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向大自然学习以自然为师

向大自然学习以自然为师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大自然的运行规则,老子将其称之为道。自然是道之源,理之根。由此可以看出人类在大自然中所处的地位。人也是大自然之一物,除了适应外界的自然变化外,也要遵循自身的自然变化。人类的需求是极其广大的,自然物是不能直接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该矿采用氰化钠溶液喷淋破碎后的金矿石,再收集含金溶液提炼黄金。在黄金的提炼过程中,会产生剧毒的氰化钠的废水
人与自然_识事之见

从大的格局来看,世界是一个由天、地、人三大板块所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三位一体的世界,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具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则,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化。正如孔子所言:“天何言哉!四时兴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对于大自然的运行规则,老子将其称之为道。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老子把道放在天、地、人之首,说明道是高于一切,至高无上的。人必须依附于地而生存。如果有朝一日地球毁灭了,那也将是人类的灭亡之时。地则依天的变化而变化。土地的干湿,万物的荣枯都是由天的变化所决定的。天是由道主宰其运行的。道是以自然作为其运行法则的。道、天、地、人都统一于自然这个最根本的法则。自然是道之源,理之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千头万绪,归根结底,都是源自于自然。在道、天、地、人这四大系统中,人是处于末端。人必须仰道、顺天、依地,总而言之,就是要顺从自然。古人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说,大自然的运行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逆行而就不存在。大自然本身蕴藏着无限神秘和奇特的力量,具有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人类对此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诸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龙卷风等,顷刻间就致人一命呜呼,家破人亡。天要下雨,天要刮风,谁能阻止?大自然的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类有怎样的喜怒哀乐,它总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由此可以看出人类在大自然中所处的地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其活动的空间和作为是有限的,是受制于大自然的。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是人类所不可违逆和抗拒的。

天意不顺人。而生存于大自然之中的人,则必须识天、依天、顺天。顺之则兴,逆之则衰,逆之则亡。不论你是谁,不论你的职位有多高,你的本事有多大,在自然规律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自然法则不允许任何人有特权。只有顺从自然,才能心安理得,人兴事顺。春天来了,就要适时播种,不然秋天就没有收获。季节变了,就要顺时更衣。如果在三九天穿背心,在三伏天穿棉袄,不是冻死就是热死。人只有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享受自然。人也是大自然之一物,除了适应外界的自然变化外,也要遵循自身的自然变化。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倦了就要睡眠。自古以来人类都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一个作息原则。而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人们好像服用了当今社会的“不安宁片”,开始不安分起来,竟然背离自然规律来尽情地享受现代生活,上网、打牌、唱歌、跳舞、饮酒作乐等至深夜。长此以往,积习成瘾,破坏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引发了身心上的各种疾病和社会问题。有的饮酒者由常人变成了酒鬼,由酒鬼变成了残废,甚至变成了死人。任何背离自然规律的妄为都只能是自投罗网,必将自食恶果。只有遵循自然,回归自然,过顺应自然的生活,才是明智的选择。

从生物链的角度来看,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生物物种。如果把生物简要地划分为人、动物、植物三大类,人是有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之物,动物是有行动能力之物,植物是有生长能力之物。彼此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生物链条。低能之物是高能之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高能之物的生存需要和依赖于低能之物,越是高端的,需要就越多。人处于生物链的顶端,是万物之灵。人类的生存不但需要动物,而且需要植物。人需要食鱼、吃肉,耕地需要牛、马,离不开动物。人需要粮食、蔬菜、水果,离不开植物。而动物就没有人类需要的这么多。食草动物只需要植物即可。食肉动物则需要低一等的动物。所有生物都需要以无生命物的存在作为共同的生存条件。如果没有土地、阳光、空气和水,哪一种生物可以生存呢?由此可以看出,人类是这个世界上需要最广、最多的动物集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不为人类所需。

人类的需求是极其广大的,自然物是不能直接满足其生存需要的。人具有认识能力,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可以通过自我生产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其需要的满足程度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这里人的认识能力是第一位的,没有对自然的正确认识,就谈不上利用、改造和创造。认识能力是发展生产力的源泉和动力,而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人们对自然认识能力的物化表现。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被开采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广泛,从事生产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的生产活动范围在不断向新的领域延伸和扩张,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由地表及浅层之地下发展到万米深的海底及地球以外的外层空间。

