,每个人都有一部辛酸史,他(她)们觉悟高、懂礼貌、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知道尊重别人,是有教养的孩子,个个让人喜爱。

这里师资力量雄厚,业务水平很高,老师都是从全国各地抽调的业务能手和从大专院校直接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例如,刘辅同、肖先锐是湖南长沙的优秀教师,金迺珍、张爱丽是鲁迅艺术学院的高才生;全国体育学院那年仅毕业50多人,邓云林、晏开华就被育才选中了;钟国本、阴国琼……都是本科毕业生,都有专长。

保育员也是从农村干部中挑选出来的,她们政治可靠、工作勤奋,和老师们也很默契。

医务室里有大夫和护士、有病床,活像一个小医院,一般病都可以诊治。

图书馆藏书量很大,古典的、现代的教学参考资料,儿童图书、画报及各种报纸杂志,宽大的阅览室可供全校师生借书、阅览。

操场上各种体育器材都齐全,除了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外,到了冬天,把篮球场浇灌成滑冰场,连一年级小朋友都会滑冰,人们穿上溜冰鞋你来我往地穿梭在欢快的人群中。

这里的条件优越、环境优美,从我走进这所学校开始,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所学校和这里的这群可爱的孩子们。

学校很重视培养教师的能力,只要有学习的机会都会让老师参加。鼓励老师们到东北局机关学校学习文化;到沈阳师范学院听教育学、心理学讲座;到校外去取经。刘辅同主任带领我们五六个人,到大连海军子弟学校和苏联专家子弟学校学习,在那里听课,跟老师们座谈、翻阅学生作业……

苏联专家子弟学校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学生的作业本干净、整齐;课堂上老师教的内容不仅要完整回答还要能举一反三、有独到的见解,这样才算当日的知识掌握了;生活上也很严格,学生衣服必须整洁,这不仅是个人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一个礼貌问题。

育才点滴

1.教学相长

那是1950年的寒假,铁路系统为学习苏联“5级分制”,召集全国铁路系统中、小学优秀教师代表在哈尔滨开办学习班。学习班由苏联教育专家切里曹娃和苏联教师们上课,我们也参加了学习。结束后为了巩固学习成绩,在李校长和切里曹娃的亲自指导下,让肖先锐教数学课,我教语文课以做巩固。肖老师教学有经验5级分掌握得很好,得到了教育专家的好评,对我的评语是“有潜力、前途无量”以资鼓励。虽然给我评个及格但我很知足,因为我是个没有教学经验的人,这将不断地鼓励我今后加倍努力。

校领导发动群众利用大字报的形式相互推荐,交流教育教学经验、颂扬好人好事。在评定职称级别上充分发扬民主,经校领导审议报上级批准:肖先锐因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小教一级教师,我被评为小教二级教师,我真诚地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这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周乃瑞老师自然课讲到发动机,司机李焕文同志将校车开到操场上,针对轰轰转动的发动机,讲解发动机的原理,这节课既生动又充实。

去飞机场参观飞机上的发动机,这是苏联的一架小型飞机,只能坐40多人,在飞机上听飞行员讲解:开哪个机关是上升、开哪个机关是降落、开哪个机关是飞行……同学们听着、看着、用手再摸摸这里碰碰那里,这堂生动的教学课,学生们的收获很大,加固了课本知识,扩大了知识的范围,并从感性上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3.到抚顺煤都参观去

龙凤矿是个竖井矿,需要坐电梯下去(矿上的人都称之为:大罐、小罐,大罐运煤,小罐送人)。我们师生戴上矿工帽和领导一起下矿井,正是人生第一次坐电梯,也是第一次下矿井,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大家屏住呼吸,只感到呼呼下降,突然一片漆黑,不知是那个同学拉拉我的衣角小声地说:“怪吓人的”,领导安慰我们说:“不怕!不怕!一会儿就亮啦。5分钟后我们就钻到地球的肚子里了。”

大厅像白昼一样亮,空气很新鲜,坐上小型敞篷电车穿过很长的一段坑道,距离采煤机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向导很自豪地对我们说:“我们矿是利用最先进的康拜因采煤机,这部机器的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

