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财报道的特点

理财报道的特点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财类报道更重视信息的实用性,也就是说,这个信息到底能对个人投资者的理财和消费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实际影响。预测性的经济信息报道,就是将过去、现在的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预测事物未来发展的状态以及变动的趋势,体现财经报道的前瞻性和预见性。2006年春节过后,《理财,民间真的有高手》一书就已经摆在书店的书架上了。数字在理财类报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投资成本上升,首当其冲的是首付款比例提高。

第二节 理财报道的特点

对财经报道,通常人们会说这样一句话,“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这句话很普通,但实际上包含着财经报道几乎所有的矛盾。

为什么内行不愿意看呢,因为记者没有深入到行业里面去,只是简单地充当了一个“传声筒”的角色,报道的都是“外行”或者是无关紧要的。而外行看不懂,则很可能是财经记者自己不懂财经,或者专业知识通俗表达的工作没有做好。

理财类报道就要彻底摈除这些毛病。以一个投资者的身份活跃在经济生活里,从投资者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收益和风险,并通过投资者的口吻把专业知识通俗地表述出来。

一、理财报道的内容与形式

1.在信息选择上以实用性为基本标准

理财类报道更重视信息的实用性,也就是说,这个信息到底能对个人投资者的理财和消费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实际影响。理财类报道关注的信息包括——

(1)发现投资机会

通过提供某种信息,或者对一些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把具有启示作用的信息公之于众,使读者得到启示。如记者通过蹲点,发现一些热门楼盘大多为“空置房”,提示房价存在下跌空间;而“公积金冲还贷方式微调”又是对政策类信息的通报,通过增加记者分析来进行理财提示。

(2)预测性经济信息

预测性的经济信息报道,就是将过去、现在的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预测事物未来发展的状态以及变动的趋势,体现财经报道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如根据美联储透出的一些信号,预测加息周期近期结束,并由此提醒投资者关心一些预期收益较高的“中线”外汇理财产品,就是体现了记者的视角和前瞻意义。

(3)提示投资风险

揭露理财生活中各种不合理的或者违法的现象,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促使有关部门解决问题,或帮助读者避免吃亏上当。这通常来自记者的切身体会或者读者投诉,如“银行打着储蓄的名目销售保险”等。

2.写作手法上强调人物化、个案化

早就有媒体专家说过,新闻魅力在于其个人化。只有个人化的新闻,才能够在报道的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受众注意力,激起受众的极大兴趣。故事化描述是财经新闻写作的一大技巧,但对于理财类报道来说,这种写作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理财类报道注重分析研究,文字往往显得冗长,而且大多与抽象的经济信息和复杂的数据计算有关,这些内容如果直接陈述,往往显得枯燥,写的人觉得难于表达,读的人也觉得难以理解,不能给读者以具体事实的立体描写性感受或者带来视觉冲击。但有了人物故事,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尤其是一些成功的创业故事和投资理财经历,更是被媒体视若至宝。如2005年春节过后,上海《新闻晨报》就发起了“寻找民间理财高手”的活动,并在一年间讲述了31位民间理财高手的故事。2006年春节过后,《理财,民间真的有高手》一书就已经摆在书店的书架上了。

3.行文善用计算,帮助读者算细账

数字在理财类报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理财类报道如果离开了数据,就没有说服力和可信性。但财经记者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是,为了使经济数字能让普通老百姓有切实的感受,还要善于将“大数字”换算成老百姓“个人经验范围内的事”,把读者不易理解的抽象数据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数字。

2003年,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政府土地储备机构以及个人购房者等各个主体,对于房地产贷款的各个环节都作出了详细要求,直接影响了房产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但对于一篇理财类报道来说,简单一句“房产投资成本上升”显然不具说服力,《理财周刊》的一篇题为“房产投资成本上升”的文章,就是从杠杆效应、以租养房、贷款利息多个方面,通过数字计算加以比较论证,提醒投资者房产新政之后,由于投资成本上升,需要比从前更加谨慎。

例文

杠杆效应不如从前

投资成本上升,首当其冲的是首付款比例提高。根据新政策,“对借款人申请个人住房贷款购买第一套自住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仍执行20%的规定;对购买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住房的,应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这种首付比例具体成数未定,但即使按三成计算,所带来的影响也非同小可。

或许有人会说:“买得起第二套房和高档房的人,首付多一成并算不了什么。”然而既然是投资,讲究的就是“四两拨千斤”,也就是俗称的杠杆效应,首付成数的增加对于杠杆效应显然不是好事。

