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立学校老师实习

公立学校老师实习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三明学院师范类毕业生实习,集中实习方式占43%,学生集中安排到三明市区及三明各县区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实习。然而从毕业生实习中期检查结果来看,实习与课堂教学存在脱节现象。上述四个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毕业生的实习效果,进而成为影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能力的持续发展的因素。

二、存在的不足

经过多年探索与积累,三明市高校毕业生实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实习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及问题背后的成因也不容忽视。概括来讲,主要有如下几点:

1.实习方式有限,分散实习比重偏高

实习方式理论上应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专业、不同培养类别的毕业生实习模式不宜一刀切,各专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都有其特殊性。实际上,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和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顶岗实习为主,三明学院以基地集中实习和分散自主实习为主,其他实习方式的表现较少,凸显了实习方式过于单一。分散实习比重偏高问题不可忽视,以三明学院为例,实习方式主要有基地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集中实习的比重较少。从毕业实习中期检查来看,多数学生采用分散自主实习。

如三明学院师范类毕业生实习,集中实习方式占43%,学生集中安排到三明市区及三明各县区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实习。相对而言,师范类毕业生集中实习方式所占比例要优于非师范类毕业生实习方式。在非师范类毕业生中,集中实习仅占12%,艺术系、物机系及其他专业部分学生集中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而分散自主实习比例却高达88%。

分散实习的方式灵活机动,便于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就业意向以及社会关系进行因地制宜的选择,但是分散实习也有其不足之处。对于学生而言,在实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类问题,院系指导工作难以到位,无法及时处理,不利于解决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院系而言,部分学生是否脱离实习岗位等信息不够明确,对于学生的管理和监控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实习存在一定隐患;对于实习单位而言,无法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对于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与院系沟通,不利于实习成效的提升乃至学生就业意愿的实现;对于实习效果而言,由于院系与学生的信息不对称,仅凭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或总结来核定实习成绩,容易使实习流于形式。

实习方式有限,分散实习比重偏高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究其主要原因则有如下两方面:一方面,近些年高校发展迅速,与之前相比,学科和专业建设有了一定调整,而实习制度没有相应跟上,滞后于高校发展。如三明学院前身是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8年创办)、三明职业大学(1983年创办)、三明师范学校(1958年复办)合并组建。原来学校针对性比较强的实习计划以及较为稳定的合作企事业单位重新调适,学科和专业调整往往容易出现实习单位与所学专业错位、不对口等情形;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的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与此相比,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却进展缓慢。例如三明学院尽管已经在校内外建设了126个实习基地,然而2011年毕业生达到2 130人次,毕业生人数之巨是已建成实习基地的数量无法承受的,显然要在实习计划内按时完成实习任务是不可能的。分散实习此时也就成为一个必然选择,这也是分散实习比例居高的最为重要原因。

2.实习与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三明市三所高校的办学定位基本都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这就要求教学设置与学科建设要突出“应用型”。而“应用型”的关键则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要及时更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二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合理、科学,符合教学培养目标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锻炼;三是教学计划系统内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且占有一定的比例。

然而从毕业生实习中期检查结果来看,实习与课堂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具体表现为如下三方面:其一,课程内容相对陈旧造成的理论与实际脱节。近年高校发展较快,课程内容没有及时调整,教师也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理念,理论也长期脱离实际,教学内容上自然无法及时更新,内容相对陈旧。三明市高校以职业教育为主,这要求高校配备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掌握一定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而事实上,由于三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流动性,三明市高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践锻炼的经历;其二,日常实践课较少,而且与社会需求有一定距离;其三,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更新的速度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受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影响,整个课程设置一般仍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导致专业课的实践学时远低于理论学时,使实践与理论课程设计的重心出现错位现象,学生在实践能力训练环节获益不足,实践技能显得薄弱;其四,缺乏充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情操的教育与引导。实习单位没有完全考虑学生专业情况,而把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没有切实考虑学生的专业对口与职业规划问题。海恩斯曾指出:“如果学生有实习期,那么实习是否与学校的学习有联系?这些问题的中心是要确保把学生当做学生而不是把他们当做雇佣劳动力来对待。”[4]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没有就毕业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这些问题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沟通,导致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职业情操认识模糊不清。上述四个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毕业生的实习效果,进而成为影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能力的持续发展的因素。据有关研究表明,许多师范毕业生就业后遭遇到重重困难,分析成因,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占69.2%,教育实践能力欠缺的占59%。[5]因此实习与课堂教学之间合理、有效的配合与沟通已提上日程。