我们还看见了在地下的两股电车道上一辆辆满载煤炭的车辆出去,一辆一辆空车转回来,很有秩序。

到了地面以后向导又告诉我们:“从井下回来的工人,先洗澡,再照紫外线,吃营养餐,最后可以回家或在集体宿舍休息。”

矿上有夜校、俱乐部,业余时间可以进夜校去上课学文化,也可以到俱乐部进行各种活动。只有新中国的工人才能享受这种待遇。

煤不仅是燃料还有更多的用途,在展览馆我们看到味精肥皂石蜡……几十种人们能吃能用的东西都能从煤中提炼出来,通过参观了解到了许多煤的知识。

煤矿有一个禁令,那就是不满18周岁不能下矿井、女同志不能下矿井。煤矿给我们开了个特例,我们师生这次享受这个优待。

4.参观美术学院

走进美术学院的大门,美院院长就迎了过来,既热情又诚恳地对我们说:“欢迎你们到我们学院参观,更欢迎你们将来到美术学院学习。”

教室里是那样的安静,推开教室的门,使我们吃了一惊,每个教室里都有一个衣服脱得光光的人,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让同学们画形体。院长告诉我们:“你们看到了这些光屁股的人,那是基础课所必须画的,画好了光屁股人才能画好人物画。”院长还给我们讲了不少浅显易懂的绘画知识,这是多么生动的美术课,在育才的课堂里是学不到的,这次参观既学到了知识又开阔了眼界。

5.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育才的课外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排练文艺节目、进行多种球类比赛、听战斗英雄讲故事、秋天组织秋游爬山、夏季组织夏令营活动……

在大连海边,记得是在一个叫“夏家河子”的海边,那里海水比较平稳,海浪不大,海底的沙子比较平坦,不会游泳的人还是占多数,大家互教互学、能者为师。所有人进步都很快,随着潮水的涨落,大家像小鱼一样在海面上游来游去。

有时在海边抓抓海带,有时在沙滩上晒晒太阳、捡拾贝壳……玩得十分开心。夏令营结束时,大家的身体都变结实了,胖子变瘦了,皮肤也晒黑了……

育才学校的教学活动是灵活多样的:书本和实际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别人看不到的、摸不着的,我们都能看到、摸到;别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我们不仅想得到,还能办得到。

育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个个都很优秀,曾经记得辽宁省实验中学不相信育才学生升学成绩,曾经连续两年面向我校单独招生,出难题、出怪题,最后成绩仍然很优秀。考入北京市101中学的学生成绩都很突出,赢得了该校的信任,他们非常地欢迎“东北育才学校”的学生到他们学校继续求学,育才学校的教学质量充分得到了社会上的一片好评。

6.搬迁到哈尔滨

1950年10月朝鲜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美国飞机狂轰滥炸,学校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也为了能够正常上课,暂时搬迁至哈尔滨,在靠近兆麟公园的一栋大楼里安了家。当时社会上很多有志青年都报名参军,走向抗美援朝第一线,我校也不例外,青年职工热血沸腾纷纷要求参军去前线,连十几岁的孩子吴铭阳、陈勇也积极响应说:“老师我们不会打仗,当一名交通员还是可以的。”还是李校长那句话:“做好后方工作就是对抗美援朝的积极支援。”算是安定了大家的情绪。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大字报道: “零下40度,单衣受不住”,前方战士保家卫国,我们应该积极支援,全校师生捐钱、捐衣、写慰问信……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7.参观烈士纪念馆

在哈尔滨的那段日子,我和我的学生们还参观了烈士纪念馆、赵一曼事迹展览、八女投江、兆麟公园等革命纪念地。

最使人难忘的是烈士纪念馆中那些陈列,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四位将领的头颅,还有先烈们的部分遗物。看了使人心情激荡,同学们都洒下了热泪。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不怕残酷、不畏牺牲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我们每一个在场人的心。当时杜继德同学的感触最大,他抹着不停涌下来的眼泪,一动不动地低着头站在队伍当中忍不住的抽泣,看着他我心中酸楚极了,我知道他一定是触景生情想起了为革命牺牲了的爸爸,想起了爸爸的遭遇……

这些可歌可泣的烈士们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理想而英勇不屈贡献出了青春和生命……这是多么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啊!