人的认识能力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同样也会给人类带来由此所产生的各种不幸。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在生产出各种不同的产品与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的同时,也生产出与人们需求愿望相反的破坏力。捕捞技术手段的先进,可以使人们捕获更多的水产品,然而随着这种先进技术的广泛、大量运用,又使得渔业资源趋于枯竭,反过来又破坏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医疗上的先进诊断技术被用来鉴别胎儿的性别,结果造成了男女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核技术可以用来发电,造福人类,也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残害人类,生产出大规模的、致命的、足以造成灾难性后果的破坏力。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科学技术同样具有双重性,它不仅给人类带来希望与幸福,也给人类带来烦恼与灾难。所以,对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既要从正面的角度评估,又要从负面的角度审视。在当今的商品经济社会,一些人竟把科学技术作为牟利的工具,于是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目的只是实现他们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对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压根无所顾忌,结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事件频频发生。以下就是两个例证。其一,2010年7月3日,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的网箱养鱼死亡。该矿采用氰化钠溶液喷淋破碎后的金矿石,再收集含金溶液提炼黄金。在黄金的提炼过程中,会产生剧毒的氰化钠的废水和含金属的毒污水。使用这一方法,厂家获得了黄金,产生的污水却祸害了自然和人类。这正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论断的最有力的见证。原本鱼跃虾跳的河流,当人们再一次踏入时,已是面目全非,污水横流,鱼死虾亡。可供人类享用的美味食物却变成了废物、污染物、有害物。其二,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海域的一处石油钻井平台爆炸起火,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漏油持续数月,约7.8亿升原油泄入墨西哥湾,严重破坏了沿岸和海洋生态环境。有关专家指出,漏油产生的毒物会在食物链积聚,进而改变食物链网,一些海洋物种可能灭绝。漏油使许多地方土壤受侵蚀,植被退化。漏油造成的影响及生物链的改变是不可逆的,没有挽回的希望。以上是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显示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同时破坏自然资源,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以利用科学技术牟利开始,以破坏自然生态而告终,人类为此付出了不计其数、难以估量的惨痛代价。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人类征服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将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当今社会,类似这种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损害大多数人共同利益之事司空见惯,比比皆是。现代工业发展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气候变化异常,环境污染,天不蓝,水不清,气不净的窘境有愈演愈烈之势。生产领域的混乱无序状态,打破了常规的自然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使人类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和生命安全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人类所需要的自然之物也越来越多地被染上人为的色彩。从肉蛋奶到瓜果菜,人们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使其美(追求外表好看)、多(只求数量,不讲质量)、快(采取手段进行催生、速成)。使其越来越失去原有的自然本性,甚至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面对攸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诸多问题,我们不能麻木不仁,等闲视之,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人与自然处于同一个整体之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必须依赖于自然。没有自然,人类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自然却不依赖于人而存在,只不过人的行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它的存在状态罢了,而这种影响和改变最终要由人类自作自受。不按自然秩序行事,就是自找麻烦,自造痛苦,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大自然是人类的大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母,要十分珍惜和爱护它。我们不但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也要保护和涵养自然资源,实行利用与保护并举。当开发利用与保护产生矛盾时,要权衡利弊,慎重抉择。对开发利用可能造成的生态灾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备有防控灾难的有效手段。水、土、光、气是人类乃至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本源,是生命之四维。此四维的质量状况关乎人们生活质量,攸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是比黄金美玉更重要的东西。没有黄金美玉,人们的生存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如果生命之四维出了问题,后果则不堪设想。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倡导科学、适度合理地消费。纵观古今事,成由素朴败由奢侈。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论多么富有,都不要奢侈,不要浪费。资源总是有限的,要用之合理,施之有度,不追求超乎必要之物,过有节制的生活。节制是一种美德;节制是一种生活艺术。没有节制的生活就一定不会是一种合乎情理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相互协调,是人类不断奔向康乐之域的必由之路。任重而道远,每个有责任感的人都应当始终不渝地为之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