3.实习质量难以有效监控和评价

尽管各校从组织管理、实习要求、检查督导、成绩考核等方面都对实习工作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如何有效监控和评价实习质量显然是个问题。《三明学院学生毕业实习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完成《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中的各项任务,经考查合格者,即可给予相应学分,并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对其成绩进行评价。

《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规定的各任务具体包括师范类学生实习和非师范类学生实习两类。前者时间为12周,基本任务为:(1)教学工作实习:听课30节,编写详细教案12篇,试讲12次,授课12节,批改作业24次(全批全改);(2)班主任工作实习:独立组织主题班会2次,组织出黑板报(墙报)4期(次),根据实习学校实际情况参加家长会1次、或组织课外活动1次、或家访4人次;(3)社会实践:针对实习学校或当地教育现状,撰写3000字以上教育调查报告1篇;(4)撰写1000字以上教育实习小结1篇。后者基本任务为:(1)根据实习工作进程每周填写一次《实习周记》,主要内容为实习内容、收获体会、不足之处、改进设想等;(2)撰写字数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总结》一篇。

上述规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仍体现出过多关注量化层面的缺陷。事实上,评价实习质量的指标不易也不宜量化,仅凭借一纸报告或者笔记来作为考核指标,就忽视了实习过程和产品、方案或作品等实习成果的考核。另外,承担毕业生实习成绩评价者角色也不易确定。如果由指导教师来评价,那么对于分散实习和远程指导的实习过程而言,指导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对毕业生实习进行合理评价存在困难。如果由实习单位来评价,那么如何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评分,以及如何平衡不同企业所给的成绩,就是问题。所以,学生实习考核与评价处理不当,容易产生实习考核与评价随意性。

4.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尚需强化

三明市三所高校中有两所是职业院校,三明学院为普通高校,其中非师范类占有相当比例(就2011届毕业生而言,非师范类高达75%),意味着三明学院也必须侧重于学生的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不是普通大学模式的压缩,也不是中专模式的延伸,而是突出实践性、针对性与应用性。因此,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是有效实现实习环节目标的重要保障,实习管理人员的结构及技能是实习目标能否顺利完成的基础,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高低关系着实习质量的高低。福建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7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24人,占专任教师的72%,三明职业技术职业学院专任教师14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75人,占专任教师的51.37%。但是由于业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和理解概念模糊,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存在程度不同的拼盘现象。实际上,双师型教师结构不尽合理、规模较小、素质偏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影响有效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效用。

5.实习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三明市高校的实习单位来看,一般分企业和学校两种单位。从企业来看,企业往往以利益为出发点,接纳实际经验不足的学生来实习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占企业的有限资源,而且实习生不稳定,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加上整个就业环境的买方市场化,使得企业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实习生不再抱有浓厚的兴趣。从师范学校来看,实习学校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益,只是让实习生停留在听课、批改作业的层面,实习生真正登台讲课的实践机会并不多。

毕业实习生思想上也不够重视。一些学生认为实习只是一种形式,对学业及以后的工作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和影响,缺乏持续的实习兴趣。而且,其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难以接受从学校到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工作生活环境和自己理想有差距时思想会有落差以致抱怨或者不能按照实习单位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加之,实习期一般安排在毕业年段,与撰写毕业论文以及就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时间冲突,冲淡了实习的严肃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将实习置于不太重要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