友爱和睦

刘辅同主任、肖先锐老师是湖南人,他们爱吃辣椒,每天中午总是要炒一小盘辣椒下饭吃。起初只有四川籍的几位同志同他们一起吃,谁知她们经常对我们这些不吃辣椒的人说:“你们尝尝好吃着哩!”就这样在她们不断的鼓动下吃辣椒的人越来越多。刘主任从只炒一小盘最后变得要炒一大盆,这样还每天被吃得光光的。我这个不吃辣椒的人最后也上了瘾,不仅学会了吃辣椒,刘主任还教我炒辣椒,他还教我把柿子椒能炒辣了。

记得孙兰英老师的亲戚从山东老家来探亲,带来了不少好吃的东西,有花生、煮熟后晒干的红薯干、山东大煎饼……当时我和孙老师是一个寝室,不少老师都汇聚在我们寝室,品尝“新鲜”,吃着、说着、笑着,非常热闹,这时崔君贤非常认真地提出: “我问你们,花生是不是从树上摘下来的?”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崔君贤低下头,脸庞变得通红。那时我们才知道,崔君贤从没有走出过哈尔滨城市的大门,来沈阳也还是平生第一次坐火车。

肖先锐老师是我的老大姐,老搭档,我俩总是教一个班级,她教数学我教语文。外地参观团不断来我校观摩教学。湖南省教育专家参观团、湖南省教育参观团、陕西省教育参观团,等等,我俩总是组织学生安排好课桌、来宾席,肖老师总是不辞辛苦地帮我忙。

在座谈会上,我们的教学也总是得到参观团那些专家们的好评,并要求学校总结经验向外省外校推广。

天真烂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苏联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派来米哈伊洛和阔日杜布来北京访问,接着到沈阳访问,我带着20多名学生去献花。在会场前排和我们并排站着的不知是哪个单位的小伙子们,看我们穿得整整齐齐、活泼大方体态可爱,他们试探着与我们说话。王妞妞站在最前排和他们距离最近。他们就问王妞妞:“你们是那个学校的啊?”妞妞抬起头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望了望我摇头微笑着跟他们说:“不——知——道!”他们又问:“你读几年级啊?”妞妞还是摇摇头说:“不——知——道!”他们还是穷追不舍,故意追问妞妞:“你几岁了?”“不——知——道!”这一下惹得他们哄堂大笑,笑声中他们仍然逗着说:“你连年龄也保密啊?”妞妞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洪虎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不是在操场推铁环就是在操场搞其他活动,总是闲不住。有一次玩双杠,不小心脚心扎进一个不小的铁钉,要是别的孩子就会哇哇大哭了,这个小伙子,嘴里哧哈哧哈的喘气,在医务室,护士问他疼不疼,他摇摇头也不回答。经过治疗包扎也没有见他掉下来一滴眼泪,这孩子从小就是个硬汉子。

1952年从莫斯科回国了12名学生,由于他们年龄不一,所上的年级也就不同。当时让我教他们中文,他们在莫斯科有的已经读到九年级了,由于他们不会中文而我又不会俄文,开始和他们一点也没有办法沟通,还是维拉老师解了围,最后只有李树华和林晓霖跟着我上五年级直到小学毕业。

林晓霖是李力群校长交给我的学生,我是她的第一个中国老师,刚开始大家相互之间听不懂话,急得她直掉眼泪,我也急得直挠头,没办法只有向维拉老师请教,晚上向她学俄文备课,白天再教林晓霖。那时一年级的课本还是繁体字,第一课《工人农民》、第二课《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只是发音还好,反复多示范几遍,晓霖便能读正确,但写起字来她便格外的不容易,笔画总是不会写。没办法时就手握住手一笔一画地教,歪歪扭扭总算写成了。这孩子聪明好学而且进步也很快。