对于一个聪明的房产投资者来说,如果他手里有100万元资金欲投房产,他当然不会全额付款,不仅盈利空间有限,投资风险也过于集中。相反,他会根据首付款20%的比例,分批投入到5套100万元的房子,或者10套50万元的房子上,其他资金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当房价涨到一定程度抛出,赚取的是5套房子甚至是10套房子的利润。在利润上升的同时,他的投资风险也被巧妙分散到5套房子甚至是10套房子,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显然大大增强。

利用银行贷款发挥“杠杆效应”,很多投资客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里。然而,如果首付款比例提高,即使按三成计算,投资客的成本也会大大上升,原来100万元可同时投资5套、10套房产的现在只能投资3套、6套,于是盈利空间缩小,投资风险也相对上升了。

以租养房收益下降

贷款利率提高是房产投资成本上升的又一因素。新政策规定“购买第一套自住住房的(高档商品房、别墅除外),商业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浮动)执行;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商业用房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住房的,商业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执行”。

住房贷款利率和“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差多少,不少人很快会算出一笔账。个人住房贷款的优惠利率是:5年以下4.77%,5年以上5.04%,而银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分别为1~3年(含)5.49%、3~5年(含)5.58%、5年以上5.76%。0.7%左右的利差足以让投资者畏而却步,单以15年贷款为例,利率提升幅度达到了15%左右。

面对利率提升,房贷专家指出,那些专门“炒房”、以房子倒手盈利的投资客,可能会采取“短、平、快”的策略避开利率负担,房产证一到手,感觉价格上涨已经达到自己心理预期,就迅速出手了结。但这样一来,房产市场的投机性可能进一步增强。

而最终兜下房子靠出租盈利的长期投资客受到的影响最大。通常我们这样计算买房出租收益:出租收益=房屋年租金-房屋折旧-贷款利息-其他费用。

在这个计算公式里,房屋折旧和其他费用(如物业管理费等)是不变量。贷款利息的增加也就意味着你的收益减少。

贷款还款年数越长,优惠利率与正常利率月还款额的差距越大,这就意味着购房成本的增加幅度越大。以一套总价65万元的房子为例。我们假定首付20万元不变,贷款45万元,15年还清。那么在新政策出台以前,你如果投资这套房产,每月还款3568.05元。但如果按“同期同档次利率”,你的每月还款就要达到3739.05元,还款上升幅度为4.8%。而如果你的贷款年数增加到30年,在执行优惠利率时你的每月还款为2426.85元,执行新政策就高达2628.9元,上升幅度为8.3%。总之,新政策实施以后,你要重新计算你的收益平衡点,来决定购房出租是否合算了。

佟琳/文,摘自《理财周刊》第114期

二、财经记者需要掌握理财技能

1.什么是个人理财?

根据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的定义,个人理财或者叫个人财务规划,是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明确个人客户的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现状,从而帮助客户制订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财经记者需要知道,个人理财并不局限于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是针对客户的综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组合创新,是一种全方位、分层次、个性化的服务。

2.个人财务规划的主要内容

财经记者不是个人财务规划师,但为了在报道相关经济信息时处于更为客观、公正的立场,写出个人投资者爱看的新闻,最好也要增加个人理财方面的相关知识。个人财务规划一般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1)投资规划。主要指金融投资,其中并不包括个人或者家庭在住宅、汽车等方面自有资产的投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家庭资产都需要做投资规划,如果有贷款,应该先还贷款,而如果未来还有家庭的大笔支出,比如教育、保险费用等,要提前预留,另外,还需要为家庭留出一定的流动资金和应急资金,在种种扣除之后,方可考虑投资规划。

(2)居住规划。包括租房、购房、换房与房贷规划等几大方面。居住规划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个人/家庭资产负债与现金流量的状况。

(3)教育投资规划。包括自身的教育投资和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主要根据个人当前和未来的预期收入状况,分析教育投资资金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各种常用投资工具和教育投资特有的工具来补足这种差额。

(4)个人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对个人经济状况和保险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并确定期限和保险金额

(5)个人税务筹划。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题的经营活动或者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作出实现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者递延纳税的目标。

(6)退休规划。靠社会保障养老是不现实的,在收入处于高点的时候,确定养老目标,并为达到这个目标进行详细规划,筹备足够的养老金。

(7)遗产规划。主要目标是通过理财规划师来高效率的管理遗产,并将遗产顺利地转移到受益人的手中。最大限度减少遗产处理过程中的各种税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