小学毕业后,晓霖去北京上学,还常有书信往来,有一封信中写道:有一天她到北京人民公园去玩,看到一个平衡木上站着一个高大的巨人,平衡木的周围站着一群大人和孩子,每个人都想上去同巨人较量较量,可是一交手都被打了下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不是那个巨人的对手,晓霖突然走上平衡木,巨人这时还没站稳就被晓霖推了下去,众人都哈哈大笑,在信中晓霖就此情景还画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画。还有一封信也很有意思,她画了一盏灯、一张写字台,她坐在写字台边手撑着头边写边想:“老师什么时候才能接到你的回信呀?”晓霖来信的内容多半是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很有趣。

胡琪自己当了老师还给我来信……

这些信我一直保存了很久,也曾不断地拿出来看,的确给我的生活中增添了不少乐趣和安慰,如果不是一场“文革”,现在我一定还会时不时地打开来翻阅!

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住在隔离病房,同学们来看我,袁非子隔着玻璃窗门对我说:“老师,我长大了要发明一种药专治你的病。”当时我听了是多么的感动!

现在我还经常地翻阅相册,看看这些我曾经教过的孩子,看着这一张张熟悉的天真幼稚的小脸,回忆那些永远也忘不了的往事……那笑声、歌声、朗朗的读书声总是萦绕在耳畔,一个个小小而矫健的身影、天真无比的话语也总是不停地在脑海中盘旋。

乐黎男和同学聊天时说,等他长大了,要当个天文学家,研究星星!那你如愿了吗?袁非子的药发明出来了吗?

陈淑蓉、吴闹闹、王裕群、王平真诚而安详……

吴铭阳、汪玲、陈勇憨厚而老实……

还有个不用化装就可以扮演列宁的颜永俊,眨眨眼睛、撅撅嘴、出个怪样、耍个滑稽,真逗人发笑、让人难忘……

这群引人无限疼爱的可爱的孩子们!

我知道他们早都成了参天大树、硕果累累,我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感到骄傲。今天有些人也因为年龄而离开了心爱的工作岗位,可我愿他们还是朝气蓬勃、永远年轻!

离开育才

1956年全国大行政区撤销。“东北育才”被下放到沈阳市教育局管理,改名为“沈阳市育才完全小学”。我是1957年被调到沈阳市教育局的,当时无论如何我也不愿意离开这个培养我7年、我生活工作了7年的地方。冯佩铭校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也不想让你走,教育局点名要你,你不去人家会说我们是独立王国呀!你考虑考虑!”听完这些我当即表示:“冯校长,育才的名声不能毁在我的手里,我坚决服从调动,但是我有一个请求,到教育局去上班,可我仍然住在这里。”冯校长马上就答应了我的请求,直到我离开沈阳调回河南工作之前,我一直住在育才学校的宿舍里。

忆夏校长

夏柯校长是育才学校的第二任校长,她是从延安过来的老革命,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记得1955年1月5日,晚上9点多钟,全校师生都休息了,总务处同志们的会议还没有结束,突然他们接到了我母亲病逝的电报,当时夏校长就让会计给我筹备路费,还派人到东北军区招待所替我买好了火车票、到东北局办护照、开粮条,又接着通知厨房孙师傅给我做饭,忙了一个通宵。凌晨4点多钟,夏校长亲自叫我起床,怕我情绪不好,没有跟我说实话,只是说:“有一个到河南出差的机会,你去不去?”并同时嘱咐我:“带点换洗衣服就行了,路上自己要小心,收拾一下去吃饭吧!”路费、车票、护照都给了我,唯独没有给我电报,司机李焕文同志送我到火车站并转达了夏校长对我的嘱咐,这时才把电报交给了我。夏校长、育才的同事们对我的爱护和帮助我永生也不会忘记。

平时的夏校长端庄朴素、平易近人,说话和气,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同志,与同事们说说笑笑、谈天论地,和群众打成一片,连学生们的活动也积极参加,一辈子为革命尽忠效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真是老革命的风范,我们一辈子学习的榜样。

听到夏校长仙逝的消息,真是使得我难过万分,从此我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校友!夏校长愿您一路走好,脚踩祥云、仙鹤陪伴、玉兔绕身……等有一日我再去看您,那时我们再相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